一只宽吻海豚试图通过声音与附近的同伴联络,但同伴却根本听不见它的呼唤。因为海面上船只太多了,这些船只都在制造着噪音。要让自己的声音冲破人类产生的噪音干扰,鲸鱼和海豚必须调整自己的“嗓门”,比如,改变发声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或者采用简单的策略——不断重复发声。但不幸的是,这些发声方式会对这些海洋动物的健康造成伤害。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生物学家马拉·M·霍尔特(Marla M. Holt)和同事一起,对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约瑟夫·M·朗海洋实验室(Joseph M. Long Marine Laboratory)中的一对宽吻海豚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训练海豚,让它们分别发出较小音量(声波的振幅较小)和较大音量(声波的振幅较大),后者音量高出10分贝,同时监测海豚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氧气吸入量,结果发现,海豚发出的声音越大,吸入的氧气量也越多。
研究人员将试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在野生海豚身上,计算出了动物发出更大声音时需要额外摄入的热量。他们估计,野生海豚为克服船体噪音而调整“嗓门”时,需要每2分钟额外从食物中获取2卡路里的热量。尽管这种新陈代谢的成本不高,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霍尔特说:“为了生存和繁殖,动物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这些生活在食物有限、充满噪音环境中的动物,必须依靠声音进行交流、捕食、繁殖,它们很可能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来弥补能量的消耗。对于幼年及哺乳期的动物来说,它们受到的危胁更为严重,因为它们必须具有更强的觅食能力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
这项研究已于今年春季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上。
来自船体螺旋桨的旋转声、发动机的嗡嗡声、建造物发出的叮当声,还有地震探测器的巨响,人类在水下制造的这些噪音,迫使海洋生物不得不“扯着嗓门喊”。其他研究也表明,当船只接近时,鲸鱼和海豚跃出水面观察、尾巴拍打水面等行为的频率会增加,这些都会消耗动物的体能。另外,军事声纳还会干扰鲸类听力,改变它们的潜水行为,并很可能导致它们生病或搁浅。
接下来,霍尔特和同事会研究具体措施,减轻人类噪音对海豚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例如,当船只进入港湾时,要求船只降低发动机的速度,或者限定观鲸船与海洋哺乳动物之间的最短距离。难道,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破坏“交流”是一种很粗鲁的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