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外星人百万年前已抵达地球 在人类DNA中留记号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5-14 1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星人百万年前已抵达地球 在人类DNA中留记号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更新时间:2013-02-28 09此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候。
        [i]

  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坦佩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认为:如果宇宙具有外星智能生物,而且他们具备来到地球的宇航技术,那他们有可能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到达过地球,而且他们也会使用先进的技术留下某种符号或者标记,这些标记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科技而言,是可以被我们所发现的。实际上,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发起的,使用射电望远镜搜寻外星智慧生物的SETI计划,一直在监听来自宇宙的奇怪的无线电信号,但是,50年过去了,这项昂贵花费的计划还是一片空白,没有监听到有价值的信号。

  鉴于此,天文学家保罗戴维斯提出我们应该从自身周围环境中寻找外星人可能留下的信息,比如地球上某些地质环境,甚至在我们的细胞中。外星智慧生物如果达到地球,根据当时地球的物理化学环境,外星人或许会使用某种技术将一些信息留在地球上,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证据来推测其是由外来文明的科学技术所留下的痕迹。

  如果外星智慧生物是我们的近邻,那很有可能在数亿年前就抵达了地球,就像我们今天登陆火星一样,假使有更高的宇航科技,在原始行星上留下的任何痕迹若能通过地质活动被完好地保存下来,那就可以被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检测到。就像影片:《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的那样,一块平板岩石在任凭风蚀,至少在它被掩埋之前,被我们注意到了。

  这些岩石碎屑可能来自工业石材行业,比如一些采矿业。而外星智慧生物在远古时期登陆地球,那他们留下的痕迹应该在更早的地层中,也就是说埋藏在地下深处,同时,这个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地球,还可以是月球或者一些小行星上,就像我们可以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发现史前生物一样。对其他近地天体的地质调查,同样也可以间接洞察外星智慧生物留下的痕迹,即使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一些被物质填充或者侵蚀,但总有些会被留下。

  戴维斯建议: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核废料搜寻外星智慧生物的痕迹。这个目标就是钚244。这个元素在自然界仅是微量元素,但是却具有八千万年的半衰期。如果在某一个地层中发现大量的钚244年代检测异常,那可能预示着其来源于一个外星核技术。

  位于加利福利亚州搜寻外星智慧生物计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一个关于核技术方面的建议:外星智慧生物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空间位置进行标记。而天体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则认为:外星智慧生物甚至可能在我们的DNA中留下的某种信息。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DNA序列,似乎没有生物学功能。外星智慧生物在抵达地球时,在史前动物或者人类早期遗传物质中留下能体现他们科技实力的信息,比如素数序列等,而我们的存在,就是他们曾经存在于此,并留下的痕迹。

  据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的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的微生物学家史蒂夫本纳(Steve Benner)介绍:外星智慧生物在人类DNA中留下的信息,或不太正确,保罗戴维斯高估了非功能性DNA稳健性。而哈佛医学院加里(Gary Ruvkun),搜寻外星基因组项目负责人,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如果要判定一个DNA遗传序列是不是由外星智慧生物留下的,那么我们需要得到一个被认为是“有趣的代码”,这个代码具有的特性可以保证这段序列在突变之后仍然可以被细胞翻译表达,也就是说,这个特殊的遗传序列,可以经受年代的考验,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它都会被保留并具有表达出来的能力。在1978年,日本的研究人员检测了噬菌体X174,希望能找到不寻常的遗传序列,但是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天文学家保罗戴维斯对于放射性钚元素可以关联外星智慧生物的论文,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反响。来自搜寻外星智慧生物计划研究所的弗兰克德雷克认为:寻找外星智慧生物,并不一定要在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中寻找,逆向思维可以告诉我们,如果外星人在远古时代登陆地球,如今我们在地球上寻找相关可能的线索却是一种特别的方法。另外,搜寻外星智慧生物计划研究所的另一位研究人员赛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也同意这个观点,但是他强调:在地球上寻找外星人遗迹并不是主要寻找方向,我们还是应该在宇宙深空中去监听,去观测。毕竟,地球的地质活动往往会抹掉表面上的证据,即使能保留下来,且被我们发现,也是需要非常非常好的运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8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