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8|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禹治水”为何被后人称颂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8 1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禹,姒姓,名文命,是鲧的儿子。鲧为颛顼的第五代子孙,是黄帝的八代孙,禹为颛顼的七代孙,是黄帝的九代孙,从颛顼算起,禹和舜同辈,禹比舜年轻二十岁,继承帝位而有天下。
  
  帝禹晚年,我国黄河流域发生重大洪水,洪水围山淹陵,波涛汹涌,淹没了许多良田和房屋,百姓生活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人不得不舍弃家园,搬到高山去住,生活十分不便。
  
  尧为此忧心忡忡,召集大家寻求治水之人,众人皆推荐禹的父亲鲧,帝尧虽对鲧不太满意,但由于四岳的坚持,还是指派鲧作为治理洪水的领导人。
  
  鲧接到命令,立即带领民众赶赴洪水泛滥的地方,投入战斗,他仍然采用传统的几种治水方法,一是堵截,当大水来袭时,把土垒高,挡住水的攻势;二是填塞,把高处的土运到低湿有水的地方,使原来的湿地变成干地;三是加高堤坝,使洪水在堤坝内流入大海。
  
  鲧带领民众整整苦干三年,虽然也有一定成效,但由于治水方法单纯,最终还是不能根治洪水,当舜摄政东巡时,发现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九年后仍不能使洪水退去,解除民害,决定依法办事,讲鲧殛于羽山并起用了鲧的儿子禹作为治水的领导人。
  
  禹为人聪明机智,办事能力强,又能吃苦耐劳,遵守社会道德,言而有信,行必有果,并且声音和美,合于律吕;举止大方文雅,合于规矩,行事先谋而后动,勤恳不倦;神态庄重而又威严,是当时青年中的典范。
  
  禹跟随其父治水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治水经验,这些都是舜选中禹作为治水领导人的重要条件。
  
  禹刚新婚不久,其父鲧就受到了舜的惩罚,心中十分难过,此时又接到了舜他继续治水的任命,不由得悲喜交加,悲的是其父因治水无功死于非命,喜的是自己又能亲自率领百姓治水。
  
  禹感受到了舜对自己的信任,如果能够把洪水治理好,不但可以让百姓重新过上美好的日子,还可以为父减轻一些罪名,因此禹顾不上新婚不久的妻子,抓紧打好行装,亲赴抗洪前线。
     
  
        
  
  禹上任后,首先总结其父治水的经验与教训,又亲自到实地察看地形,听取民众意见,依据山形水貌,效法天地运行规则,制定出了一套开山凿渠、疏通河道、导排洪水、顺河入海、以疏导为主、筑堤坝为辅的治河方针。
  
  正确的方针制定以后,紧接着大家开始齐心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战斗,禹为了提高抗击洪水的战斗力,首先自己以身作则,他知道己不正不能正人,要想带好这支抗洪队伍,自己就必须起到典范作用。
  
  因此,他身先士卒,亲自拿着大鍤到达抗洪第一线,他要求民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和民众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一旦遇到艰难险阻,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到前面,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和民众一起排出种种困难,使水利工程能够继续顺利进行。
  
  大禹治理洪水,栉风沐雨,备受艰辛,脸晒黑了,腿上的毛也磨光了,但他这样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抗洪的民众,使这支抗洪队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过了年,家里突然传来了好消息,大禹的儿子启诞生了,他听到这个额消息后,心中十分高兴,当时的疲劳和辛苦一扫而光,满脸笑容显得十分可爱,在一旁的民众也欢欣鼓舞,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不一会儿,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紧锁起来,惭愧之色悄然而生。是啊!他离家遥远,忙于工作,既不能照顾刚出产的妻子,也不能亲自看儿子一眼,他唯一能做的的,只是把苦水咽到肚子里,把思妻念子之情埋在心中。
  
  大禹带领民众在外整整干了八年,三过其门而不入,可谓是一片汗水一片功,一分辛苦一份甜,终于把洪水引向大海,大片良田又呈现出来,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大禹因治水成功,被受封于夏国(今河南禹州市),故又称为夏禹。
  
  帝尧去世,三年丧后,舜即位。舜为了发扬光大尧的事业,采用了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治理策略。当时禹已是司空,位极人臣,帝舜扔把最艰难的工作分配给禹,让他继续平埋水土、开山修道、疏通江河,防止江河在此泛滥。对那些大的湖泊修堤加坝,限制它不能随便流水,并使它变害为利,造福于民。
     
  
        
  
  舜为禹配备了两名得力助手,一个是善种庄稼的后稷,一个是既有经验、又有极强工作能力的伯益。于是,禹与伯益、后稷奉命敦促诸侯百官征调人夫粮草,开始工作。
  
  他们先从冀州开始,先派人登上高山,树立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形势,根据山川走向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治理水土的具体方案。
  
  冀州的主要工程分布在黄河中的壶口和龙门,他们首先治理了壶口上游的岐山和梁山,接着开凿了阻挡黄河水流的龙门山,使河水顺流而下,减少了河水对沿岸的危害。
  
  接着,他们又依次治理了以下地区的水患,济水黄河之间的兖州,从东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从东到海南临淮水的徐州,淮水、长江之间的扬州,还有南到衡山、北临江汉的荆州,地处中原的豫州,华山、黑水之间的梁州和渭水流域的雍州。
  
  大禹带领两位助手和民众千辛万苦踏遍了华夏大地,花费了十三年时间,开辟了九州,道通了汧山、壶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倾山、熊耳山、嶓冢山、内方山、郤山九座大山;疏通了黑水、弱水、黄河、漾水、长江、渭水、洛水、沇水、逆水(有说为淮)九条河流。
  
  他们还根据各州的实际情况、土地的好坏、道路的远近、所出产物品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状况,制定出各州分别向天子所纳的贡赋。
  
  由于大禹治理水土的成功,各部族相互交流的范围而迅速扩大,此时东到大海、西至流沙、北逾幽州、南近交阯,四海之内无不受到舜的教化,于是帝舜赐大禹玄圭,向天下申明大功告成。
  
  帝舜二十二年,决定不用嗣子商均,而把大禹作为帝位的继承人,舜二十九年,让禹在朝主持政务,自己亲到南方巡游,不幸在苍梧去世,大禹闻讯后,心中十分难过,按照舜的遗嘱,把舜葬在九嶷山上。
  
  三年丧期过后,禹避商均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市王城岗),天下诸侯和百官不去见商均而朝见禹,禹于是继承帝位,面南而朝天下,国号夏后。
     
  
        
  
  据《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件事发生在禹五年,禹东巡时,把接见万国诸侯的地方定在了涂山国(今安徽怀远县境内)。
  
  禹之所以把接见万国诸侯的地方定在涂山国,大概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认为这个地方是东南诸侯国的中心,在这里朝见诸侯国比较方便;二是涂山国是帝禹妻子的故乡,既可以借助涂山国的势力,又可以加深与涂山国的联盟,使东南的局势更加稳定。
  
  禹即位时已经七十余岁,不得不继承人问题,他也像尧和舜一样,决定传贤不传子,把聪明能干的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皋陶多次谦让,禹不允,后来皋陶病死家中,帝禹十分痛心,遂封皋陶后人在英六两地建国,随后又荐伯益作为继承人,并让伯益主持政务。
  
  十年,帝禹再次到东方巡视,并约定各诸侯国准时到防山聚齐,汇报治国业绩,根据优劣给予升降和奖罚。
  
  据《国语·鲁语下》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可见当时禹对各诸侯国的君主已有了生杀之权,帝的权力已经十分强大,对后来的家天下有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禹在防山会和各诸侯,计议奖罚事项,此后防山也称会稽山。当时的禹年事已高,因工作劳累,不幸在会稽山去世,葬于此地,享年八十多岁。禹在位的时间为公元前2053到2044年。
  
  大禹治水的成功奠定了我国后来几千年的农业格局,为以后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后人不断传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在先秦文献中,《尚书》(包括《尧典》、《皋陶谟》、《洪范》、《立政》、《吕刑》等)和《诗经》中都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论语·泰伯》中,孔子高度评价了大禹: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三年丧毕,伯益让位于帝禹之子启,而避居在嵩山的南面。
  
  禹子启聪明能干,帝禹在位时,就经常帮助父亲料理一些政事,得到很多诸侯和大臣的拥护,因为伯益帮禹执政时间较短,天下人还未能受到伯益的恩惠,所以就不朝见伯益而朝见启,启遂继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5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