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8|回复: 0
收起左侧

美女西施是吴国灭亡的功臣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22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天空群星璀璨,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等圣哲以永恒的智慧之光普照天宇普照芸芸众生,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走向和进程。然而,在这个圣贤辈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天子公卿侯王将相却并未汲取圣贤的思想甘露和智慧琼浆,世界的东方依然是诸侯纷争,杀伐不已,民生凋敝,礼崩乐坏的凄景惨况。乱世出圣贤,也出佳人,因为圣贤微微蛰伏,佳人得以亭亭玉立,妲己、褒姒、骊姬、西施……这些长袖善舞的美女,被政治黑手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元前494年,兴兵伐吴的越王勾践,反被吴王夫差战败,被迫向吴国称臣,为吴国奴。三年后,勾践获释回到越国,在范蠡、文种等人的鼎力帮助下,卧薪尝胆,实施灭吴九术,以图东山再起,灭掉吴国。九术之一,是以美色迷惑夫差,消磨夫差的意志,对夫差的思想和专断施以有利于越国崛起吴国衰落的影响。这样就改变了西施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命运。
  
  范蠡按照既定的灭吴雪耻之策,四处搜罗越国的美女,以便对吴王夫差实施美人计,使之沉溺美色,荒淫无度,不理政事,加速吴国人亡政息的进程。然而,他踏遍水千重山万座,人似黄花瘦,依旧没有寻觅到想象中的绝色美女。这日,神情沮丧的范蠡和随从不报希望地来到了诸暨苎萝山。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村头有一条小河蜿蜒流淌,远望河床似细腰圆臀酥胸隆起秀发飘逸的侧睡美人,河水如轻盈的白练缀满莲花飘进伊的梦境。范蠡心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莫非这里会藏着一位美若天仙的村姑?他很兴奋,忘记了身边的随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向西村边的小桥大步疾走。当他来到桥下时,看见一位让他心动异常的浣纱女的倩影,他尽量抑制自己飞扬的情绪,有礼貌地向浣纱女问路,想借机看看庐山真面目。她闻声回头,然后,粲然一笑,缓缓起身。由此,西施这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世美女横空出世了!予笔力不逮,用文学语言描绘西施之美,无非是“肤如凝脂、面似桃花、眉目含情、唇红齿白、玉树临风”之类的美好词句,难免会落进美女脸谱化的俗套。无法想象西施怎么美,但可以知道西施多么美。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还有史料云:西施每入市,人愿见者先输金钱一文;就连苏东坡也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范蠡受到震撼,热血奔涌,身体酥软,呼吸加快。平复一下情绪后,故作镇静的范蠡简要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但没说明来意,还问了西施本人和家庭的一些情况,西施羞羞作答。此时已五十岁的范蠡心猿意马,有种初恋的感觉,含情脉脉,但仍不失温文尔雅。男人的心事,女人最容易感知。范蠡以有公干为由,要求到西施家中见她的父母,西施脸色绯红,点头应允。范蠡在前,西施在后。西施对范蠡也有好感,虽然看上去范蠡比她要大很多,但她还是被范蠡的地位、儒雅、成熟男人的气息和对自己关切爱怜的目光所吸引。她希望父母也能喜欢这个男人。
     
  
        
  
  到了西施家,范蠡对西施父母彬彬有礼,西施父母也很喜欢这位峨冠博带的官人。西施和父母张罗了一桌好饭,范蠡在饭桌上对西施的父母说,我这次是奉命来接西施到京都的,因为国家需要她。他们很惊讶,一个村姑能为国家做什么,也不值得如此重视呀!范蠡没敢说实情,因为这是国家机密,只是说官家选了一批女子进京都学习技艺。他们又不解,学什么技艺,做什么用?范蠡耐心解释,就是学习礼乐,以求通过大兴礼乐,达到尊卑有序、社会和谐的目的。西施的父母明白了,但还是担心西施一个人在外有许多困难和不便,而且西施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范蠡看出了他们的担心,便说:那儿生活的好,又是官家管理,一切无忧。西施父母不再多问,离开范蠡,到外屋与西施私语片刻,重又回到内屋,怯怯问范蠡,你来寒舍就这事儿吗?范蠡知道他们话中有话,声音颤抖地说,我非常喜欢西施,不知我有没有这个福分?内屋的西施父母乐了,外屋的西施也因心喜而羞红了脸。有人可能认为,这有点太现代了。其实,一点也不现代。战争使越国的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生产力急剧下降。勾践回国后,为了使国家迅速强盛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鼓励男耕女织,奖励生育,设立了婚姻法,规定女子到17岁不出嫁,男子到了20岁不娶妻,他们的父母就要被判刑。没有心仪的男子,美丽的西施也会成为剩女,西施的父母能不着急吗?西施有了意中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西施家房前屋后挤满了人,争着看远道而来的西施未来的郎君。范蠡从心眼里喜欢西施这位美人,也确实想把西施纳为小妾,但现实还做不到。有人说,范蠡不告诉勾践见到西施的事情不就可以金屋藏娇了嘛,是的,范蠡想这么做,但他不敢,因为他怕随从告密或说走嘴,让勾践知道了。再者,不把吴国灭掉,他的脑袋上始终悬一把利剑,说不准什么时候脑袋就搬家了。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灭掉吴国,再金屋藏娇或纳妾,与西施厮守余生。
     
  
        
  
  范蠡带着西施向京都回返,一路上,怜香惜玉的范蠡对西施关心备至,百般疼爱,被爱情滋润的西施,笑脸盈盈,憧憬着幸福的未来。到了京都,范蠡把西施安置在高档馆舍。这时,范蠡与西施进行了一番长谈,把选她进宫的真正意图,告诉了西施。西施惆怅万分,惴惴不安,她没有见过世面,满脑子是羔羊落入狼群的情景,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嫁给范蠡,过上恩恩爱爱的夫妻生活。范蠡做了许多解释和说服工作,最后说: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希望我们相忍为国,等你完成使命,我与你共享人间欢乐!天生丽质难自弃。既然越王之意不可违,范蠡又承诺事成后与其结成百年之好,善良的西施只得擦干眼泪,粉墨登场。
  
  西施进了宫中,越王色迷迷的眼睛都直了,但为了复仇只得压抑着淫火,作正人君子状。对此,妃嫔们妒火中烧,一位受越王宠爱的妃子醋意十足地说,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生活在乡村,浣衣、卖薪,忙忙碌碌度日,不挑食,不裹脚,不做健美操,因而大脚,体态略丰。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只是吴王喜欢细腰女子,为了迎合吴王口味,人们才说西施体态略丰的,实际上,在一般人看来,西施绝对是理想的身材;脚虽不是三寸金莲,但在现代人眼里也绝对是秀脚美足,可问题是夫差喜欢纤足巧步。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对照妃子的挑剔和夫差的口味,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选人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她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越王很满意;进而又训练礼节,使其一肌一容,举手投足,尽态极妍,接人待物,十分得体。将一位浣纱女打造成了修养有素的宫女。然后,又精心打扮西施,使西施更加妩媚多娇,分外迷人——乌黑油亮的发髻,高耸而蓬松,羊脂玉做成的双笄,顶端雕刻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栩栩如生,两两相对,斜插头顶两侧,下垂卷发齐肩,香风氤氲,白皙的颈项挂着一串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玉珠饰物,并配上裁剪和制衣大师新制作的华丽适体的宫装,宛如仙女下凡。夫差觉得西施的一切已无可挑剔,方进献吴王。这期间,范蠡与西施成为了精神恋人,两人感情笃深。越王看出了范蠡与西施的关系,提醒范蠡一定要以国事为重,把完璧美女献给吴王。所以,范蠡只能克制自己的冲动,不敢越雷池半步。
     
  
        
  
  西施进了吴国宫中,起初,如履薄冰,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吴王夫差是一位喜怒无常的暴君,蛮横无理,薄情寡义,头脑简单,动辄杀人。西施没有忘记勾践和范蠡的教诲,在尽心服侍夫差的同时,处心积虑地想帮越国做点事。然而,夫差是一位感情细腻而又善良的人,很喜欢西施,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脚穿木屐,裙系小铃,立于其上,当舞姿翩翩、梨花带雨时,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夫差对西施百般呵护、宠爱,以致于与西施一同进宫的美女郑旦因受夫差冷落,不久郁郁而终。但夫差并未因贪图美色而废置政务,他是一位憧憬中原灿烂文明的浪漫君主,依然励精图治,不断累积国家和自己的声望,希图成为高高在上的诸侯霸主、中原王者。
  
  与真实的夫差相处日久,西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真的爱上了这位感情细腻、志向远大,又有文采的年轻君王。她看不到吴国灭亡的先兆,她知道妲己功成之后的下场,她相信吴为霸主、天下共荣是生性善良的夫差的政治抱负,她是一个感性的女人,易动真情,她的唯一想法就是能与一位疼爱自己并使自己衣食无忧的男人终生相守。西施既爱祖国,也爱吴王,既不想伤害越国,也不想伤害夫差,她的愿望是吴国与越国和谐相处,自己与夫差恩爱永远。
  
  有人对西施爱上夫差之说,持反对意见,认为西施不可能忘记国恨家仇,因小爱而失大义。在吴国西施一直生活优渥,被爱和幸福包裹着。她是一个村姑,与夫差没有私仇,也不可能有多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拯万民于水火的崇高境界,对把王冠和国祚系在女人裤腰带,而女人又被迫把自己的脑袋系在男人的裤腰带上的主使者勾践、范蠡,能有多纯的感情、多深的依恋?西施被迫沦为政治权谋的工具,充当色情间谍,过着与狼共舞的日子,本来就是对她生命的不尊重,对她尊严的践踏,她不可能不思之心痛。好在坏事变成了好事,她心有所依,情有所托,她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依托的。
     
  
        
  
  还有人说,西施与范蠡曾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也不会变心。假如你是一位平凡的、渴望美好感情和幸福生活的乡村女子,你自己深爱着的未婚夫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民族大义为幌子,把你推到毫无感情基础的陌生的权势者的床上,而你又不知道这种使人压抑的捆绑生活猴年马月才能结束,你不会对你的未婚夫心生幽怨,甚至由爱变恨吗?如果一个位高权重的男人用尽了所有方式来讨你的欢心;如果一个男人十多年里的每个夜晚都睡在你的枕边,在你耳边说尽了甜言蜜语,为你冷落了所有的女人;如果一个男人毫无戒心毫无防备地宠爱着你;如果这份宠爱维持了十多年之久,就是石头也会被捂热,你还会背叛他?西施与夫差日久生情,注定她与范蠡的爱恋是暂短易逝的。法国作家莫罗阿说:“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能在遗忘弃置中久存,房屋被弃置时会坍塌,布帛被弃置时会腐朽,友谊被弃置时会淡薄,快乐被弃置时会消散,爱情被弃置时会溶解。”
  
  破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之谜,有时越像运水搬柴那样简单越能接近真相,越潜进其生活的境遇越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荷兰大画家梵·高后期的绘画中那些旋转的星空和以向日葵为代表的无所不黄的作品,被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解释得玄妙而诡谲,加上了太多的意义负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梵·高一家存在着明显的家族性精神病史,他在二十岁时就有了抑郁症的某些症状,后来还不时有激烈的躁狂症倾向,甚至躁狂到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有病就要接受治疗,而当时治疗这种精神疾病的基本药物就是洋地黄,洋地黄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带来眩晕、视觉模糊、黄视症等副作用,病人就像戴了一副黄色眼镜,看到的世界都是黄色的,眼前还会出现各种晕环、漩涡和颠倒的图案。所以,梵·高病态下的作品才会出现以黄色居多,才会出现旋转的星空。无独有偶,法国大画家莫奈创作的朦胧风格的大型睡莲壁画,被认为是有意而为之的天才创造,其实,这是因为他晚年患上白内障,对色彩的感受力严重衰退所致。莫奈1912年患有白内障,1914年受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急剧下降,在1926年病逝之前几乎失明。他曾抱怨,“在我的眼中,红色变得浑浊,粉色也显得十分平淡,一些暗沉的颜色我已完全感受不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唯物的、理性的、逻辑的,而艺术是感情的、心理的、想象的。因此,科学家常能通过解析还原恢复事物的本真面目,而艺术家则不然。
     
  
        
  
  正因为如此,西施在吴国的灭亡上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如王安石诗云:“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夫差以“正义之师”标榜自己,东征西伐,也是夫差为争取霸主地位而自主做出的主张。很多人把伍子胥被投入江中,说成是西施说服夫差的结果,其实不然,夫差力主北伐,这是他不可动摇的称王称霸的意志体现,为此他还不惜大费国力在自己统治的疆域的北方挖掘了河渠,也就是邗沟,以运输战争物资,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千八百年修筑一千八百公里京杭大运河的接力赛序幕,而伍子胥认为消灭心腹祸根越国比北伐齐国更重要,“越不为沼,吴其泯也”,只有除去越国这根背之芒刺,吴国才能高枕无忧。君臣的政治主张不同,伍子胥对夫差颇有微词,夫差也对曾经为吴国强盛做出卓越贡献的伍子胥心存不满,更令夫差不能容忍的是,伍子胥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在太宰伯嚭的诬陷下,早已厌倦伍子胥的夫差遂赐其名剑属镂,伍子胥被逼自杀。性格决定命运。伍子胥是个复仇恶魔,他率军刚刚攻陷楚都郢时,就匆忙掘开已于十年前死去的平王之墓,抛尸地上,鞭之三百而后已。伍子胥的挚友申包胥听说此事后,派人对伍子胥说:“纵然天道因畏于人势而一时退避,然而总有恢复之时。天道再现时,你的暴虐行为,一定会受到惩处的。”伍子胥性格固执,行事激烈,注定他在宦海沉浮中难以寿终正寝。夫差最大的愚蠢,是他为勾践和范蠡所蒙蔽,过分自信,轻视越国,使得越国韬光养晦,国力日盛,并趁机灭掉了吴国。
  
  吴王夫差被俘,勾践念自己走投无路时,夫差产生恻隐怜悯之心,免其一死,并允许他回到越国,故决定让夫差到舟山岛当百家之长,并派男女各300人侍奉他,但夫差觉得愧对列祖列宗和他的子民,无颜再活在世上,便刎颈自尽。“夫妇,人伦之至亲至密者也。”夫差自尽,西施回想起他对自己的宠爱和呵护,肝肠寸断,极为悲伤。范蠡有意领走西施,与其幸福地生活,但已今非昔比的勾践和王室族亲认为西施是亡国的祸水,决不能让她活下去,便不顾及范蠡的感受,决定把西施抛入江中。阅尽人间冷暖的西施,去意已决,欣然赴死。后人感慨西施不得善终,于是,编了个故事——于吴国灭亡之际,范蠡偷偷救出西施,藏于家中。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并且早已看出越王颈长嘴尖,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之人,于是,带着西施从海路逃到齐国。范蠡和西施在齐国海边多年从事农耕和实业,成了腰缠数十万金的富翁;后又在陶暴富,财产达数亿之多,西施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编得很美,让人荡气回肠,为何会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呢?还是让作家沈从文回答吧!“不管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不全是罪恶,可是总不能令人愉快。我们活到这个现代社会中,被官僚、政客、银行老板、理发匠和成衣师傅,共同弄得到处是丑陋,可是人应该有个较理想的标准,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至少容许在文学艺术上创作那标准。因为不管别的如何,美应当是善的一种形式。”
     
  
        
  
  西施,一个美丽、淳朴、善良的村姑,享尽人间富贵,又死于无辜,让人扼腕叹息。在家天下的国度里,女人不要走进政治,政治是政客的天地,女人只是政客手中的一粒棋子,随时会被丢弃;女人是感情的尤物,被视为红颜祸水,绝少会因美人计功成而位尊身荣。
  
  唐代诗人 皮日休有诗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不仅振振有词地证明西施确有其人,而且还把西施当作越王灭吴的最大功臣。事实却不然。西施之名并未见记载于《春秋左氏传》和《史记》等正史,只出现于后汉时代编纂的《吴越春秋》等野史中。有学者从《国语·吴语》和《国语·越语上》、《国语·越语下》中考证出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根本不是西施,而是自己的亲闺女。《国语·吴语》记载,勾践惨败时,他的儿子诸稽郢作为使者,在夫差面前说了这样一段话:句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一介嫡女,就是勾践的亲生女儿;一介嫡男,就是诸稽郢本人。《国语·越语上》、《国语·越语下》记载,(越大夫文种)曰:“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婚配讲究门当户对,战败国向战胜国“贡献”女人亦如此,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可见,西施无缘嫁吴王。直到东汉时期绍兴人写了两部书——《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才有勾践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之说,并流传至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