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3|回复: 0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不是说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给自己,而是让自己开始不再绝对的去相信任何一个绝对的答案。地质把人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解释地球的宗教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始以事物本身为中心去解释宇宙万物的形成。让我们明白:原来万物不是因为人类而存在,人类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很渺小的组成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中跳脱出来的同时也终结了很多灾难,多少战争与毁灭都是因为人无法意识到自己之外生命体的存在而导致的劫难。
         就拿地球的诞生来说,地质这门学科诞生之前,主流观点是认为地球是因为一场洪水形成,大多人也不怀疑这个说法,大多人也不关心这些与生活相距甚远的问题,第一个地质学家从火山岩的形态推断出地球是由熔融的岩浆冷凝形成,而不是因为洪水。
        从最初的怀疑开始,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人类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去寻找证据,去解释山川河流的成因,去利用规律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的原因,提出板块学说地壳运动的观点,推测岩浆活动是板块运动的动力。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379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图片来自于《地质之旅》,仅供学习

板块聚散离合

何时汇聚
何时离散
什么导致了这种运动
一直是地质学者不断探索和求证的问题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138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924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615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835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创造力属于喜欢思考从不迷信思维活跃的人,这样的人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变。当然,除了恶人不能再随心所欲的控制和攫取之外,所有的人也因为这些改变而受益匪浅。
         坐落在洋中脊岩浆柱上的冰岛,大约6千万年非洲板块撞向欧洲板块闭合特提斯洋形成阿尔卑斯,以及印度板块撞向欧亚板块形成的喜马拉雅,都是地质学家心中心驰神往的圣地。那次运动叫阿尔卑斯运动也叫喜马拉雅运动。这样大规模的碰撞运动导致巨大山系的形成,海底的地层因为碰撞挤压抬升,可以在这样的地方寻找到枕状玄武岩这样一些指示深海的证据。
阿尔卑斯运动

      因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相继褶皱升起,中生代和新生代发期间沿古地中海形成的欧亚东西向巨大帮皱带又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使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古地中海大大缩小,形成现今地中海周围的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阿特拉斯山等山系及巴尔于半岛。由于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移至亚洲大陆及高加索山、扎格罗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地升起,古地中海东段消失。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现今格局。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被认为是从地理上定义了欧洲的三个造山运动之一,另两个造山运动分别为:形成了老红砂岩大陆的加里东造山运动(由波罗地大陆和劳伦大陆在早古生代碰撞产生)及形成盘古大陆的海西造山运动(也称华力西造山运动,由冈瓦纳古陆和老红砂岩大陆在古生代中期至晚期碰撞产生)。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777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941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908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746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冰岛——一个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316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255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冰岛位于大洋中脊的最北端中脊的轴线从西南到东北斜穿冰岛的全境。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628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19世纪70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调查中,利用测深锤测量深度,已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脊。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用电子回声测深法对大西洋中脊进行了详细的测绘。20世纪30年代末,又相继发现了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50年代晚期,进一步获知这些海岭是相互连接的巨大环球山系。70年代,由法、美联合实施的法摩斯计划和法、美、墨西哥实施的里塔计划,分别对大西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进行了包括潜水器考察在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对洋脊的地壳性质、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有了新的详细的认识。载入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洋脊发现了正在喷涌的海底热泉和富含铜、铅、锌等多金属海底热液矿床。这些发现不仅对地质科学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经济意义。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以洋脊为主要对象,积极进行海洋岩石圈性质和动力过程的研究。但关于洋脊形成机制及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658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433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837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622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705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卡特拉火山位于冰岛南部,934年,卡特拉火山有过一次非常大的爆发。此次爆发持续时间很长,从934年一直爆发到940年。持续了6年的爆发,有2.19亿吨硫被释放。引起了全球的气温变化,卡特拉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 934~ 935年和公元 939~ 942年两个时期。公元 934~ 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 ,公元 939~ 94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公元932年到940年,中国却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根据《辽史》记载,在939年的盛夏,7月份,内蒙古的东南部下雪了。939年的冬天,在开封那一带,也就是后晋的首都附近,“大雪害民,五旬未止”。公元939年到942年,后晋经历了漫长的冷冬。带来的影响就是,在942年到943年,中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饥荒。五代十国的后晋的国运就受到很严重的打击。北边的契丹更是因为降温导致民不聊生,所以很可能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倾国之师南征也是受此影响。公元943年,耶律德光挥兵南下,在四年的时间里灭亡后晋,建立大辽,从此伴随宋朝近200年的辽国崛起。
        地壳运动、气候环境与人类历史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个渺小个体的命运与远在天边的一场火山喷发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有人研究火山喷发与历史上改朝换代之间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792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21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艾雅法拉火山海拔大约为1676米,是一座覆盖着火山的冰川。2010年3月20日,艾雅法拉火山开始了190年来的首次喷发。这次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起数座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一条熔岩流向东北方向漫延,并流入赫伦纳吉尔山谷。 2010年在艾雅法拉火山大规模喷发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些预兆。从三月上旬开始,当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造成地面不断抬升,火山附近的地面升高了至少40毫米。这些都在暗示,火山岩浆正在地面之下不断向上运动。此前,该地区的火山喷发曾引起冰川融化并导致洪水爆发。不过,当前的这次火山喷发融化的只是冬季的积雪,而不是永久性冰川。在历史上,艾雅法拉火山过去几次喷发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附近的卡特拉火山更大规模的喷发。但是,还没有出现卡特拉火山活动的迹象。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143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人类还在不断的寻找监测板块运动的证据。
监测板块运动的速度
山脉高程
以此了解地球
研究地震 火山喷发的规律
生命最感人的地方大概就是知道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却依然没有放弃各种努力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469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629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板块学说(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洋中脊)76 / 作者:叫啥不行靠 / 帖子ID:1003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5 1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