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年间的某一天,湖南某地。
大路之上,四个行人匆匆走来,走进路边的邮亭里,停下来歇息。四个人风尘仆仆,都是旗人打扮,身边还有挑着行李的仆人跟随。看四个人的相貌,听他们的声音,像是从北京远道而来。
当地人好奇,围上来看新鲜光景。大家闲聊起来,几位行人说,他们是北京一处王府里的人,这是要赶往广东。然后这些人谈起北京的一些新鲜事,一些与当今圣上有关的秘闻。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先皇帝康熙原来是要把皇位传给十四子胤禵,当康熙皇帝病重时,传旨召胤禵回北京,大臣隆科多暗中把这一道圣旨扣压下来,等到康熙皇帝去世之日,胤禵还在西宁,隆科多传旨,由雍亲王胤禛继位,就是当今的雍正皇帝。
一段话,惊得周围的听众目瞪口呆,这可是天大的新闻!天大的秘密!
当时的听众之中,有陈帝锡等三个人。回去以后,三个人又把这一段奇闻讲给一个名叫曾静的人,由此引发了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个惊天大案,许多人因此丢官丧命,人头落地。
曾静是湖南靖州的一位诸生,有一个徒弟名叫张熙。曾静听说这段奇闻之后,让张熙改换姓名,给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锺琪写了一封密信,列举雍正皇帝的种种丑行,对满洲人统治中原深感痛心,又说岳锺琪是岳飞的后代,大清是金国的延续,当初宋、金是不共戴天的一对死敌,如今岳锺琪应该继承祖先的志向,起兵反清。
这封信让岳锺琪非常害怕,派人把张熙抓起来,多次审问他的幕后指使是什么人,张熙都不肯说。岳锺琪只好亲自出面,把张熙请到一间密室当中,假装发誓与他合作,并且希望与他的老师一起谋划此事,张熙这才说出曾静的名字。
雍正六年,曾静、张熙、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弟子严鸿逵、严鸿逵的弟子沈在宽等人被押往北京。雍正皇帝亲自审问曾静,一定要查清楚这些流言的来笼去脉。最终,曾静、张熙认罪,吕毅中、严鸿逵、沈在宽等人被杀。
雍正皇帝宣布,将曾静和张熙免罪释放,不许地方官员再迫害二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坦荡与磊落,雍正皇帝还把曾静的逆书和审讯记录全部刊刻,散布天下。
雍正皇帝又亲笔写下一本《大义觉迷录》,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试图解答天下读书人的一些疑惑,公开刊刻发行。书中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任佞的皇帝?”
关于“谋父”、“逼母”的指责,雍正皇帝首先做了一番自我表扬,他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就是四十多年之间,他一直“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并且自认为在各位兄弟中间数他最诚最孝,“安富尊荣,循理守分,不交结一人,不与闻一事,于问安视膳之外,一无沽名妄冀之心。”
雍正皇帝胤禛,相貌魁梧,举止端凝,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封为雍亲王。起码从表面上看来,雍正皇帝确实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兄弟们和朝中的大臣们对他的印象也是如此。
然后雍正皇帝回忆了父皇去世前的一些细节。当年冬至之前,因为康熙皇帝身体欠安,在畅春园休养,委派四子雍亲王去主持南郊的大典。大典在冬至举行,此前雍亲王应该在斋所里面斋戒,以示虔诚。到了十三日,雍亲王被召到畅春园。他在巳时进入父皇的寝宫,以后又三次进宫问安。
关于“逼母”,雍正皇帝胤禛和十四弟胤禵的生母是乌雅氏,胤禵出生在康熙二十七年正月,比四哥胤禛整整小了十岁。
四月,康熙皇帝的葬礼完成,雍正皇帝命令十四弟胤禵留在景陵守护。到了五月,皇太后死去。有一种说法认为,皇太后不满雍正皇帝对同胞弟弟的冷酷,被他活活气死。从时间上看,这种怀疑是站得住脚的。也许母亲的死让雍正皇帝多少感觉到一丝愧疚,随后他进封胤禵为恂郡王。
关于皇太后的死,雍正皇帝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康熙皇帝去世之后,母亲决心殉葬,接连几天不饮不食,经过雍正皇帝的百般恳求,母亲方才开始进食。雍正皇帝登基之后,每天会向母亲奏报朝政,母亲说她不想参预朝政,让他不必如此。雍正皇帝又说母亲对他的许多决定感到欣慰,认为先皇没有选错人。
雍亲王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处理朝政的时候需要母亲的点拨与扶持。他每天向母亲奏报朝政,又说母亲对他的许多决定感到欣慰。如果雍正皇帝说的不是谎言,那么,他如此小心,总给人一种心虚的感觉。
对于母后突然去世的原因,雍正皇帝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母亲原本就有痰疾,加上父皇的去世,母亲悲伤过度,导致旧病复发不治。一句话,皇太后不是被他气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