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回复: 0

韩信怎么死的_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 0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信到底怎么死的,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真相比这残酷
韩信怎么死的_36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追随了刘邦,正因如此,韩信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之旅。可是让韩信万万想不到的是,汉朝建立后,他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到头了。可是首先让韩信倒台的也是萧何。
于是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话在民间流传。历朝历代中,都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这种例子是数不胜数。汉十一年,吕后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于是跟丞相萧何商议。
韩信怎么死的_69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想要擒到韩信也不是容易的事,毕竟此时的韩信已经是手握大权,汉朝的很多军队都是由韩信调动的。萧何与吕后商量对策,萧何到韩信府上诓骗韩信,看到是萧何来了,韩信深信不疑,毕竟这是自己的恩人。
没有萧何的推荐,韩信还只是一介平民,根本没有出头之日。萧何对韩信说::“皇帝已经凯旋,你应当去祝贺。”韩信一想也是,于是在萧何的劝说下,就前去了。当韩信的双脚完全迈入长乐宫之后,武士立马冲过来。
韩信怎么死的_37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此时就算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萧何与吕后的商议,可是正史只是记载了如何将韩信杀死的,却没有记载杀死他的手段。后来的民间野史和小说中,很多虚构了韩信的死亡方式。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具体记载韩信的死法,但是别的正史中找到了相关记载。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写下了韩信的具体死法。后人的小说中,描写韩信的死法是让一群女子用竹签,把韩信扎死。这也只是小说的描写。
韩信怎么死的_70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真正的死法要比小说中的残忍很多,根本不是用竹签扎死的。《汉书·刑法志》中详细记载了韩信的死法,“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具体刑罚是“具五刑”,彭越、韩信都是这么被诛杀的。
什么是“具五刑”呢?就是先在犯人的脸上刻字,然后割掉鼻子,之后砍掉双脚,而后用竹条鞭笞致死。这还不算完,还要将犯人的头颅悬挂,尸身剁成肉酱拿到市面上贩卖。根据班固的记载,韩信的死法可比用竹签扎死残忍多了。
只可惜韩信没有听从钟离味的话,如果韩信功成身退就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了。不过,吕后称制的元年,这样的刑罚便被取缔了。
导语:西汉韩信,威名显赫,军事才能冠绝于世,被后世称为兵仙。但是此人虽然军事能力爆表,但是做人处事却又略有逊色,最终导致因为“没朋友”而丧命。
韩信怎么死的_33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不用蒯通计,反修刘邦书刘邦出蜀地之后,与项羽争霸天下,以项羽之勇武,刘邦自然不是对手,但是刘邦有韩信做倚仗,与项羽成僵持状态。
韩信带兵攻打齐国,成功拿下齐国之后,韩信此刻拥兵自重,又占据齐国土地,而此时楚汉之争又到了关键时刻,这样的绝好机会,被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看在眼中,蒯通对韩信分析天下大势,劝他利用这样的天赐良机,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未来有机会再挥兵入关,一举夺得天下也未可知。
韩信怎么死的_38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认为刘邦一直对自己不错,不想辜负他,就没采纳蒯通的建言,而是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请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达成他的终生之愿。刘邦此刻正是与项羽对峙的紧张时刻,韩信的这个“请求”,让刘邦感到深深的威胁,但是迫于形势,只能违心的安抚韩信,封他为齐王。蒯通看着韩信喜滋滋当齐王的样子,觉得跟这个傻子做朋友没啥前途,就赶紧装疯卖傻,逃命去了。
韩信心里美,开始给刘邦卖命,最终帮助刘邦将项羽打败,一统天下。结果韩信功成名就之时,刚刚“卸了磨”,就被刘邦收了兵权,又将韩信的这个齐王给撤了,改封为楚王,随后又改封为淮阴侯,总之一句话,韩信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根据《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 ( 十一年)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韩信,最终谋反失败而死。
韩信怎么死的_58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忠厚,刘邦吕后却善于栽赃韩信当淮阴侯的时候谋反?除非这个韩信脑子秀逗了。当年蒯通劝他三分天下的时候,是他人生中谋反最佳时刻,他都没有选择谋反,当淮阴侯谋反,这太扯了,但是太史公信誓旦旦的记载摆在那里,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韩信的性格虽然怪癖,不善与人交际,但是他却是一个忠厚之人,当年他寄人篱下的时候,在人家亭长家蹭吃蹭喝,虽然最后被人家媳妇给挤兑离开了,但是后来韩信发迹了给人家补偿了;韩信当初没有吃的,在河边钓鱼,得到一位漂母的接济,给他吃得帮他活命,韩信后来也赠她千金;韩信对自己有恩的人都善待,对于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后来也没有难为。从这几件事儿来看,韩信那绝对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并非见利忘义的小人,所以韩信才没有选择三分天下,只不过他不太会为人处世,采取的方式欠妥,让心胸狭窄的刘邦在心里有了疙瘩。
韩信怎么死的_48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无论从人品来看,还是从时机来看,韩信做淮阴侯谋反之事,都太过蹊跷,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有人对他栽赃陷害。作为一个开国功臣,能陷害他的人不多,首当其冲的人可能就是刘邦两口子了。因为韩信没少得罪刘邦,而且项羽死后,韩信成了刘邦最大的威胁,刘邦本来对异姓王就不放心,韩信自然成了他的心腹之患。
刘邦和吕后两口子一起搞事情可不止韩信一个。当年陈豨叛乱,刘邦去平乱,刘邦要求梁王彭越一起出兵前去讨伐,彭越称病没去,后来刘邦就因为有人告密说他谋反,给捉到了洛阳,押送的路上遇到吕后,彭越赶紧和吕后说自己冤枉,吕后嘴上说知道他是无罪的,但是到了洛阳,就和刘邦说,咱们还是把他弄死吧。最后,彭越就在刘邦两口子的算计下,以谋反罪被杀了。
‘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 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韩信怎么死的_15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刘邦两口子栽赃陷害有一手,搞定彭越没问题,搞定韩信自然更没问题,毕竟韩信除了带兵能力出众,其他能力却表现得不尽人意。但是韩信之死,虽然有刘邦两口子栽赃的很大可能性,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却不是这个,韩信导致身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他这个人“没朋友”。
韩信死于“没朋友”比如说周勃,这位老兄是刘邦的铁杆粉丝,从沛县一路跟到西汉建立,这还不算完,他还在有生之年,几乎参与了所有平叛工作,对刘邦忠心不二,而且功勋卓著。最重要的是,周勃还很聪明,他在平叛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选择自己解甲归田,以此来求一个善终。周勃做得够到位了吧,最终还是被定为谋反罪,只不过有人帮他说话,他才得以脱身而已。
帮周勃说话的人正是薄太后,薄太后提出自己的质疑,周勃当过丞相,而且灭诸吕时军权在握,想造反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成功率极高,现在解甲归田了,造哪门子反呢?文帝一听有道理,就给周勃给放了,恢复了爵位。
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韩信怎么死的_8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再比如萧何,大家都知道“成也萧何败萧何”其实萧何自己又何尝不是身处险境,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也逃不过。萧何在西汉的名望极高,刘邦非常忌惮,对萧何十分顾虑,终日因为他忧心忡忡,最后刘邦找了个理由,给萧何下到死牢之中了,这样的实际行动,表明刘邦想除掉萧何的心迹。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有人替萧何说话了,这个人也不是什么权贵,他的名字史料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姓王,官职是卫尉,主管刘邦的警卫工作。这个王卫尉听说萧何被下死牢,赶紧对刘邦进言,当年你带兵与楚争霸,后又远征平叛,带兵攻打陈豨、 黥布。当时镇守关中的人正是萧何大人,萧大人大权在握,据守关隘,威望在关中极高,而您又在外征战时都没反,现在萧何大人谋反,这不合乎常理,他肯定是被冤枉了。刘邦一听,一时间无言以对,就给萧何给放了。
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

韩信怎么死的_27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韩信所蒙谋反之冤,并非是刘邦和吕后针对他单独制定的策略,他们几乎是针对所有产生威胁的异姓功臣,只不过其他人并没有全部因此而死,毕竟这么多年过来,结交了不少朋友,帮他们在关键时刻说话,这才保全性命。
韩信之死,正是因为没有朋友,所以在他蒙冤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冒风险帮他说话。就连刘邦自己,听到韩信死讯时都是“且喜且怜”,高兴的是这个威胁顺利除掉,悲哀的是韩信这样的能人不能再为他所用。刘邦对于韩信的死其实是心有愧疚的,但凡有人能说句好话,其实还有机会留下韩信,毕竟刘邦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可惜的是没人帮韩信。
韩信没朋友也怪不了别人,这一点真是韩信自己的毛病。当初蒯通劝他三分天下,拥兵自立,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确实是绝佳的机会。韩信忠于刘邦拒绝蒯通这无可厚非,但是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给刘邦写信要王位,这种半要挟得来的王位,还不如直接三分天下。估计蒯通看到韩信的未来,就装傻离开他了。至此,韩信失去了智囊蒯通,又得罪了领导刘邦,最可气的是,他还和项羽玩命,他的决定完美得罪了每一个重要人物。
韩信怎么死的_9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663
即便是对刘邦的这些老兄弟们,韩信也不放在眼里,就拿樊哙来说,他身为猛将对韩信十分尊敬,但是韩信却真的飘了,对樊哙这位屠狗之辈,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有一次韩信去樊哙府上,樊哙对韩信的态度已经仁至义尽,甚至跪拜送迎韩信,结果韩信呢,竟然笑着感慨:“此生与樊哙为伍。”这叫什么话,亏得樊哙还对韩信称为大王,却只换来一片心凉。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 ‘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 : ‘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的骄傲,不仅仅是对樊哙,对刘邦那群沛县老兄弟个个瞧不上,经常称病不上朝,原因是“羞与绛、灌等列”
因为韩信的骄横,加上他表露在外的做法,几乎得罪了所有的西汉开国功勋,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在收拾他的时候,没人为韩信貌似求情的原因,这些人不趁机踩一脚就仁至义尽了。刘邦和吕后忌惮韩信的能力不假,但是忌惮的又不是他一人,归根结底,韩信之死是死于“没朋友”,平时不该那么骄傲呀,最终落了个“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悲惨结局!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3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