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6|回复: 0

古代如何对官员进行培训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 15: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历史上,尽管有很多途径可以取得官位,但是,在国家稳定、世道承平之时,对官员是有一定文化素养要求的。所以,在特定时期,有些开明的帝王,会加强对在职官员的相关培训。
  前秦打造“学习型政府”,“不知书”成为笑柄
  宋人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后晋有个叫冯玉的人,他姐姐是皇后,借了这层裙带关系,尽管他识字不多,却不妨碍其步步高升。当皇帝让他撰写重要文件时,他就请同僚代笔。就这样,他竟然官至宰相。
  史料上说,冯宰相官至一品,但是“不知书”。至于“不知书”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说明。有一个例子说,一次冯宰相看公文,看到“姑息”二字时,一时卡壳,就“请教”别人,别人告诉他这俩字是“辜负”,冯宰相就真的认作是“辜负”。
  这件事传开来,成为官场笑谈,被称为“不知书宰相”。史书还记载,冯玉“广收贿赂”。可见,即使在一千多年前时局动荡的后晋当官,“不知书”也是件耻辱事。
  历史上的苻坚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淝水之战”中的人物,且是败军最高统帅。然而,综合史料来看,他不仅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代尚武帝王,而且,还非常注重儒教治国。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记载,公元372年,前秦皇帝苻坚下诏书:“关东之民学通一经、才成一艺者,在所以礼送之。”老百姓中只要有精通一种经史书籍,或者一项特别技艺的,所在地方政府必须高规格地把他们送到京城去,由中央选拔授予相应官职。
  同时,后秦政府还明确规定,岁禄百石以上的官员,如果“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的话,立即罢免其官职。如此看来,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苻坚为了增强国力、整顿吏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就已经着力打造“学习型政府”了。
     
  
        
  公元375年,苻坚再次下诏书:一是要求太子以及高级官员的后代,必须“就学受业”;二是皇帝身边的警卫部队军官,也必须学习文化知识,等等。具体实施办法是每二十名官员配备一个讲解经书的老师,“教读音句”。
  可见,当时官员的文化都不太高,但是,励精图治的苻坚倡导学文化,是真心要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的,他在位前期还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前秦凭借实力很快统一了当时的北方大地,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皇帝“逼迫”官员学习,强化官员“执政能力”
  
  公元471年即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对于汉文化极其羡慕,他亲政后,排除阻力,大刀阔斧地在北魏进行了很多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其文化改革措施之一,就是严令鲜卑族官僚改说汉话。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记载,公元495年,拓跋宏要求全体北魏官员必须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官员,因为“习性已久”,可以慢慢学习汉语,不限时间。但是,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立即学会汉语,如果有人胆敢不学汉话,还故意说鲜卑话,就降职处分。
  这个命令在当时严格执行,让北魏一些“守旧派”非常震惊。后来,为了进一步督促北魏的广大领导干部学习汉话,北魏朝廷接连下发诏书:“不得在朝廷之上说北方鲜卑话,违反者,立即撤职!”
  好家伙,这一来,官员们不得不强化汉语学习,在北魏形成了学汉话的高潮。不会说汉话,不能在朝廷当官啊。
  历史上,拓跋宏其人自身就非常好学,堪为百官的学习楷模,他“好读书,手不释卷”,即使是坐在轿子里,骑在行军马鞍上,都不忘记背诵经书文章、讲经论道。而且,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很多诏书命令都是亲自撰写,是个文采斐然的“多面手”皇帝。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亲政以后,勤于为政,着力改革,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北魏快速成为北方强国。
     
  
        
  余继登在《典故纪闻》中记载,明朝洪武初年,因为功臣以武将居多,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都是个顶个的好汉。但是建国后,一切逐步走上正轨,更需要的是遵守法度的文治。
  换句话说,就是建国后,不能再像以前“草台班子”那会儿随意散漫了,凡事都要守纪律、讲规矩、有章法,于是,当年打打杀杀、行伍出身的武将们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于是,有个叫袁凯的御史就进言:现在大明朝的天下已经奠定,以前立有功勋的军队将帅现在很多居住在京城里,他们以前出身行伍,对于和平时期的君臣关系之理,以及君臣上下的规矩,还不太熟悉,时间长了,怕会出现不协调不妥帖之处。我请求聘请一些精通经书典故的有学问之士,于将领们每月初一、十五早朝后,在都督衙门为这些武将们开讲经史课程,希望经过一番教导,自然而然地,使武将们怀有忠君爱国之心,同时,他们自己全身保家之道也形成了。
  才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深以为然”,下令聘请有学问的儒士在午门外“开课堂”,“与诸将说书”,相当于开了个高级将领文化礼仪培训班。
  历史上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偃武修文,十分提倡儒学,经常鼓励开国功臣们接近儒生,学习“事君有道、持身有礼”的文化知识、学习“保全功名”的历史知识,达到“常以此为鉴戒,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可与古之贤将并矣”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朱元璋开始的有明一代,借助官方力量把封建文化推向了历史顶峰。
  虽然,历史上那些“精明”的统治者对官员进行相关文化培训,是为了达到维护、巩固本阶级统治的目的,但是,这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在职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执行能力,乃至道德情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9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