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8|回复: 0

爱因斯坦手稿_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 15: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8336万元破纪录成交,港媒:买家是李嘉诚
科学巨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一份与相对论有关的手稿近日在巴黎以约116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336万元)拍出,创下爱因斯坦手稿拍卖纪录。“星岛日报”“文汇网”等港媒11月25日报道称,本次投得爱因斯坦相对论手稿的藏家为香港富豪李嘉诚。
爱因斯坦手稿_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6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779
爱恩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图自香港“文汇网”
《星岛日报》25日报道,针对李嘉诚购买爱因斯坦相对论手稿一事,李嘉诚基金会回应称,对李嘉诚私人事务不作评论。
不过,李嘉诚对爱因斯坦的喜爱有迹可循,他曾多次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
2017年,李嘉诚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接受访问时,曾引用爱因斯坦的名句:“永不要放弃想做的事,拥有大梦想的人,比知道所有事物的人更具力量”。 勉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积极装备自己,才可在新世代中乘风破浪,为香港和国家作贡献。
在更早之前的2015年底,李嘉诚出席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奠基仪式时,在发言中鼓励众人不要甘心当奇迹的等待者。他引述爱因斯坦的话:“活出人生,只有两道,一是认为世上毫无奇迹,一是相信一切皆可以是奇迹。”
爱因斯坦手稿_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4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779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
报道介绍,这份爱恩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长达54页,撰写的时间为1913年6月至1914年初,是爱因斯坦与瑞士物理学家朋友米歇尔·贝索(Michele Besso)的一份签名手稿,记录了广义相对论确立前的重要准备阶段。
其中26页有爱因斯坦的笔迹,有25页由贝索所写,剩下3页有两人笔迹。1913至1914年期间,爱因斯坦与贝索有不少学术合作,这份手稿大部分内容是在1913年6月撰写,记录了两人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过程。稿上有不少错误、被划掉的方程式、更正的计算结果。 两人暂停有关研究后,贝索将手稿带到意大利。
负责此次拍卖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阿古特拍卖行称这些手稿“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爱因斯坦手稿”,在拍卖前,它的估价在200万至300万欧元(约1432万人民币至2148万人民币)之间。
11月23日,在巴黎拍卖会上,手稿以创纪录的1160万欧元(约8307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佳士得没有披露买家的身份。此次成交价比最初的估价高出了四倍,也是迄今为止爱因斯坦所有手稿中拍卖出的最高价,超过了此前拍卖出的爱因斯坦写给哲学家埃里克·古特金的所谓“上帝之信”(2018年,280万美元)和有关“幸福理论”的“鸡汤便条”(2017年,156万美元)。
佳士得介绍,手稿展示“广义相对论”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爱因斯坦极少保留工作文件,多亏贝索,手稿才得以留存,稿上有爱因斯坦在1919年前的亲笔签名,更为罕见珍贵。
1915年,爱因斯坦正式发表“广义相对论”论文,为物理学界带来深远影响,奠定了现代宇宙学及GPS导航等技术的基础。
全球目前只有两份记录“广义相对论”起源的手稿,另一份是爱因斯坦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现存放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馆。
虽然爱因斯坦未因撰写广义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但他1921年因在量子力学上作出重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时间12月4日(北京时间12月5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最著名的书信——“上帝之信”手稿于纽约佳士得拍卖行进行拍卖,以289.2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此前在佳士得拍卖行网站上公示时,爱因斯坦的“上帝之信”估价100万美元到150万美元。
爱因斯坦手稿_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24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779
佳士得拍卖行网站公示“上帝之信”,拍卖价为289.25万美元。
“上帝之信”体现爱因斯坦无神论倾向
1954年,即爱因斯坦去世前一年,爱因斯坦用德语给宗教哲学家埃里克·古特金特写了一封信,作为对古特金特作品《选择生命:圣经中的反抗召唤》(Choose Life: The Biblical Call to Revolt)的回应。在这份一页半的手写书信中,爱因斯坦表达了自己对于宗教和上帝的立场。
“上帝这个词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人类弱点的表达和产物,圣经是一系列古老而又相当原始的传说。”
信中的内容似乎提示我们爱因斯坦是一名无神论者。然而爱因斯坦并不认可自己是一名无神论者,而且也不愿意被贴上“无神论者”的标签。
爱因斯坦是一名犹太人,在“上帝之信”中,他也提到了对犹太教的看法。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上帝挑选的子民,爱因斯坦认同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但否认犹太人是“天选之子”。“对我来说,纯粹的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原始迷信的化身。对于我来说,我很高兴我隶属于犹太人群体,我深感自己扎根其中……就我的经历而言,他们并不优于其他民族。”爱因斯坦认为,犹太人的一神论和特权地位是一种自欺欺人。
科学读物引导爱因斯坦质疑《圣经》
在1996年出版的爱因斯坦传记《Einstein: A Life》(中文译著名为《爱因斯坦全传》)中,传记作家丹尼斯·布莱恩写道,爱因斯坦在12岁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是他之后抛弃了宗教信仰,因为感到自己被谎言所欺骗。
1946年,爱因斯坦反思自己的早年生活,并写下了一篇自述文章:“今年我67岁了,来日无多,现在做在这里打算写点东西,就权当自己的讣告了。”文章中爱因斯坦提及他如何背离了宗教。
“大多数人花毕生的时间去追逐一些毫无价值的希望和努力,这是我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深切意识到的道理。”爱因斯坦是一对毫无宗教信仰的犹太夫妇的儿子,但幼年的他对宗教相当虔诚。爱因斯坦的父母不容纳任何宗教思想,但是爱因斯坦在学校接受了宗教教育,并对宗教产生了狂热的情感。与广为流传的励志故事不同,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一位差生,他各方面均表现出色。他设法遵守犹太教的教义,甚至自己创作赞美诗赞美上帝,他的家人却对他的“表演”不屑一顾。
爱因斯坦手稿_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13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779
本次拍卖的上帝之信
直到12岁时,通俗科学读物开始引导爱因斯坦质疑《圣经》的真实性。“其结果就是染上一种疯狂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织着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疑问:国家用谎言欺骗了年轻人。”这让爱因斯坦产生了对权威的怀疑态度,此后,他对社会既存的信念都保持一致的怀疑。“后来,由于要更清楚地弄明白因果关系,我的怀疑精神失去了原有的锋利性,不过它从未离开过我。”
少年时期的宗教天堂一去不复返,但这是爱因斯坦作为个人对外界桎梏的首次反抗。通向天堂的道路平坦诱人,通向未知真实世界的道路崎岖坎坷,后者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意愿,但爱因斯坦认为真实的世界充满了魅力,“有如争取自由、得到解放一样,吸引我们的凝视深思。”
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
选择背离宗教之后,爱因斯坦遵从了家族传统。后来,他在申请瑞士公民身份时,在宗教信仰一栏写下“无教派”
(德语konfessionslos)

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期间,爱因斯坦广泛涉猎,这进一步塑造了他的宗教观念,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对他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持久。斯宾诺莎信奉的上帝是一个无形的、没有人情味的上帝,它统摄宇宙的有序性和令人敬畏的自然之美。这种哲学,与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上帝之信”写于1954年1月,爱因斯坦回答了宗教哲学的终极问题:上帝是否存在?我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他的回答带有庄严感,他信仰一种更宏大的宇宙宗教,无形的上帝主宰秩序,但不能主宰个人的自由意志。
一直以来,爱因斯坦都秉持着对权威的怀疑,对个性的尊重,对民主原则和社会平等的渴望。这也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不喜欢被贴上“无神论者”的标签,他同时也批判狂热的无神论者,他认为他们的不宽容与宗教狂热分子的不宽容别无二致。
作者:新京报记者 吕婉婷
编辑:寇淮禹 校对:翟永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