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 14: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确认的星际天体Oumuamua(奥陌陌)是由Pan-STARRS于2017年在太阳系中发现的,大小约为100米。随后发现了鲍里索夫,大小约为0.4-1公里。人们预计,星际天体的数量要高得多,其中一些与地球相撞的频率足以引起注意。根据CNEOS记录的事件,我们确定在2014年1月8日17:05:34 UTC检测到一个约0.45米的流星来自未绑定的双曲轨道。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封官方信函,称“向美国宇航局报告的速度估计足以表明这是个星际轨迹”,科学家在这里通过这封信来确认该物体的星际轨迹。根据CNEOS提供的数据,我们推断流星在太阳系外的渐近速度为v∞ 42.1 ± 5.5 km/s。请注意,这里的v∞指的是太阳系外流星的速度,而不是大气层外流星的速度,其初始速度矢量距离当地静止标准(LSR)的速度为58±6km/s。
<hr/>科学家分析了CNEOS的目录,发现在标准世界时2014年1月8日17:05:34检测到流星在撞击时具有异常高的日心速度。考虑到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和流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科学家发现流星在撞击时的日心速度约为60km/s,这意味着该物体是未被绑定的。为了揭示这颗流星的运动学历史,科学家整合了它撞击前后的运动。
我们用太阳、八颗行星和流星初始化模拟,地心速度矢量(vxobs,vyobs,vzobs)=(-3.4,-43.5,10.3)km/s,在撞击时高度为18.7公里,时间为2014年1月8日17:05:34 UTC,和CNEOS目录报道的一样。然后,我们使用IAS15追溯流星的运动(Rein & Spiegel 2014)。这没有考虑到空气阻力、相撞的几何形状还有空气阻力,这都会导致更高的撞击速度,因此也会导致日心速度偏高。Siraj & Loeb(2022年)加入了空气阻力导致的放缓。
轨迹
在报告的误差中,流星和除地球以外的任何行星之间都没有实质性的引力相互作用。根据CNEOS报告的撞击速度,v = 44.8 km/s,我们发现流星在太阳系外的渐近速度约为42.1 km/s。为了使物体被绑定,观察到的v = 44.8 km/s的速度下降超过45%到20 km/s。
CNEOS目录还包括了撞击前在太空中检测到的两个物体,2008 TC3和2018 LA,地心撞击速度的测量误差分别为0.3和0.52 km/s。这还说明了目录的不确定性,这促使我们特别检索了2014年1月8日流星的测量不确定性。
最近,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包含与CNEOS 2014-01-08检测到的所涉及不确定性有关的机密数据,于2022年3月1日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并提交给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局,引用了这一发现预印本,并提到了科学家的分析,即该流星来自一个高度置信的未绑定双曲轨道(Shaw 2022)。这封信接着写道:“博士,太空司令部首席科学家Joel Mozer回顾了国防部与这一发现相关的其他数据的分析。博士Mozer证实,向美国宇航局报告的速度估计足够准确,足以指示这是个星际轨迹”(Shaw 2022)。科学家通过美国发布的官方信件。国防部确认了2014年1月8日流星的星际起源。科学家在这里计算并引用了与物体轨道轨迹相关的高斯对称误差。
科学家发现,撞击时流星的日心轨道元素如下:半长轴,a = 0.47 ±0.15 au,偏心率,e = 2.4 ± 0.3,倾角i = 10 ± 2°,上升节点经度,Ω = 108 ± 1°,ω =58 ± 2°,f = 58 ± 2°。轨迹如图所示。在银河系坐标中,流星在无穷大处的日心进射速度为v∞(U,V,W)=(32.7 ± 5.8,4.5± 1.5,26.1 ±2.0)km/s,距离当地静止标准(LSR)的速度58±6km/s,(U,V,W)LSR =(-11.1.1,12.2,7.3)km/s(Schonrich等人。2010年)。
尺寸分布
考虑到流星的撞击速度约为44.8km/s,以及总撞击能量4.6×10^18 ergs,流星质量约为4.6×10^5 g。II型和IIIa型物体的体积密度值分别为1.7和0.9 g/cm^3,球形几何的半径为0.4-0.5米(Ceplecha 1988;Palotai等人2019)。根据Siraj和Loeb(2022年)根据CNEOS 2014-01-08的曲线,是类似于铁陨石的密度,8 g/cm^3,直径约为0.5米。
CNEOS目录包括过去十年中相对较高频率的事件,因此科学家估计了星际流星的年探测率至少为0.1每年。这一估计与Hajdukova等人(2019年)在CNEOS 2014-01-08规模的错误预算中的估计一致。科学家还通过将年探测率除以流星撞击速度和地球横截面面积的乘积来估计类似大小的星际物体的密度,找到相对于LSR,其大小为R 0.45米、速度v 60 km/s的星际天体的近似数量密度,并且给定了95%的泊松不确定性(Gehrels 1986),大概0.2-20地球质量的物质,一个最小质量的星云预计在轨道速度约为60km/s,半径内部总微行星物质的地球质量(Desch 2007),其他行星系统值相似(Kuchner 2004)。我们推断的星际流星丰度被视为下限,因为CNEOS数据可能偏向于检测更快的流星。
我们发现,在从CNEOS 2014-01-08(米尺)到鲍里索夫(公里尺)的尺寸范围内,最合适的斜率是q ≈ 3.6 ± 0.5,其中不确定性对应于2σ。结果与Dohnanyi(1969)的分析碰撞模型q = 3.5非常一致,但与q = 4无比例幂律模型(Siraj和Loeb 2021)并不矛盾,后者包含每个对数箱的质量相等。幂律外推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硼化物半径到尘埃粒子。
检测
半径大于5厘米的流星体的核心可以以陨石的形式到达地面(Kruger & Grun 2014)。此外,较小规模的流星体可以从波因丁-罗伯逊效应加速,并可能起源于星际介质。因此,尺寸为5厘米的星际流星最适合系统研究物理太阳系外物质(除了流星燃烧时热气体的光谱外)。我们在这里考虑了他们的潜在检测,尽管它们代表了CNEOS 2014-01-08的尺寸。由于我们预计,根据此处考虑的尺寸分布(q = 3.6±0.5)到比CNEOS 2014-01-08小约5倍的物体的大小分布,我们预计每年至少会撞击地球几次,鉴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约为30%,一个全天空相机系统网络可以每隔几年检测一次大小为5厘米的星际流星。
从相隔100公里的两个全天空相机系统可见大气总面积约为5×10^5平方公里,因此要覆盖地球上的所有陆地,需要大约300个这样系统,或600个全天空相机系统,类似于CAMO,但具有全天空视野,如AMOS和CAM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