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系列报道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自然学科。一颗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一母九子为何各不相同?新冠病毒为何能够肆虐全球?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同时生物学也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去认知这些生命现象。
2022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此次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呢?生物学教学与学习又将发生哪些改变?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王学军、西安市浐灞第七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师樊晓丽和西安东仪中学生物学教师赵睿受邀接受了华商报采访。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少而精”,落实“双减”政策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是指导国家课程实施、指引生物学学科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王学军分析了新课标的突出变化:在课程性质方面增加了生物学科基本属性、生物科学的基本发展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价值;在课程理念方面首次提到了课程衔接的问题,促使一线教师注重各学段教学和育人目标的渐进性、一致性;在课程目标方面,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和超越;新增的“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并为学生的测评提供了表现性建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阐明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西安市浐灞第七初级中学的樊晓丽老师对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2022版新课标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对应2011版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但并非单纯的学科陈述性知识,而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的提炼和升华,为学习者认识生命世界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解决 ‘用什么去想’的问题;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对应2011版课标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并在课程目标要求里细化了达成的途径和达到的程度,解决‘如何去想’与‘如何去做’的问题;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中的‘态度责任’,对应2011版课标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物学科思政教育的目标,也是生物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王学军
“学生通过对科学事实的学习建立起概念,逐渐建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进而能够尝试运用生命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据西安东仪中学生物教师赵睿介绍,态度责任包含了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它也与大家生活中、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小到疫苗接种、健康生活,大到环境保护、国家安全,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底,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呈现。
赵睿老师表示,新课标课程设置“少而精”,从2011版课标的10个学习主题缩减到现在的7个学习主题,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也是国家“双减”政策的体现。精选学习内容的同时,新课标根据生物学的大概念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形成了“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的概念体系。借用课标修订组的刘恩山教授的表述,“大概念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后能记住40年,重要概念能记住40个月,对于次位概念这一时间则只有40周。”赵睿老师认为,学习这些大概念,不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评价,而是为了留下最有价值、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容。
培养科学思维,实行多元评价
做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衔接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樊晓丽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索,在质疑中渗透科学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此外,教学评价也应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如概念图的绘制、科学阅读与写作任务、实验设计与报告等,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让学生不断反思、学会学习。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中应按照学习主题设定的评价任务与情境,合理设置知识点的分布,并减少机械性记忆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优化命题技术。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王学军提醒教师注意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衔接。“要了解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关联,同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在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时为学生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通过教学衔接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构建必需的‘支架’,发挥好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从而促进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应用。
西安东仪中学生物教师赵睿
赵睿老师认为应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实际上是需要贯穿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整个阶段的,如何有效地利用真实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每位生物学教师去思考。”跨学科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赵睿老师表示,这是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创造力的一个部分,也能体现生物学科作为实验学科的基本特色,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中感悟科研工作的价值,在实践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同时,赵睿老师分享了西安东仪中学的一些实践做法。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践行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体现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学校层面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为师生开展实验探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校还开设了生物社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科活动探索,发展对于生物学科的热爱。
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里发现生物学原理
运用多学科知识科学分析问题
形成自己的见解
“生物学考试会切实落实‘双减’政策,遵循新课标课程理念,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王学军分析,生物试题会充分体现综合性和灵活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对学生而言,学习方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王学军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从生产生活、社会科学热点中发现生物学原理和应用,并尝试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根据新课标中“评价建议”里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樊晓丽老师分析,生物试题将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创新试题形式,并且会提高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她提醒同学们:学习生物知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可以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尝试撰写生物小短文等,促进生物知识的内化。多关注社会热点、科技最新成就、中国传统文化,并注意这些真实情境与生物学科的联系。提高文字阅读能力也同样重要,这有助于在真实情境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生物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存在,就是窗外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自然。走近自然,有了真实的触感,你一定会喜欢上这门学科。”赵睿老师希望同学们真正拥有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比较、观察、描述、解读身边的事物。“多莉羊从何而来,我国的‘中中’和‘华华’又为何能顺利降生?给予什么样的条件,植物才能生长得更好?转基因技术为什么可以培育出超级鼠?”用心去思考、探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赵睿老师相信,秉持这样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一定会在学习生物学的道路上,学到技能收获知识,从而成为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会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中学生。
西安市浐灞第七初级中学樊晓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尽一生致力于水稻品种的开发与改良,使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摆脱了饥饿问题;“无双国士”钟南山在我国人民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率先摸索出有效的防治方案,为战胜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医学界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之受益。“生物学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食品安全、能源开发、国防建设、环境监测与保护等许多领域。强国之梦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去完成。”王学军希望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切实转变育人观念,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希望同学们立足当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时刻准备着为强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手记
新课标系列的专题报道已连续刊出数周,在与各位省教研员、一线教师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新课标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的革新。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教给学生可以解决真实问题、可以迁移应用、可以受益终生的知识与能力,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新课标背景下,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都将发生改变,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自主地、带有问题意识地去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将继续观察、记录新课标实施后的改变,见证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
文|锁铮铮 编辑|李华 审核|杜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