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7|回复: 0

最大的鱼是什么鱼_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5 1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最大金鱼被钓上岸,重达61斤,已活20年
“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鱼缸!英国垂钓者捕获世界上最大的金鱼之一 ——重达 67 磅 4 盎司”,英国《每日邮报》21日以此为题报道了一则很有趣的消息。
67 磅 4 盎司有多重?约61斤还多几两!
最大的鱼是什么鱼_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58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753
哈克特抱着自己钓起来的金鱼合影留念
据报道,42岁的英国人安迪·哈克特在法国一家渔场内钓鱼时,钓到一条巨大的金鱼,这条金鱼重达67磅4盎司(约61斤),他花了整整25分钟,才艰难地将它钓起来。
“能把它钓上来真是太棒了,但这也是纯粹的运气。”哈克特说,从金鱼上钩后,他就知道是一条大鱼。随后的25分钟里,金鱼咬着鱼钩,从一边到另一边,上上下下,最终还是被他钓了起来,他为此非常高兴,因为这条金鱼比杰森·富盖特201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捕获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鱼还要重30磅。
据介绍,这条金鱼呈现出鲜艳的金橙色,恰如其分地被昵称为“胡萝卜”。它实际上并不是咱们中国人常说的那种金鱼。中国人说的金鱼虽然属于鲤科鱼类,但一般是指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化而来的观赏鱼,通常有两条以上的尾巴,重量也只有几十克,很少超过1斤。而这条“胡萝卜”则是德系锦鲤,是皮鲤与锦鲤的杂交品种,属于鲤鱼演化而来,通常只有单尾。
据信“胡萝卜”已经活了20多年,它是在鱼苗时被放入法国一家渔场的湖中的。多年来,它已被证明是一条多么难以对付的鱼,人们甚至很少能在水中看到它。
垂钓者钓上这条世界最重的金鱼之后, 并没有伤害它,而是抱着它摆拍了与渔获物的合影,就将其安全地释放回湖中。
有介绍说,观赏鲤鱼的寿命能达到60年至100年。而野生大鲤鱼100岁的能长到几百斤。“胡萝卜”如果幸运还能再活好几十年,或许下一次它再被人们钓上来称重量时,又将创造最重金鱼的新世界纪录。
来源 | 综合环球等
图片 | Facebook
责编 | 冷爽
编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中华鲟。
最大的鱼是什么鱼_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38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753
长江中最大的鱼
中华鲟是长江中最大的鱼,个体硕大,有“长江鱼王”之称,一般能长到0.4米至1.3米,体重为50千克至300千克,最大能长到5米,体重达600千克。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头部为长三角形,有4条吻须,小小的眼睛呈椭圆形,位于头的后半部。成年后的中华鲟身体上有5行大且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幼鱼体表光滑,成鱼体表粗糙。
中华鲟面对天空部分的体色为青灰、灰褐或灰黄色,面对水底部分的体色由浅灰过渡到黄白色,至腹部为乳白色,鳍为灰色且有浅色边缘。
寿命最长可达40岁
中华鲟寿命较长,最长者可达40岁。它们在淡水中出生,在海洋中生长,是一种溯河产卵洄游型鲟鱼,自然分布在长江上中下游和近海。
最大的鱼是什么鱼_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86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753
5月至6月,中华鲟喜欢群集于河口,秋季则上溯至江河上游,进江后须在江里滞留一年,至第二年10月到达产卵场所。在这一年里,中华鲟并不是一直溯江而上,而是时游时停,有时在河道坑洼处潜伏几天不动。
它们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在不同环境和生长阶段,中华鲟的食谱也不同,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时,爱吃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和植物碎屑等;在河口咸淡水域中,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在洄游期间,它们基本不摄取食物。在长江口外近海水域,中华鲟摄食强度增大,食物以鱼和蟹为主。
最大的鱼是什么鱼_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3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753
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中华鲟是国宝,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它们的历史可追溯到白垩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
它们是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保护好中华鲟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和长江水生态保护成败的关键。它们的野外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5年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
为拯救中华鲟,各地近年开展了不少增殖放流活动。1981年至今全国人工放流超800万尾中华鲟,但野生种群的自然繁殖仍无法恢复。
自然产卵中断是当前最突出问题。在其繁殖季节的夜间,人们应关闭产卵场跨江大桥,禁止车辆通行和关闭灯光,避免惊扰中华鲟繁殖。
长江十年禁渔,给中华鲟野生种群的修复带来契机,放流成活率有望得到改善。
采写:刘春
制图:郑玲玲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