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回复: 0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7 1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因为不科学?真相是……
毕业多年之后,你还记得多少课本中的知识?
比如说这个人,你是否还有印象?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80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是不是已经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没关系,说到他的名字,你肯定会很熟悉,
他就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
而说起张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候风地动仪了。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50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教材中的候风地动仪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80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1953年中国发行的“张衡地动仪”邮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历史:
教材上的地动仪是怎么来的?
不过,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那么,那个印刷在中国现代教材之中,让我们对其充满想象的“地动仪”,又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历史教材上展示的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早在1936年,王振铎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并采用“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也就是从地动仪的上部垂下来一根摆,用以判明地震方向,并控制相应机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振铎被任命为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在那个时代,他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复原一批代表古代文明的器物作陈列、宣传之用,其中就包括候风地动仪。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4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原理。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历经一年时间,王振铎放弃了自己1936年想遵从的“悬垂摆”原理,而是采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于1951年设计并复原出1: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
消息一出,就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由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还被编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国地震局也用这部复原模型做了标志。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30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40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中国地震局官网截图
争议:
教材上的模型是否科学?
但这个入选了历史教材的地动仪模型,却一直受到争议。
在一些学者看来,由于存在原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并不能真正进行地震监测。
在不少学者眼中,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
此外,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在质疑的声音中,奥地利人雷立柏的观点最为尖锐,他曾撰写《张衡:宗教与科学》,认为中国人对张衡地动仪的情绪是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来,地动仪失传了,就说明它不科学、无实用性,没有不失传的道理。
但更多学者相信地动仪真的存在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陈天嘉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称,张衡地动仪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监测的功能,但复原工作暂时还没能完成。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87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资料图:中小学历史教材。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教材:
人教社回应:并未消失
在争议之下,教材上的张衡和地动仪,还在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并称“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对此,有媒体记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该社明确回应,张衡及地动仪内容并未从统编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编排上做了调整。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97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资料图:香港邮政推出“中国古代科学家”主题特别邮票。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人教社的回应,张衡等人物都并未“消失”。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内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张衡、祖冲之、毕昇、蔡伦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
这其中,还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教材中还设置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17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冯锐在“王氏地动仪”前。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复原:
是否有可能100%还原?
候风地动仪的复原工作一直在继续,那么在将来,一个复原到100%的地动仪是否可能出现在公众面前?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3年,河南博物院就决定张榜招贤,让张衡地动仪能够真正的“动起来”。河南博物院不仅找到了冯锐,更是在2004年8月,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组成了课题小组,共同复原“张衡地动仪”。
在2009年9月20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幕,新的地动仪模型与观众见面。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9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冯锐及团队所复原的地动仪。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现场的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按下按钮,观察在不同波型下地动仪的不同反应——只有横波到来它才吐丸,其他来自纵波的震动,都无法使地动仪有任何反应。这意味着,类似关门、汽车过境、巨大的炮声等都不会干扰到地动仪。
但学界对这一版本的模型同样存在质疑,认为其关键之处与原始文献记载不能密合。
对此,陈天嘉认为,100%还原难度比较大,目前确实没能实现完全的复原。
对许多网友期盼的“复原地震仪实现地震监测和预报”,学界并不看好。在陈天嘉看来,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复原,历史意义多过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综合华西都市报、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我国东汉时期,地震灾害频繁,张衡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并且这台地震仪成功的记录了多次地震活动,当时称之为候风地动仪。那么,这看似神奇的地动仪究竟能不能预测地震呢?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99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并不能!它实际上就是利用仪器将地震波带来的振动放大的原理,来探测地震的发生。简单来讲就是,它就是一个确定地震大致方位的仪器,等到地震发生了才会起作用。张衡地动仪既不能准确的记录地震的发生时间,也不能记录地震震级的大小,更不能预测地震。
据说,地动仪是由钢铸造而成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个酒坛子一样。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的口中都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条龙嘴巴里的小铜球掉出来了,就代表着哪个方向地震了。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69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想要预测地震,必须要分析地震、重力、形变、地磁、地点以及地震下流体短期内和长期内的变化情况,还要根据地震区的地质,总结历史地震规律。虽然不可否认我们古人的智慧,但大家要知道,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就算是目前,人类能深入到地球内部的距离也超不过14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人类连鸡蛋壳都没有打破。所以上述提到的地震、整理、形变、地磁等等,单靠观测根本不能反映出内部的真实情况。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62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再者说,地震事件要比气象事件概率小多了,不要说张衡的地动仪,现代人类也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地震。对地震发生前的预兆也了解的不是很多,无法掌握或者说无法确定地震前集聚精会发生什么。
地震仪是谁发明的_古代地震仪是谁发明的7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315
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觉得地动仪是可以预测的,多数人都低估了古人的智商。那么,大家觉得,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1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