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回复: 0

皇帝向大臣行贿的稀奇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9 0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中祥符年间的狂欢(上)
  
  话说大宋朝景德四年(1007年)的一天,真宗皇帝(赵恒)邀请宰相王旦君臣共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帝命人搬出一壶美酒赐予王旦,嘱咐他此乃好酒,回家以后一定要与妻子共享。王旦是进士出身,很有才干,为人也很正直,受此赏赐非常激动,回家以后马上叫夫人共沐圣恩。谁知酒壶打开,里面一滴酒都没有,全都是硕大的珍珠。
  
  不光是宰相王旦,不久以后的一天傍晚,知枢密院事陈尧叟(枢密院领导)、权三司使丁谓(财政部领导)、龙图阁直学士杜镐(皇家图书馆领导)等几个亲近大臣也受邀与真宗畅饮。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皇帝命人拿出两袋子珍珠赏赐给在座大臣,说“当今天下承平,国家富裕,恨不得与大家每天这样聚会。太平难得,这些东西就给你们喝酒请客用吧。”群臣赶忙起身道谢,真宗说:“先坐下,一会还有赏赐。”果然,散席后大家又得到了不少金银宝贝。
  
  无功受赐,几个大臣稍一琢磨就明白了。皇帝屈尊给大家送礼,只为让大家帮他完成一件日思夜想之事:封禅。
  
  这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辽国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帅精兵二十万南下攻宋,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汴梁。当时,参知政事(副宰相)王钦若建议逃往金陵,签署枢密院事(枢密副使)陈尧叟建议逃亡成都,宰相毕世安、寇准等人鼓动皇帝御驾亲征,坚决抵抗。于是真宗皇帝亲自披挂上阵,率文武大臣北上迎敌。宋军在寇准调度下,多次打退辽军进攻,射杀辽军主将萧达凛。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于澶州城下,一时难分高下。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萧太后率先提出和议,宋廷据理力争,最终以较小的代价与大辽国签下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是城下之盟,但算不上不平等条约。客观上,宋朝以较小的代价(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换来北部边境120年的和平,宋辽从此几无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和议签订之初,宋真宗很有点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王钦若心里却很不痛快,因为当年他主张南逃,寇准曾建议真宗砍他的脑袋。如今寇准风光无限,位极人臣,王钦若自然是妒火中烧。于是,他开始施展小人伎俩,语重心长地对真宗说:“城下之盟,《春秋》以为耻。澶渊之盟就是城下之盟,您以万乘之尊与敌国签下城下之盟,还有比更大的耻辱吗!”他还循循善诱道:“陛下知道赌博吧?赌徒快输光时,总要孤注一掷,冒险一搏。陛下您就是寇准手里的孤注啊!”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王钦若的一席话让宋真宗彻底改变了对澶渊之盟的看法。很快(景德三年),寇准被降职赶出京城,王钦若再任参知政事。
  
  赶走了寇准,真宗心里还是闷闷不乐。他问王钦若:“今将奈何?”怎样才能洗刷城下之盟的耻辱?王钦若知道真宗怕打仗,就故意吓唬他:“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耻辱了。”真宗赶紧说:“百姓刚刚休养生息,我不能把他们驱往死地(战场)。你还是想点别的办法吧!”王钦若乘机进言:“如果不动刀兵(以洗刷耻辱),就应当建立大的功业。”真宗问:“什么是大的功业?”王钦若回答:“封禅就是大的功业。但是封禅得有天瑞才行。”天瑞就是天上降下的祥瑞。古人认为如果君王圣明,百姓幸福,上天便会降下祥瑞之物,作为对君王的褒奖。但是仓促之间,到哪里去找什么祥瑞!王钦若说的很明白:“天瑞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前代的所谓天瑞大概都是人为搞出来的。您以为河图洛书真有其事啊?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鬼之道教化百姓罢了!”于是,君臣二人开始紧锣密鼓操办这件“大功业”。
     
  
        
  
  当时朝中资格最老、德高望重、最具号召力的大臣是宰相王旦,史上有名的正人君子。真宗首先试探他的态度,谁知王旦听了直摇头:“封禅之事已经很多年没有搞了。若不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哪能做这种事情!”真宗把王旦的话告诉王钦若,王钦若马上自告奋勇,把皇帝的意思转达给王旦,要他不要扫皇帝的兴。龙图阁直学士杜镐是个博学多才的老儒生,见多识广,真宗向他问起河图洛书之事,他不明白皇帝的目的,随口答道:“那是前代圣人以神鬼之道教化百姓罢了!”与王钦若的说法完全一样,这样的饱学之士肯定有用。权三司使(代理财政部长)丁谓主抓财政,手中握有财权。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精明干练,非常听话。这几个都是要在封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要想建立大的功业,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于是,堂堂大宋皇帝赐予他们重礼,一是封口费,杜绝反对声音。二是辛苦费,大家劳苦功高。
  
  得了好处的大臣们很快明白了真宗的意思:皇帝心意已决,不要自找不痛快了。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到一场旷日持久的封禅大戏之中去。
  
  公元1008年,这年在历史上被称作大中祥符元年。《宋史》记载,正月初三,宋真宗给群臣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有一个星冠绛袍的神人来到寝殿之中,告诉我“来月初三,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一个月,到时会降《大中祥符》天书三篇”。于是从十二月起,我便素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我恭敬虔诚地等待,过了一个月也不敢撤掉(道场)。刚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方屋脊上发现有帛布包裹的书卷状的东西。我仔细一想,这大概就是神人讲的天书吧?
  
  以王旦为首的大臣们心领神会,当即再拜称贺,赞颂皇帝“以至诚事天地,以仁孝奉祖宗,恭敬爱人,夙兴夜寐治理国家。对外修睦邻友好,与邻国不动刀兵。对内群贤毕至,连年五谷丰登。这都是陛下兢兢业业为国操劳感动上苍所致啊。”于是文武百官三呼万岁,而后跟随真宗步行至承天门,将天书请下来恭迎至朝元殿道场。真宗命陈尧叟启封,见封志上的文字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宋真宗名赵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再看那天书,实际上是三幅黄色字条,内容与《洪范》、《道德经》很相似,开始说真宗皇帝以“至孝至道”承袭帝位,教导他要“清净简俭”治理天下,如此“必致延永”,江山永固。陈尧叟宣读后,真宗跪奉天书,将其存于金匮之中。同时派人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祖宗。正月戊辰日(初五),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元年。为了庆贺天降祥瑞,真宗给文武官员加官进爵,京城百姓放假,赐百姓欢宴五日。
     
  
        
  
  天瑞降临,必有吉兆!转天,便有司天监(国家天文馆负责人)上奏:“三日和五日,有紫气护佑皇宫”。过两天,太仆少卿钱惟演献上一篇《祥符颂》,马上被提拔为司封郎中、知制诰(由皇家车队负责人,跃升至为皇帝起草诏命的亲近幕僚)。紧接着,陈尧叟、丁谓、陈彭年等人纷纷上书,引经据典,争言天书瑞符,齐颂盛世承平。三月,兖州父老1287人进京请愿,请求皇帝封禅泰山,真宗“不允”,赐钱帛遣返。兖州知州邵华不甘心,率属官“抗表以请”。很快,邵华被任命为京东转运使,连升四级;又几天,各地进士840人到宫门请愿封禅,皇帝还是“不允”;又两天,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地方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代表、耆老代表24370人到宫门前请愿,连续五次上表请求封禅,真宗皇帝还在“犹豫”。终于,四月二十八日,天书又一次降临大内功德阁,这回皇帝不得不服从天命了!于是两天后下诏:十月封禅泰山。
  
  既然要建立大功业,就要下大力气,花大本钱。首先是经费问题,真宗招权三司使(代理财政部长)丁谓来问,丁谓答曰“大计有余”,经费没有问题。其次是安排人事,任命宰相王旦为大礼使,知枢密院事王钦若为礼仪使,参知政事冯拯为仪仗使,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为卤簿使,参知政事赵安仁为桥道顿递使,其他重要大臣如曹利用、晁炯、李宗谔、杨亿、杜镐、陈彭年等也都分派了任务。对封禅之地泰山,下令百姓不得伐木砍柴,同时调遣地方军修建行宫、修缮道路、拓宽桥梁。
  
  六月初,真宗派王钦若先行赴泰山打前站。王钦若此去带有特殊使命,因真宗皇帝刚刚“梦到”神人告知将赐天书于泰山,私下“密告”王钦若去看看虚实。王钦若一到乾封县(今泰安),马上上奏:“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醴泉奔涌、苍龙现身,这可都是少见的天瑞!紧接着,木工董祚在醴泉亭北之树林中(树上)发现天书,王钦若立即派人捧送至京。君臣再次恭迎天书,还是由陈尧叟启封宣读,内容无非是说真宗皇帝治国有方、福泽万民,特赐予嘉瑞。只要听从天意,必能“国祚延永,寿历遐岁。”读罢宣示百官,并赐百官饮泰山醴泉(据说饮醴泉可包治百病,益寿延年)。百官感恩戴德,提议给皇帝上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八月,下令天下自十月始禁止屠宰一个月。九月,令有关部门不得上奏死刑案。九月二十八日,真宗在崇德殿预演封禅礼仪。十月初四,以载有天书的玉辂(车)为先导,圣驾自京城出发,大队人马历时十四天抵达泰山。斋戒三日后,登泰山之顶祭天。次日,又在社首山祭地,完成了日思夜想的大功业。转天,接受百官朝贺,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加官晋级,赐天下百姓宴饮三日。十一月二十日,车驾回到京城,在含光殿大宴群臣。十二月初五,在朝元殿接受众臣所上尊号。宋真宗的大功业,总算是功德圆满了!
  
  老实的王旦以为,帮助真宗了却封禅泰山的心愿,他也就安心于国家大事,不再折腾了。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旦完全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8 05: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