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就是人们认为在数字世界里生活比在现实世界里生活更有价值的那一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已经发生了 20 年。
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部分都在走向数字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工作、社交、游戏。电子竞技已经隐隐成为第一运动,美颜滤镜比化妆打扮更好用。
电视出现之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 85%;
电脑出现之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 70%;
手机出现之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 50%。
只要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对数字生活的注意力将会从 50% 提高到 90% 以上,而这一刻将会成为元宇宙的奇点,因为在那一刻,我们会认为虚拟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加重要。
01 什么是元宇宙
2021 年可以算的上概念大年,前有碳中和,后有元宇宙。关于碳中和,我们已经覆盖了很多行业,这次,我们来聊聊元宇宙。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就是「metaverse」。verse 是宇宙,meta 就有点复杂了,来自遥远的古希腊。
当时,雅典人把研究有形体的事物,叫做「physics」,后来发展成了物理学。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叫作 metaphysics,翻译叫做形而上学。这就是 meta 的起源。那我们生活的现实宇宙就是 universe,而对应的虚拟宇宙就是 metaverse。
很多文章都说,元宇宙起源于 1992 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作者 Neal Stephenson 描绘了一个虚拟的平行数字世界(metaverse),人们用阿凡达(Avatar)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
但其实对科幻小说流派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种框架被称为赛博朋克(Cyberpunk)。而开创这一流派的则是 1981 年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和 1984 年的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雪崩》不过是创造了 metaverse 这个单词来命名 cyberspace。
而在这本小说引入国内时,译者将 metaverse 翻译成了「超元域」。所以「元宇宙」这个概念,只是科幻小说中对于人类未来的一种假设。而这种假设其实是相对悲观的。
对于人类的未来,科幻小说大致分为两派,「飞船派」和「元宇宙派」。
所谓的飞船派,或者叫大宇航派,认为人类的未来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可惜的是,都 2021 年了,人类还是没能飞出地球的引力范围。
所以才会有人开始相信元宇宙才是人类的未来,甚至说出:「宇宙应该也只是元宇宙的物理部分,甚至平行宇宙也只是元宇宙的一部分」这种胡话。 只能感叹,这些人并不懂宇宙,只懂得元。
应该说在当下的时间点上,我们对于「元宇宙」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非常明确客观的定义,大家都在谈自身的理解。
和科幻小说中赛博朋克里的设定不同,现在元宇宙的定义已经不是单纯的虚拟空间。
区块链技术和 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发展,让元宇宙的经济系统得以和现实世界打通。
也就是说,科幻小说中的游戏达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文不名,甚至为了买游戏装备节衣缩食,比如《头号玩家》。但现在元宇宙里的达人光凭着游戏里赚到的 NFT,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这也是为什么这波元宇宙的浪潮从币圈开始兴起。无他,人傻钱多速来。宇宙什么的并不重要,元是最实在的,还是美元。
比如 NBA 球星库里买的这个猴子头像,花了 18 万美元。而等到孙割买这个绿头小人的时候,已经涨到了 1050 万美元。
而元宇宙这把火烧到股票市场,是因为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的上市。所以当下元宇宙的标准也主要是参考 Roblox 的定义。元宇宙应该具备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等八大要素。
但元宇宙这个东西,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国内的元宇宙布道者易欢欢就又总结了元宇宙的六大特征。
沉浸式说的是元宇宙可以带来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具备以假乱真的能力。这点主要靠 VR/AR,体感技术,甚至脑机接口实现。
而开放性则是说元宇宙和宇宙一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玩家可以自由加入,自由活动。第三方机构也可以自由的添加服务和内容。
永续性则是元宇宙和现有的游戏或软件最大的不同,元宇宙的运营并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巨头,任何巨头的破产都不会影响元宇宙的存续。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易老师还把现有的 7 个大热项目打了分,形象地体现了它们和纯正元宇宙的差距。
看了这些内容,你是不是对元宇宙充满了期待,甚至觉得元宇宙就是人类的未来。那不妨打开脑洞想象一下。明天,硬件系统就能实现技术突破,元宇宙突然降临在地球,会是怎样的情况。
的确,很多工作都能在元宇宙当中进行,写作、游戏、教育、会议,我再也不用一早出门挤地铁了。但是,更多的基础工作和实际需求仍需要在现实生活解决,外卖小哥总不能在元宇宙里送餐吧。
同时,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需要庞大的电力系统做支撑,最后,碳中和才是元宇宙。
所以,即使元宇宙就是人类的未来,它的降临依然是一个以十年计的长期过程。需要无数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协调才能建立起元宇宙的雏形。
那这么遥远的一个目标,为什么互联网巨头要争相入局呢?
高情商的人会说,对待颠覆级、巨大浪潮级的技术,千万不要高估它一年、两年、三年的影响,但同样不要低估它十年所带来的威力。所以,巨头们是害怕错过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但低情商的人会明白,一切都是为了时间,精确地说是为了用户时长。
21 世纪什么最宝贵?时间。
时间作为一种单向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所有互联网巨头安生立命的根本。而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无论是整体的用户数量还是用户时长已经难有量级上的突破。
抖音抢王者荣耀的用户时长,B 站抢爱奇艺的用户时长。但用户一天只有 24 小时,除去吃饭睡觉搬砖,能用来娱乐的时长不过就是几个小时。而真能每天娱乐 16 小时的用户,变现价值也非常有限。
而元宇宙因为可以改变人与外部世界连通和相处的方式,就很有可能打破这个瓶颈,在用户规模、人均使用时长和人均 ARPU 值方面带来量级上的提升,从而推动互联网进入 3.0 时代。
即使在元宇宙还不存在的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在靠 NFT 链游搬砖,养家糊口。这些人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已经被互联网占据了。
这不应该是人类的未来,而只是互联网的未来。
马化腾在 2020 年提到过,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代,取名叫全真互联网。
而在 2021 年,元宇宙的支持者却将这一概念视为「全真派」,认为过于保守,并不能体现元宇宙的宏大内涵。但腾讯依然是国内距离元宇宙最近的公司,而全真互联网,也极有可能是元宇宙的初级阶段。
玩科技股的老铁们应该都听过 Gartner 曲线,或者叫技术成熟度曲线。
在 2021 年的曲线当中,所有和元宇宙相关的技术,都处在萌芽之初去往泡沫之巅的过程之中,市场对于元宇宙的期望值不断提升。
这个时候,就是风口来了猪都会飞,万物皆可元宇宙。不论你是酿酒大师还是画饼大师,只要你敢吹,市场就敢信。
而真正的元宇宙产业链拥有多层次的技术和应用价值链。Beamable 公司创始人 JonRadoff 最近提出了元宇宙的 7 层价值链,元宇宙价值链包括了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体验。
在这个价值链中,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到技术,到体验感,再到最外层的应用,构建出一个元宇宙产业链。
纵观整条产业链,留给 A 股各位大师的空间其实很有限。在元宇宙的第一波泡沫破裂之后,只有真正的互联网巨头才可能持续往里面烧钱。这时候,一些初具雏形的元宇宙应用可能会被制造出来。同时,有一些相应的监管政策也可能出台。
而上述推演的终局,便是在硬件设备、技术能力、社会分工都做好准备的时候,若干个巨头建立的「小元宇宙」会以协议的方式完成互联互通,最终形成整个人类的元宇宙。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个人预测,很难不被打脸。实际上,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元宇宙是什么样子,反正大概率都是要被打脸的。元宇宙的最终形态,现在的我们是很难想象到的。
毕竟,按照飞船派的时间表,2001 年,人类就应该在太空漫游了。
02 万物皆可元宇宙
元宇宙发展是有确定性的。
为什么一个还不存在的东西能够有确定性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