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说,谁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谁就扼住了全球贸易的咽喉。而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
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战争背景:
二战结束后,老牌殖民国家英、法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2年,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自此以后,国内各界不断发出要收回苏伊士运河,完全摆脱英国殖民主义控制的呼声。埃及政府于1956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但当时英法在二战后实力受损加上以埃及实力不容小觑,所以英法不敢贸然动手。为解决军事力量不足问题,法国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而以色列早就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不满,所以,三国一拍即合,由以色列充当武装入侵埃及的排头兵,英法后续跟上。
战争一触即发。
埃及总统纳赛尔
战争过程: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率先出击,沙龙上校带领部队入侵西奈半岛,埃及迅速发起反击。但是埃及在西奈半岛只有3万多人,再加上以色列军队谋划已久,准备充足,以色列在一天之内就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
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限12小时以内作出答复:1.两国政府立即停止在陆海空的敌对行动;2.两国军队相互后撤,埃及军撤至苏伊士运河西岸,以色列军撤至运河以东10英里处;3.埃以两国政府同意英法联军为隔离两国军队和保障一切国家船舶在运河航行而暂时占领福阿德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
以色列按照早已和英法商量好的接受最后通牒要求。纳赛尔则在当天深夜加以拒绝,并于31日早晨命令尼罗河流域和苏伊士运河区的防空部队进入戒备状态,保卫苏伊士运河。
1956年11月6日上午,英法军队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2.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开始登陆。英海军第三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6日深夜,英法登陆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埃军抵抗。
至此,英法以企图快速占领苏伊士运河,逼迫埃及让出运河控制权的“美梦”破灭了,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各方调停:
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中国坚决支持埃及,发表正式声明声援埃及。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撤出全部军队。
战争影响:
苏伊士运河危机以英法两国的最终失败告终,推动英法在全球的庞大殖民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