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多次阐述了“元宇宙的本质是3D数字化空间”的观点。元宇宙虽然是多种数字化技术的集成,但是它们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抓住其本质特点有利于快速认识元宇宙。例如XR设备的作用就是进入数字空间,而进入数字空间的形式不止这一种。这样可以让对元宇宙的认识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最近学习关于隐变量(Latent Variables)的人工智能论文,作者用柏拉图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的“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进行类比,这让我马上想到这也是对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生动比喻。
洞穴之喻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和整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是柏拉图在《理想国》(514-521)中描述的一个假设的场景,用来表达其观点。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有一些特定的人,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这些器具就是根据现实中的实物所做的模型。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囚徒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就像才从电影院走出来一样),但是没有关系,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看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此时,他会意识到以前所生活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洞穴,而以前所认为的真实事物也只不过是影像而已。(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洞穴之喻
图片来自网络
从互联网到元宇宙
从冷战时代美国军方ARPANET到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互联网开启了五十年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从科学家的工具到普通人的娱乐,多少互联网巨头起落浮沉,从黑白终端到静态图片再到高清视频,互联网不断迭代,但是未摆脱2D空间限制。而人类作为生存在3D空间的生物,所熟悉这一切交互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被生硬的压缩为2D空间。维度的改变意味着习惯的改变和学习成本,虽然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不断向更自然的方式演进,从键盘鼠标到触摸滑动,但是毕竟和3D空间大相径庭。你可以想象,如果电商网站和商场超市一样,那么将多么自然,更不要说商品可以像真实世界一样可以感知,会减少多少不适当的购买和退货,节约多少社会成本。这也说明为什么截止到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经达到9.62亿。只是因为视频比图片和文字更接近人类的真实体验。看着菜谱文字和图片学习烹饪比看短视频要难很多,就像看文字要比看视频的门槛高很多。因此Web3.0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2D到3D,不需要再增加其他这就已经足够伟大!
结论
关于元宇宙的论述大部分都很复杂,尽可能描述的更加完整,XR、脑机接口、人工智能、3D、区块链…几乎无所不包,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元宇宙之博大精深,但却忽视了这些组成部分的逻辑和主次,特别是让很多初学者不知所措。本文用柏拉图“洞穴之喻”再次说明元宇宙是数字化时空,本质是3D数字空间。从2D到3D已经是伟大的变革,不论是数字人、数字商品等一切皆因3D时空而有存在的基础。元宇宙将使作为3D生物的人类从互联网被压缩为2D的“洞穴”中走向3D的广阔天地,世界将因此而完全不同!
朱利明
2022.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