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3 2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一个,番禺沙湾何家,大宗祠留耕堂目前是省重点保护文物,这个家族本身就是传奇史诗。
这个故事可以从崔菊坡讲起,出身广州的张九龄和崔与之被吾粤父老称为“二献”,
崔与之最牛逼的事迹就是端平二年被任为广东
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此时他已经因病隐退,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
崔与之的门徒之一就是李昂英,谥号忠简公,他因开凿了广州的文溪而为父老念念不忘。诗文也很有名,李昂英的弟子中有张镇孙,张镇孙就是广州状元坊得名的来由,张镇孙最后的结局很悲壮,率领广州军民抵抗元军,以不伤百姓为条件开城,自己被俘,最后在押解北返途中,在大庾岭自尽。
何家的始祖何德明就是追随李忠简公的西宾。沙湾何氏出自庐江,后迁南雄珠玑巷,从广州迁到番禺沙湾落籍后,何家不断开垦沙田以扩大自己的土地,佃租和雇佣疍民耕种,同时鼓励族人子弟努力读书,家族从南宋末年,经历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最牛的时候,光大宗祠名下的耕地有近10万亩,整个广州二沙岛是何家的地。
南宋绍定年间,最初定居沙湾的何氏族人仅有十多人,明初繁衍为四五百人,清末也不过是4000多人。从南宋始,沙湾何氏族人在历次科举考试中,除考取秀才外,高中进士的有8人(其中武进士1人),省元1人,举人35人(其中武举人5人),副榜13人。为了方便族人在省城读书,在省城有4家文书院,两家武书院。明清两代番禺县的训导、教喻等杂佐官基本为他们所把持。
在省城有自己的客栈,码头、赌场等产业,沙湾镇“海防经费”基本由他们全收了,镇公所也基本上由何家说了算,通过镇公所何家还发行在沙湾使用的小额辅币,民国时期有自己的卫队武装一个连。日伪国民党共产党始终奈他们不何。
1991年普查,沙湾何氏族人约有9000余人。
有《赛龙夺锦》的作者何柳堂,也有中科院何炳林院士。
------------------------------------------------------------------------------------------------------------------
今天路过财厅前,有感而发加一个。
就是这个,它一直以来都是番禺城的主要官署所在地。
假如你从这里地点不动,穿越到秦末,以此为起点,按着时间快进键,你可以看到如下的事件:
(篇幅关系,我就只写到元末明初。余下的放在我的个人公众号里面详细写吧。)
秦末时任嚣病危时把赵佗从龙川召来,在这里跟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之后,历史的巨轮开始了转动。
而不久之后,陆贾从西场增槎路那边走过来和赵佗谈笑风生。
路博德和杨仆在南越国末年夺取番禺之时把它烧毁,但后来步骘把它修复过。
所以你也可能在这里看到步练师的这位同族,以及东吴的吕岱。
虞翻的官署就在这里往西那么一点儿。
两晋时陶侃在这里面搬过砖。
饮贪泉而留清白的廉吏吴隐之在这里和卢循对抗。
葛洪在它后面的山上修过道。嵇含在官署里面写《南方草本状》
谢灵运也许在这里引颈就戮。
很确定,陈霸先在发迹之前在这里当过干部。
黄巢攻陷过这里。
唐名相宋璟担任广州刺史时也以这里为官衙,
杜佑很有可能在里面撰写过《通典》的一部分稿件。
刘后主刘鋹在这里啪啪啪啪过很多波斯美女,
潘美和程师孟曾经以这里为府衙。程师孟还修筑了广州的西城。
苏东坡、王勃、周敦颐、米芾、杨万里、汤显祖等都曾在它周围留下过足迹。
崔与之和学生李昂英在退隐之后,住处离它不远,也许在催锋军兵变之时,崔李二人也曾守护在这里。
张镇孙是宋代最后的广州守护者。后来元军将广州城摧毁了一次。
接下来就是廖征南和永嘉侯从海路将其收复。
http://weixin.qq.com/r/CUS_phPE9E6LrVfF9xEb (二维码自动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