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是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的一般规律。既然科学是经由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结论,那么科学命题的提出也必定直接或间接与归纳法有关,然而在宇宙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中,人们显然是无法归纳出所有情况的,所以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命题是无法被证实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牛顿经典力学曾经被物理学家们视为真理,因为它有效地解释了很多科学问题,海王星的成功发现更是坚定了人们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信心,然而时至今日,牛顿经典力学已经被相对论推翻,目前只能在宏观低速条件下加以应用,这正是一个科学命题可能错误的有力证据。
不过,科学的正确性无法被证实,并不代表科学就是不正确的。经历了一次次的科学革命、一次次的完善发展,科学的基本框架基本形成,科学已经结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各种理论之间可以逻辑自洽、彼此印证,如此庞大的理论体系能够在历经几百年风雨后依然矗立,一再被客观世界印证,说明其确实存在着正确的可能性。同时,怀疑主义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因为所有科学命题都无法证实就否定科学的正确性,这会严重阻碍人们对真理的继续探寻。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科学经得起如此多的实践的考验,足以说明其正确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科学之所以有很高的正确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因为其已经无数次被实践证实,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科学难以被证伪。如今科学理论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几乎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现象都能用现有的科学加以解释,要找出科学的一个反例谈何容易。拿经典的科学命题“所有雪花都是白的”举例,我们确实可以轻易地找出该命题的反例,但这并不是因为科学是错误的,而只是因为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它错在太不严谨,如果我们严谨地把命题成立的所有前提条件都罗列出来,我们就无法再对这个命题证伪了。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经过了几百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尽管还有很多未知仍待探索,但其已有理论的漏洞恐怕少得可怜,普通人要找出现有科学的漏洞可以说极其困难。
从另一个方面讲,即便现有科学被成功证伪,科学的正确性依然不会被动摇。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理论的体系,是一种真理的系统。科学难以被证伪,而一旦科学被成功证伪,被证伪的科学就不再是科学,而是被归到非科学的范畴。从这一方面讲,现在我们所说的科学,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当“地心说”被哥白尼等人推翻后,科学立刻与“地心说”撇清了关系,当“日心说”也被科学家证伪后,“日心说”也成为了一种伪科学。由于错误的科学会被判定为非科学,那么真正的科学一定是正确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对科学的正确性加以肯定,尽管被我们肯定的并不是现在的科学。
尽管人们对现有科学的正确性尚存疑虑,科学的可错性却是确定无疑地存在着的。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不在于它们能否被经验证实,而在于它们能否被经验证伪。作为一种综合命题,科学命题的可错性是其必有性质之一。事实上,可错性也是科学性存在的一个前提,没有可错性的命题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命题,像是“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样没有可错性的命题,本身就没有提出的必要。因此,可错性越高的命题,其被提出的意义也往往越大。
当然,可错性仅仅代表着有错误的可能,与错误的概率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可错性强的命题错误的概率不一定高。不过话虽如此,现有科学既然存在可错性,那么必然还是有错误的可能,未来可能会有被证伪的一天。但科学命题被证伪对科学本身并不是坏事,有错误才能改正,有缺陷才能弥补,科学命题被证伪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离真理又近了一步。正如马克思所言,世界是客观的、可以被认知的,真理就在那里,如果我们明明犯了错误却无法发现,甚至是明明发现了却视而不见,都只会阻止我们继续向真理靠拢。科学命题被证伪会促进科学的发展,这对科学本身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进步。
不过,即便现在的科学并不正确,它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成功证伪,我们依然没必要对现有科学过于怀疑,它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现阶段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生活。目前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都可以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我们的科学技术也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飞速发展,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现代科学是错误的。当现有科学行不通的时候,自然会有其解释不了的现象出现,到那时自会有为数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为探寻真理迈出坚定的步伐。而在现有科学的反例出现以前,我们依然可以相信科学,坚定地站在现代科学的大厦上,向真理所在的方向极目眺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