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艾兹格·迪杰斯特拉主要支持的是结构化编程,专注于研究在理想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编程。
而彼得成了他的强烈反对者,他认为程序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去选择合适的形式,而不是被这种“理想情况”束缚。在这种先验符号的限制之下进行编程,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为此,他在后面的几十年中发表了多篇关于形式主义者工作的论文,反对迪杰斯特拉的观点。
当然,这些只是方式的选择不一样,他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解决“软件危机”,寻求改进软件质量的方法。
在深入研究哲学文献之后,彼得选择从哲学思想入手解决编程问题,发表了一篇名为Programming as Theory Building的文章。
他认为编程更应该被视为一种活动,程序员通过这种活动形成或实现对手头问题的某种洞察力或者理论。
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编程应当视为程序或者某些文本的产物,彼得的观点与其完全不一样。他的新观点很快引起了人们对于软件开发的新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编程问题。
他的这篇论文被认为是敏捷软件开发运动的起点。
晚年的时候,彼得深入研究了哲学和数学逻辑与规则方面的工作,并且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发表了Computing versus human thinking的演讲,并建立了心理生活的突触状态理论。
彼得又从计算机科学走向哲学,走向心理学,跨学科的应用被他贯彻始终。
2016年,彼得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荣耀从星星开始,最终也归于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