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6|回复: 0
收起左侧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7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主席一生身边有很多士卫长,其中跟随毛主席最久,感情也最好的,当属李银桥了。跟随毛主席15年间,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和厚爱。
1960年,李银桥受派到河南信阳考察,返程时吃了村民刘大娘两个鸡蛋。
毛主席知道后大发雷霆,让他反复写了几十次检查,看起来普通的两个鸡蛋,却让毛主席至死都不肯原谅。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1.jpg

一 缘起:和伟人的半年君子之约

提到李银桥,大多都和伟人毛主席联系在一起,生于1927年得他,十一岁就参军了。虽然他年纪小,可实际上脑子很灵活,他一直当通信员、特务员,武功好而且踏实的他,一直深得器重,到1947年2月,李银桥被调到中央办公厅,担任周恩来的卫士。
当时的李银桥一直想着上前线杀敌人,半年后的八月份,当他得知即将调派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贴身卫士时候,心事十分沉重。
他并不高兴,反而心事重重。
一来,觉得自己资历浅,担心干不好,并不愿意去。
二来,他惦记着上阵杀敌,士卫工作虽然身负重任,可无法实现上阵杀敌的热血抱负。
因此,在第一次和毛主席谈话中,毛主席问他愿意不愿意来工作。
他摇摇头,低声道:“不愿意。”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2.jpg

在毛主席追问他,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原来他听说毛主席恋旧,不管是骑过的马,穿过的旧衣服,甚至于用过的笔砚茶缸,久了都不肯换。他本来去周总理那里,就是提前约好的,干一段时间就去战场。如果调来毛主席这里,怎么好意思提出来走呢。

憨厚的李银桥这一番话,把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
于是,在毛主席的劝说下,两个人有了一个半年期的君子之约,半年之后,便放李银桥走。谁料到了半年时间,毛主席的为人处世和领袖风范深深地折服了他,他主动提出了再续君子之约。

结果这一续,便是十五年。这十五年相处下来,反而谁也离不开谁了。

二 缘聚:都怪你,烫伤我的嘴
李银桥和毛主席相处,简直情同父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发生过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事。毛主席很少发脾气,可有一次他就真发脾气了。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3.jpg

1959年春天,毛主席去上海开会。因为毛主席住在专列上,李银桥一直在身旁小心守护,一天中午他见毛主席睡着了,想着一时间应该不会醒,碰巧手上有点棘手的事情,于是他就进城去办事去了。等到他办完事匆匆赶回,却发现毛主席的床榻上空空如也,人早就不知去向,一问才知道毛主席进城开会去了。
李银桥这下慌了:这怎么行?怎么能让毛主席一个人去开会呢?这一着急,他就直接赶到了毛主席开会的地方,可赶到的时候,会已经散了。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4.jpg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5.jpg

急上加急的他,得知毛主席开完会要去看戏,那干脆就在汽车跟前等着吧,这总该没错。
果然,不久后,毛主席和柯庆施等人,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汽车走过来。
李银桥挥挥手给毛主席打了个招呼,急忙弯腰将车门打开,可毛主席沉着脸,看到李银桥突然顿住脚步,指着他的鼻子怒斥:
“李银桥,你到底干什么的?”
这一声喊的声音很大,李银桥自知理亏,擅离岗位本来自己不对。
他一溜小 跑着,将毛主席从台阶上搀扶下来,扶着他坐到车里。
然而到了车里的毛主席,脸上的怒气依旧不减,不仅如此,还时不时地吮吮嘴唇,眉头也跟着微微皱起。
李银桥时刻观察着毛主席的脸色,见他并不像生病,这才便放心。
车子一路疾驰,两个人都不说话,到了礼堂看戏时,毛主席还是不搭理他。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6.jpg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7.jpg

礼堂上戏唱得热闹,李银桥无心看戏,时不时地打量着毛主席,他表情深邃,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嘴角微扬。可不管怎样,全程和李银桥始终没有一句话。李银桥摸不着头脑,见毛主席看戏的兴致很高,便没有多问。
出了礼堂,李银桥陪毛主席出来,见看完戏的毛主席心情放松了不少,还轻哼着刚才的戏词,十分放松。
见毛主席高兴,李银桥终于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自己到底怎么了。
谁料到毛主席把嘴唇一扬,嘴巴向前嘟了嘟,翻眼训斥:“还说呢,都把我嘴烫坏了……”
李银桥仔细一看,原来毛主席嘴唇上烫了两个大泡,鼓鼓囊囊的,看着都疼。

原来,毛主席起床后,发现李银桥不在,就随便喊了一个人,毛主席刚吃完饭想漱口,那卫士听到端着水便递过去,谁料到他没测水温。
因为李银桥每次送茶送水,都是提前测试好水温,不温不烫正好能喝才给毛主席递过去。所以毛主席依照往常的习惯,一大口便灌下去,滚烫的水直灌嗓子眼,他当即便喷了出来,可是晚了,嘴上还是被烫出来两个大水泡。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8.jpg

李银桥这才明白,原来毛主席早就习惯了自己在身边。从那以后,他再出门办事,都要给其它卫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给毛主席测了水温这水才能喝。
李银桥每每毛主席发脾气的样子,并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反而充满了孩子般童真和赌气,对毛主席更加爱戴了。

当然,真正脾气的时候,也有。




三、 微服私访:两个鸡蛋让毛主席至死不原谅

1960年,全国各地百姓温饱陷入危机。
这当中,河南的疫情最为严重,作为粮食大省,遭遇了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赶上三年的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被萧条和饥荒笼罩着,中国百姓普遍都处于饥荒状态。
各地的报告像是雪片一样飞到中南海毛主席手中。

在众多的报告中,各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欠收,人民生产供应不足。而其中河南尤其严重,全省有98个县受灾,粮食减产,成灾人口高达2800万人。
这之中,河南信阳尤其严重。
忧心忡忡的毛主席很想深入地上看一看,可碍于身体原因,却去不得。于是他想到了李银桥。
李银桥跟随自己多年,工作能力上没得所说,他的保密意识也比较强,办起事干巴利索脆,从不拖泥带水的,这一点毛主席很是喜欢。
于是,毛主席把李银桥叫过来,简单地说明了当下的状况,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凝视着李银桥,目光如炬。
「河南信阳,你去一样。」
李银桥看了一眼毛主席,河南的状况他也从广播里听到了一些,知道此行是毛主席要借他的双脚去走一走,借着他的双眼去看一看,回来好做决策。
李银桥思索片刻,知道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于是点了点头接受了命令。
尽管李银桥是毛主席比较信任的人,可他还是拉着李银桥的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工作要严谨,同时也再三嘱托千万不要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李银桥都一一记下了。
一番叮嘱后,李银桥从毛主席屋里出来,走到门口却被叫住。
毛主席问他刚才说得可都记下了,李银桥又把刚才毛主席的话重复了一遍,毛主席再次强调千万不要拿百姓的一针一线,李银桥满口答应,毛主席这才放他走了。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9.jpg

出了屋子,李银桥和同行人员碰了面,简单地收拾下行李,便朝着信阳出发了。
到了信阳后,李银桥和一行人住在当地的一户农民家里。
稍作安顿,李银桥便开始了走访,信阳处于河南省最南部,素有“豫南粮仓”的美称,可李银桥看到广袤的庄稼地,经历了大旱之后,数月滴雨未下,庄稼大片都旱死在地里。
他又走访了当地的百姓,因为大旱,百姓的生活也是水深火热。
李银桥身负毛主席的重托,每天和百姓们沟通,夜里挑灯把报告详细写完整。
为了不搞特殊,他和百姓同吃同住,平时还帮着附近的村民挑水,打扫院子,百姓们知道他是上面来的,可一点架子都没有,打心眼儿里喜欢李银桥,把目前情况和实际需求都告诉他。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10.jpg

李银桥在信阳住了三个月,结束考察后。
他和所住农院的主人告别,告别前夜,那位农民大哥拨了拨灯芯,神情凝重地看着李银桥,心里似有千言万语,可嘴上一句话也憋不住来。
李银桥觉察出来,急忙安慰一番。
李银桥保密工作做得好,住了三个月,大家都知道他从北京来的,可具体干啥,谁也不清楚。
李银桥不好解释,只是告诉大哥北京的亲戚叫他回去帮忙,大哥也不好推脱,拿出家里仅有的两斤黍面,蒸了饼子要他带在路上,李银桥说什么都不要。
灾情急似火、责任重如山。
李银桥深知责任重大,第二天他天不亮就起来,收拾好东西,准备快马加鞭赶回北京,把报告第一时间交给毛主席。

早晨他刚打开门,却见小院子里围满了老百姓,有老人有孩子,一个个热切地望着他。
见他开门,一窝蜂地围上来,抓他胳膊,拉他袖子,都舍不得他走。
有几个孩子还抓着他的裤腿坐在地上,说什么都不肯放。
几个大婶带了窝头和咸菜,硬塞到李银桥怀里。
李银桥深知组织纪律,他将这些东西一一还回去,并且晃了下手中鼓囊囊的褡裢,对百姓们说:
「谢谢大家心意,吃的喝的我都有了。」
李银桥给百姓们一一告别,请大家散了。
一行人等很快出了村口,刚走没多远,忽然听身后有人叫他。
李银桥转身见不远处一个七旬老太太,正在朝他蹒跚走来,正是他曾帮忙挑过水的刘老太。
李银桥虽公务在身,可刘老太追出来,不好违了她的好意。便停下脚步,迎上去,两个人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刘老太小心翼翼从怀里摸出来一个花布手绢,手绢展开,里面是五个热腾腾的煮熟的鸡蛋。

刘老太坚持让李银桥带上,李银桥,李银桥坚决不收,谁知老大娘不乐意了,脸色一沉,非说李银桥看不起人,还抱着他的腿不让他走。
李银桥一心想着赶紧回去,无奈之下,就从刘大娘的手绢中拿了两个鸡蛋。
他本想着等刘大娘走了把鸡蛋还给村委会,谁料大娘看透了他心思,非要他当面吃了。

无奈之下,李银桥当着刘大娘的面,把两个鸡蛋给吃了。
刘大娘这才心满意足,李银桥这才告别大娘,匆匆上路。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11.jpg

回到北京,李银桥把这三个月的所见所闻向毛主席一一汇报,汇报完后,他提到刘大娘送他两个鸡蛋的事。
本来就忧心忡忡的毛主席突然火冒三丈,指着他问:
“你真吃啦?”
“嗯。”李银桥点了点头。这一句话直接把毛主席的怒火点燃了,斥责他在百姓那么困难,你居然还能吃得下鸡蛋。
李银桥急忙解释,当时情况属于情非得已,并非主动吃的。离开时,还主动把鸡蛋钱给了当地工作人员,委托他们交给老大娘。
这一切解释,毛主席根本不听,他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狠狠批评了李银桥一顿,让他停下工作立刻写检查。
李银桥觉得委屈,可还是照做了。
检查写完,毛主席亲自审查,看完只批了个不够深刻,让他继续写。
就这样,李银桥一个检查来来回回写了几十次,最后才算通过了。

在后来相处过程中,毛主席终于对李银桥透出了他的意图。

原来,毛主席让李银桥写检查,并非是李银桥的检查写得不好,而是让他记住,我党之所以能坚持走到今天,靠得是群众的支持,靠得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制度,忘了制度,就是忘了党性。
李银桥这才明白,原来这不仅仅是两个鸡蛋,而是关系到党性的原则问题。
这件事让李银桥深刻醒悟,他内心十分愧疚。直到毛主席去世,李银桥都没有得到原谅。

四. 缘散:你走吧,我死了记得来看我

李银桥和毛主席相伴了15年,是毛主席身边的最后一位警卫长。尽管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李银桥始终都在毛主席身边,很多事情毛主席都会交给他去做。
然而再深的感情,最后还是迎来了分离的时刻。
毛主席比李银桥大30岁,相处下来,早就情同父子,毛主席对李银桥的个人也很是照顾,还亲自撮合了他和妻子韩桂鑫的爱情,两个人最后喜结连理还要感谢毛主席当中的出谋划策。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得工作重心也有所改变,从和敌人的斗争改成了国家建设,李银桥坚持守护在毛主席身边,安安静静做一个警卫长。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12.jpg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相伴15年,李银桥和毛主席走到了分别当口。
1962年,李银桥离开中南海被掉离中南海,前往天津工作。而这个调令,正是毛主席下达的。

彼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国内多地的自然灾害,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为了度过难关,中央提出精简机关换工作人员,毛主席首当其中,自然要以身作则从身边人开始。

第一个,就想到了李银桥。
于是,他约谈了李银桥,两个人流泪眼看流泪眼,依依不舍。
李银桥看着眼前毛主席,此时已然是一个暮色苍苍的老人,心中悲伤,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握住李银桥的手,低声说:
“银桥啊,等我死了,记得常来我坟前看看。”李银桥心中悲痛,落泪答应。
毛主席掌心的余温还在,松开时,李银桥心情无比沉重。

十五年相处,两个人又聊了很多。
多年相伴相知,哪里是能用语言表达的。毛主席深知,这一别,再见屈指可数。
数小时候,李银桥告别毛主席,走到门口忽然回望,椅子上花白头发的毛主席穿着中山装,年迈而沧桑,大衣还破了几个洞。
他的心深深一痛,不知这一别,再见是何年。
再次挥手,离开毛主席后,他远赴天津。
李银桥离开后,毛主席身边再也没有警卫员了。而在天津的李银桥,也是比疾病缠身。

历史故事:亲如父子的李银桥和毛主席,含泪离开,这命令 ...-13.jpg

1976年,听闻毛主席病重,李银桥申请探望,结果因特殊原因被拒。
1976年9月9日,当广播里传递过来毛主席去世消息,李银桥摇晃着从床上起来,悲痛万分。
后来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他几乎是天天来,然而伟人不在,一切只能是追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