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9 15: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原著里不太通顺的地方被理顺了,原著第一部人物的行动逻辑上还是有些瑕疵的,剧中安排都要更合理一些。
比如说原著前两章,常伟思在有各国专家出席的会议上请求汪淼去卧底,这首先就不合常理,这种性质的事情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后面好像写着写着写忘了,汪淼当场跟大史在会议室里吵起来,岂不是晾着各路专家么……甚至常伟思还一路送汪淼出去,跟汪淼谈话,这会基本上就是他主持的,这时候其他专家在会议室里傻等着?而且汪淼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被史强几句话一激就当着现场众多人的面表态自己接受去卧底,也不符合人物性格。这些初看小说的时候我也没有仔细注意到,但跟剧里的安排一对比就能发现原著这些地方其实是有问题的,剧里改成事后单独谈话的时候请求,汪淼没有当场下结论而是事后自己偷偷去科学边界,要比原著更加合理。
再比如说原著丁仪在汪淼离开的时候请汪淼去看望自己死去女朋友的母亲(叶文洁),这个很难想象是会请第一次见面的人去做的事情,即便这个人是丁仪,毕竟你汪淼去,算什么名分啊?而丁仪甚至后面还催了汪淼一次。剧中改成史强告诉汪淼杨冬葬礼,汪淼在杨冬葬礼的时候认识叶文洁,而且需要重新印照片送给叶文洁,就理顺了。
像这类小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小说来说这些其实并不影响阅读,但改编剧的时候就容易让人看出不合理的地方,编剧在梳理这些小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另外是关于角色塑造,《三体》中相对次要的角色其实塑造的不算很成功,有些纸片化,比如说三体三部中的三代女神:
这个是杨冬:
“看上去就像一场狂暴的雷雨后,巨大的金属废墟上开出了一朵娇柔的花……”
“当她转身向大门走去时,感觉到绿眼镜仍在注视着自己。她已经习惯了男人的这种目光,并不反感,而是有一种冬天阳光照到身上的舒适。”
这个是庄颜:
“她……怎么说呢?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垃圾堆里长出了一朵百合花”
然后是程心,好歹是没有用花比喻了,但还是一样,超级美女,走到哪都吸引男人的目光。我想你们大致能理解我的意思了。
剧中塑造的杨冬跟书中其实有很大的差异,书中虽然丁仪说杨冬照在他身上的光都是冷冷的,但其实意思是指杨冬过于专注于物理学的世界,而很少把情爱放到他身上,但书中的杨冬待人接物其实是比较正常的。
剧中的杨冬的气质就完全出来了,她其实算不上是很典型的美女,但透着一种冷冷的气场,这种冷跟书中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是真正符合叶文洁说的“把事情看得太透”的感觉,她跟丁仪说话的时候往往有不自然的停顿,这并不是表示她在思考,我理解这是代表她本来觉得这些话都没有意义,但看在是丁仪的份上还是勉强回答一下,除了她刚刚看到导师在9点拿到结果时候崩溃以外,其他时候不管是实验失败一个人坐着,还是看到传真之后回到车里之后,都是冷得像一块冰一样,我认为这是代表杨冬已经把现状全部都看透了,其他人的话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像一个应答机器一样指出对方的错误。
为什么这么塑造人物,我理解编剧的思路是,杨冬是小叶文洁,叶文洁在生下杨冬的时候已经背下了双重的罪孽,一重是对人类的罪,一重是对自己丈夫的罪,这些黑色的情感虽然被她藏在心底,但不可能不一点一点渗透出来,杨冬由她一手扶养大,自然也沾上了这样的气息。杨冬姑且如此,后面出场的年轻的叶文洁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实在令人毛骨悚然,仅仅是在回忆的几个片段里,叶文洁和女儿在一起时候的眼神,就冷到让人害怕。所以塑造杨冬也许是给叶文洁的铺垫。
除此以外,即便是戏份很少的人物也往往有很可信的表现。我想用汪淼的妻子来举个例,原文当中汪淼妻子同样是医生,但是她面对自己丈夫的异常的反应基本上就是害怕、无助,但我们知道汪淼是个内向甚至还有点懦弱的人,他不太可能在家庭中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的妻子是个医生不是个家庭主妇,也不会那么卑微,剧中的形象就很真实很贴地气,像是汪淼这样的人的长年夫妻关系,妻子略有些强势,但也能看出对丈夫的关心和爱、对丈夫爱好的容忍,这种角色塑造显然更加真实。
期待编剧和导演塑造的其它角色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