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30_avatar_small 楼主: 姆班他姑店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达到了什么高度?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9 15: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 (屏翳。荓,读 píng;翳,读 yì) ,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xī)和,月御谓之望舒 (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 ,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bīn〉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móu〉》,「月离于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ào)。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 ,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见《诗经·小雅·大东》) 。木星古名岁星,迳(jìng)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 (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 。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 (营室,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座的 α、β 两星)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 (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 α 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 ,《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这里所说的赤道不是指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星宿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