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0|回复: 0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0 17: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眼间,朱镕基总理离开领导岗位、淡出公众视野近二十年。不过,人民群众一直没有忘记这位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极富个性的好总理。

2013年前后,两本《朱镕基讲话实录》与《朱镕基答记者问》正式出版,发行量在短时间内超过120万本。

特别是朱总理的第三本书《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1.jpg

在1988年4月25日,即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同志根据大会安排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时,明确说过:自己有三点比不上江泽民同志。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88年至1991年,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三年,这三年对他而言是首次担任重要城市地方大员。对上海而说,这段时间是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关键时刻。

刚到上海,朱镕基重点为上海人民办了三件实事:菜篮子、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包括推动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总之,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的这三年成绩有目共睹,不用过多赘述。

作为一名对党对人民忠诚的共产党员,朱镕基一到上海工作,他就给自己提出了五条戒律:不登报、不上电视、不剪彩、不题字、不收礼物。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2.jpg

朱镕基当时还批评上海面临的困境:呜呼上海,不改革立马要完蛋!

谈到整风问题时,朱镕基认为:政府官员自己吃喝,接受人家送礼请客,讲交情关系,在日后工作中还敢得罪人吗?应该要扶持和鼓励正气,以正气压倒邪气。

基于这些观点,朱镕基于1988年4月25日,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一番言简意赅的发言,既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自己,同时提出他对今后改革和一系列工作的看法与举措。

据朱镕基同志回忆,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晚,1947年考取清华大学,入学后参加学生运动,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朱镕基同志受到错误对待。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他来到农场进行种田、放牛、养猪、炊事员等工作都干过,直到1978年才恢复党籍和职务。

对此,朱镕基从来无怨无悔,他认为自己在1947年找到党,党就是他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朱镕基,全心全意把一切都送给党这位伟大的母亲。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3.jpg

一个20年没有党籍的人,受尽委屈后还能对党和人民鞠躬尽瘁,就是因为朱镕基真心把党当成了真正的母亲,在母亲面前他就像是一个虔诚孝顺的孩子,更没有失掉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朱镕基如同无数共产党员一样,坚持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意志和主张,注重积累宝贵的基层经验,抵制各种不良思潮。

正因如此,1975年,朱镕基回到北京工作后,作出了一番斐然的成绩。

至1983年,朱镕基担任经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等职务。1988年,受党的委派担任上海这座重要城市的“父母官”。

回顾过往工作经历,朱镕基认为自己绝非上海市长最佳人选,因为有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对比他的几位前任,特别是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朱镕基觉得自己只有领导机关工作经验,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江泽民同志在20世纪40年代就担任厂长,在工作经验方面,江同志比自己丰富太多。他会从多方面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4.jpg

其次,朱镕基当时只有中央工作经验,他不是从农村基层上来的,担任上海市长后,在许多方面都是一头雾水。

反观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虽然神经也是处于紧张状态,但做起事来要比自己更加游刃有余。这就是工作经验,和具体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产生的高低之分。

第三,朱镕基认为自己性格较为急躁,想短时间内出成绩,对一些工作人员要求过急。

江同志处理工作时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他为人和蔼可亲,能最大化地让身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提高效率。这一点,朱镕基认为自己绝对达不到江同志那样的“火候”。

最后朱镕基诚恳地向大家保证:自己一定会改正这些缺点,向江泽民同志虚心学习。

其实,朱镕基同志说的这番话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确实是他和江泽民同志的不同之处。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朱镕基受命主政上海时期的历史环境。

1987年底,朱镕基以上海市委副书记的身份抵达沪时,这座城市除了昔日荣光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5.jpg

我们如今很难想象,1987年底的上海没有一条地铁正在开工,摩天大楼屈指可少,菜市场里买不到充足的蔬菜,没有足够的房屋。

更关键的一点,当时的上海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

中共中央之所以会在这么关键时刻,让朱镕基这位雷厉风行的领导前往上海,还是想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提振上海恢复经济的信心。

既如此,朱镕基这位铁面无私,时刻遵守党性的干部在这个时候来到上海,比其他领导同志更为适合。

朱镕基全面了解后,发现这座城市执行的方针政策不像广东与深圳特区那样灵活,制度特别僵化,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这种背景下,朱镕基认为上海的希望就在浦东。为此,他不断与中央沟通,一再强调要设立外资银行、设立证券交易所。

平心而论,朱镕基当时这样的提议其实是冒些风险的。那段时间中国社会再一次面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选择。

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同志差得很 ...-6.jpg

在这种背景下,朱镕基同志受命上任,到了上海工作三个月,白头发逐渐增多。江泽民同志预言朱镕基一年内头发全部变白,他当时已经感受到了,因为工作确实复杂,很难做。

1990年1月,小平同志到上海过春节,和朱镕基谈到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工作,朱镕基同志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鼎力支持。

“乱世当用重典”,当时的上海虽然不乱,经济体制却非常庞大臃肿,很难一时之间转过来弯。党中央就需要朱镕基这样的同志敢于“破局”,调转上海这艘大船前进方向。

倘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即使说得天花乱坠都是无用功。

这就好比如今高中会分成文科、理科,有些领导同志善于党政宣传和经济发展工作,有的领导同志不擅长这些,却敢于试错,有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无论江泽民还是朱镕基,这二位领导同志始终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干好本职工作、完成任务上,是党和人民的守护者。

只是在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和擅长处理的问题上,二者有些区别。如若朱镕基同志真的缺点多多,邓小平同志怎会如此支持他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党史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百晓生谈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6 00: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