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以启山林
开启传奇之前,刘亭长大人先得接受来自上天的考验。
有一天,一道特殊的命令打破了刘邦并不安逸的生活。上面让他去押送一波人去服徭役,参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骊山陵,也就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寝。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秦朝公民的基本义务了。当一个男孩子到了17岁的时候,不用纠结自己考清华还是北大,此时应老老实实的去官府报备自己的基本信息,不要是要以为给你办身份证,而是登记完了,你就要开始履行义务了。
义务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兵役
登记完的百姓,需要服兵役两年。其中一年需要在自己的家乡,接受军事训练,完成各项科目的考核,并承担本地的防卫任务。任务一般都是从简单开始,由于是在自己的老家服兵役,一般问题不大。
剩下的这一年服役期,就是看运气了。对与每一个青年,有两个选择,一个去首都服役,称为卫士,一个是去边疆地区服役,称为戍卒。当然选择权不在老百姓手里,而是随机模式。
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去首都去当兵好。可惜陈胜吴广运气差了点,二选一随机到了去边疆的机会。
2.苦力
这个听起来不是很高端,但是好在时间不长,每年只需要去一个月。为了避免老百姓在农闲期间躲在家里打麻将,本着为了让大家强身健体的原则,安排大家做一些修筑宫殿、城墙、河道之类的体力活增肌减脂。
由于来自各地建设者们的并不是专业的施工队伍,也为了防止部分人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的用豆腐渣工程来糊弄领导。
秦朝的各级甲方和监理们创造性的提出终身质保这一领先全球2000多年的概念,有力的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具体措施也很简单,工程完工后,把每个模块建造者的姓名刻在建筑物的上面。
别误会,不是让你刻个名字留作纪念的。而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立刻就通知你过来保修。
保修期所产生的一切成本,包括路上的时间、维修的时间、还有你的工钱,都是自己承担哦。
这不是让人加班还要自己支付电费吗?
所以,不要想着在秦朝服兵役给你带个大红花,用专列和高铁给你接到目的地;也不要想着做苦力给你包个大巴拉你去,甚至帮你去买票,更不要想着每个月有多少工钱可以赚。加班费是没有的,意外险更是没有的。
这是秦律规定的老百姓的基本义务之一,还有没有想穿越的?
如果单从上面来看,似乎老百姓的负担也并不太重。但问题是,这个是最低标准,具体执行起来层层加码。
而且致命的一点是,尽义务的老百姓需要自带干粮、路费走到目的地。
更关键的在于。
时间。
是的,服徭役、兵役开始时间是从你到达目的地后,开始计算的。
尤其对于每年一次的苦力,这个问题就更加致命了。
秦统一六国之前,由于各国面积不大,花在路上的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
可是现在全国统一了,比如从刘邦的老家到首都咸阳,大概1000多公里。以古代的路况条件,怎么也得走3个月。
路上有多变不定的气候,复杂错乱的地形,各种疾病的侵扰,野生动物的gank等不利因素等着你。
当你拖着一身的疲惫到了目的地,这只是刚刚开始。如果是去从事一些艰苦和危险的工作,交代在那里也算有个了断。
当你干了一个月的苦力后,跨国山河大海,又穿过人山人海,花了三个月回家,这时候,一年里7个月就过去了。
农耕社会,时节是很重要的,错过一个节点,庄稼可不等你。这就意味着一年的收成没有了,也就是没有了收入。
填饱肚子虽然困难,但跑到山上弄点野菜、野果、野生小动物也能凑合凑合。
然而,田租、赋税、杂役、苛捐杂税等固定支出还在等着你,不交?就不仅仅是上征信的问题。就是蹲几年大牢的问题。
踩完缝纫机出来发现,自己的资产全都被没收了。
民无恒产,而无恒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上面对征发民力还是很谨慎的,生怕误了老百姓种田,断了老百姓活路。
可到了秦朝后期,对民力的征发也越来越无度了,哪怕百姓在农忙时节,也不管不顾。
征发民夫的命令传到了刘邦的老家,当正在耕作的农民听说要去给秦始皇修墓,工程苦重且要命的时候,心里顿时慌了。
心想自己就算是能回来,庄稼也废了,以后的日子没法过了。
大家都非常不愿意。但是为了不连累家人,明知是送死,还是怀着不舍和愤怒踏上了西行之路。
而刘邦就负责押送他们去咸阳。
出发前,坚强的吕雉默默的为刘邦收拾行装,强忍下了要流出的泪水。他老公带着一堆人去送死,那些人还会老老实实的让他摆布?
收拾好了,她把刘邦送到集合地,看到了送儿子,丈夫,父亲,哥哥,弟弟的老百姓,他们在抱头痛哭,依依不舍,互诉衷肠。而那些壮丁们敢怒而不敢言,或沉默不语,或安顿后事,或泣不成声。
吕雉强颜欢笑,安慰刘邦注意安全,自己能够照顾好孩子和家庭。
此情此景,刘邦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他表面上显得风轻云淡,满不在乎。但内心中愁云不展,及其痛恨这种不爱惜民力的行为。但他一个小小的亭长,又能改变什么呢?
刘邦无奈的叹了口气,唉,出发吧。
可是走的走的,刘邦就发现不对劲,总有那么几个想跑路。一开始,刘邦还约束下,因为到了地方,人头不够,他是要被问罪的。
但是看着自己的老乡们,一脸可怜与哀求,刘邦满脸的无奈,心也逐渐的软了下来。
是啊,他们有什么错?他们不就不想死吗?如果连让想好好活着的良民,都不给生存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了?
一向以游侠自居的刘邦,对秦帝国这种不顾人死活的行为,心里无比的厌恶和反对。
这么多年了都是这样。这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有些聪明人一看亭长大人开始放水了,连夜买挂票跑路。眼看溜号的越来越多,刘邦粗略估计了一下,还没有到咸阳,队伍估计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是啊,想想我这半辈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十里八乡也吃得开,周围有不少好兄弟,县里主要领导和我关系不错,感觉自己也是人物。
也曾幻想,像信陵君那样,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可是我慢慢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没什么一技之长,或许亭长是我这辈子最高的行政级别。虽时间磨灭了我的志向,但其实老婆孩子热炕头,两亩薄田一头牛,喝点小酒,谈谈人生的日子也挺好的。
或许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样的生活也未尝不可。
但是,恐怕这样的生活,现在也成了奢求。
没有完成押送任务,是要杀头的,
那些老百姓想要活命,有什么错?
我也想要活命,有什么错?
刘邦的面部表情一会变的难以琢磨,一会变的犹豫不决,一会变的毅然决然,一会又变的无比失落。
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反复的权衡利弊,他终于发现,其实他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终于,他如释重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