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计前仇
宋太祖赵匡胤流浪江湖之时,到凤翔投靠王彦超。王彦超看不起赵匡胤,端出十两银子打发,赵匡胤大怒而走。数年之后,赵匡胤夺得天下,在宫中摆下筵席,招待天下藩镇,王彦超也在其中。席间,赵匡胤阴沉着脸,质问王彦超:“王卿家当日不收留我,为何?”王彦超一路走来,苦思对策,听到皇帝果然问起前事,急忙起身回答:“一池之水,怎可容纳神龙?陛下万一停留凤翔,岂有今日之功业?”赵匡胤哈哈大笑,不再计较。
·太祖道歉
王彦超筵罢归家,内心不安,上表请罪。赵匡胤收到奏章,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抚慰。赵匡胤明白,王彦超心中的恐惧还没有消除,但作为君王怎可低头。御史赵匡胤在朝会时告诉宰臣:“一旦沉湎于酒,行事往往荒唐。宴会之中,朕也偶尔酒醉,多有失言之处,酒醒之后未尝不后悔啊。”宰臣明白赵匡胤心意,把此话转告王彦超。王彦超才放下心来。
·以退为进
宋太祖在后苑招待各镇节度使(多为后周遗臣),一番劝酒之后,赵匡胤兴致高涨,说:“卿等都是国家元勋,久在边关,公务繁重,朕心不安啊。”赵匡胤的意思是让各位节度使主动辞去军职。不料那些官场老人精都难舍权柄,有几个还给自己评功摆好,陈诉数十年来战功几何,负伤几处。赵匡胤很不高兴。此时,多年交手,王彦超早就摸清了赵匡胤的脾气心思,上前禀奏:“微臣本无勋劳,却久享荣宠,今年老力衰,若陛下允许微臣退休,臣感恩不尽。”赵匡胤大喜,乘势宣布:“异代功勋,何足论也!”后来,众人都被罢黜节度使。转任他职时,王彦超颇受重用。
·不识礼器
宋太祖即位之后到太庙参加祭祀活动,仪式繁琐,虚耗时间。宋太祖心中反感,看到桌案上陈设了许多周朝时候的礼器,就问:“此是何物?”礼官回答,乃是周朝礼器,千年来都如此。宋太祖说:“我祖父辈都是武将,怎么会认识这些?”命人把这些礼器撤去,同时废除一些不必要的仪式。赵匡胤命令摆上日常食用的一些美酒佳肴给祖先享用。皇帝祭祀之后,是儒生行礼。宋太祖吩咐:“儒生讲究礼节,不如把撤去的礼器重新摆上。”儒生大喜。有识之士都认为宋太祖为人通达,不拘小节。
·奖励名单
宋真宗死后,皇后刘娥垂帘听政。朝中宰臣对刘娥妇人执政多有轻视。有一天,刘娥召见宰臣,流着眼泪述说:“国家多难,幸亏诸位宰臣同心协力,不然我母子怎有今天。如今先帝丧事完毕,卿家可把家族子孙内外亲眷名单一一写来,当尽数推恩,以示表彰。”众宰臣满心欢喜,尽可能多的呈报名单。此后,每当宰臣上报提拔官员名单,刘娥必然对照宰臣亲眷名单,但凡是宰臣亲眷,一律不予晋封。宰臣明白后连呼上当,可却无可奈何。
·投资趁早
洛阳的李宗鲁擅长相面。李宗鲁有个妹妹姿容出色,李父希望女儿嫁个好丈夫,就嘱托李宗鲁四处察访。这一年春天,朝廷举行科举,天下才子汇聚汴梁,李父认为其中必有佳婿。李宗鲁前往京城,走到半路野店歇脚,正在吃饭中,看到一个男人背着布袋子,跟在廋驴后走入店中。李宗鲁一看此人面相,大喜过望,主动上前问候,邀请那人一起吃饭。问到来历,那人回答:“唉,不料今年又落榜了,现在准备回老家洛阳呢。”李宗鲁表示自己也是洛阳人,不如一同回乡。李宗鲁热情邀请那人到自己家中,父亲看到那人落魄的样子,很生气。可李宗鲁却说:“父亲,现在佳婿就在眼前,又何必要到汴梁寻找。此人在世时虽然是寻常小官,可死后必然追封为王。”父亲半信半疑,就招了那人做女婿。那男人名叫张尧封,数年后考中进士,平生官职最大不过是个亳州推官,可生了个女儿,女儿后来成为宋仁宗贵妃。张尧封因此被追封为清河郡王,李家也享受了几代荣光。
·箭法太差
宋太祖夺位之后,有一次御驾出行,经过大溪桥,忽然从林中射来一只利箭,劲道十足,射透黄罗伞盖,直奔宋太祖胸口。宋太祖久经阵仗,反应敏捷,一侧身,利箭斜飞而过。众侍卫惊骇万分,赵匡胤却哈哈大笑,说:“教射,教射!”意思说,这种箭法想要射中他老人家还要多练习几年。一行人回到大内,宰臣请求全城搜捕刺客,宋太祖不从。压迫只能换来更多的反抗,广施仁政,才能换来后周旧臣真心臣服。果然,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行刺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