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7|回复: 1

遗传因素和基因有什么联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6 0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遗传因素和基因有什么联系?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6 0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没有达尔文不一样》
  没有达尔文不一样

  ·方舟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1期发表的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颜青山《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迷”》一文,有多处科学和历史错误。在这里只举其将孟德尔与达尔文和德弗里斯做的比较:

  “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德弗里斯的突变论,在今天生命科学规范中的影响都远不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缪勒在1959年曾经勇敢地道出了现代生命科学家的心声:‘100年来没有达尔文也一样’。而德弗里斯突变论的月见草证据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而后者却被淹没达35年之久。”

  在讨论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时,必须分清楚,有两种孟德尔学说,一种是孟德尔本人提出的学说,这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影响;另一种是以孟德尔命名的经典遗传学说,事实上是贝特森等人在20世纪初提出的,在当时已是呼之欲出了(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的一年前,贝特森在英国王家园艺学会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就已做了归纳),虽然打着被重新发现的孟德尔的旗号,而与孟德尔关系不大。如果孟德尔不曾存在过,科学的进程不会受到什么影响。颜文既然是纪念孟德尔,本该讨论的是第一种孟德尔学说,但是他在上面所比较的,却是第二种孟德尔学说。他对达尔文和德弗里斯学说的评价也完全是错误的。

  先说德弗里斯。他在月见草发现的“突变”现象,属于染色体畸变,并非我们现在说的基因突变,但是却不等于“证据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德弗里斯用“突变”一词泛指新的遗传单位的出现(“一个新单位的出现就标志着一个突变”,见《突变论》),而不是特指新的等位基因,后面这个用法是摩尔根在后来才开始使用,而逐渐被接受的。我们显然不能以后起的词义来指责前人犯了“错误”。德弗里斯对新种生成的遗传基础、遗传单位的突变性的开创性研究,对现代生物学有重大的影响,或许比不上孟德尔的遗传学说,但绝不会“远不及”。

  达尔文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远远大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种),这在学术界是公认的,不用多言。经典遗传学说在今天已经被分子遗传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孟德尔只具有了历史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意义,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却仍旧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颜文将两种学说的地位掉换了位置,表明他对现代生物学的了解实在太少,而他用于支持自己的说法的只是缪勒的一句话,这句话却又偏偏与缪勒的原意南辕北辙!他说“缪勒在1959年曾经勇敢地道出了现代生命科学家的心声:‘100年来没有达尔文也一样’。”似乎现代生物学家都对达尔文很不以为然,敢怒不敢言,而要靠缪勒这位勇士揭穿皇帝的新衣。恰恰相反,缪勒的原话是“100年来没有达尔文已经够了”(One Hundred Years Without Darwin Are Enough),这是缪勒在1959年纪念《物种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内容是批评当时的美国社会(而不是美国科学界)由于受原教旨基督教的影响,无视达尔文进化论的重大意义,假装达尔文不曾存在过。这是一篇捍卫达尔文主义的文章,要消除的正是象颜先生这样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解,而在颜先生笔下却成了抨击达尔文主义的口号,岂非滑稽之至?我不妨摘译一下这篇文章:

  “一百年前,查尔斯·达尔文在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科学著作中,出示了他在二十年来所收集和发展起来的关于经由自然选择的进化论的证据。他的处理是如此的空前,如此的全面,如此的巧妙,首先动摇而后又使所有那些心灵灵活到足以充分理解其论证的人信服。从那时候起,整个问题已受到了最大量和精确的评议,并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检验。结果表明,这个革命性的生命观在现在已成为最牢固地确立的科学综合之一,而与一个世纪前相比,我们对进化机理的理解也丰富得多。在达尔文发表其划时代的发现的四代人之后,非常不适宜的是,美国人民拒绝接受它,假装它不重要或不确定,采用委婉的说法掩盖或软化它的影响,把它做为一种另类理论讲授,把它留给大学的高级课程(因此大多数人不会碰到它),或者,如果在学校生物课总算要对待它,就假装它是不突出的,将之尽可能地放在课程的最后面,因此学生将不能理解在生命中发现的每一个特征和原则,事实上都只是它的普遍运作的延伸。我们的人民无法认真对待进化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学校对这个课题的轻视,虽然在这一忽视之下当然隐藏着一个更深的原因:过时的宗教传统对我们的控制……在世界紧张局势的这些决定性的日子里,自由人的命运将取决于如何充分认识他们所能发现的最诚实的真理并如何以之行动,我们必须在这一关键领域彻底改变立场。”(Hermann J. Muller: "One Hundred Years Without Darwin Are Enough." (The Humanist, 1959 19:139))

  在缪勒发表这篇文章之后不久,在美国科学界、教育界的努力下,美国社会开始“改变立场”,学校(指中学)开始重视进化论的教育,虽然远算不上“彻底”,而且反复争斗至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一个合格的现代生命科学家敢说“没有达尔文也一样”。

2001.5.7.
<h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4 1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