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史上曾发生过一桩悬案。
这起案子除了丢城失地外,就连省委书记都生死不明、不知所踪。
丢失的这一省之地,现在大家肯定也都没听过:
闽赣省。
这个省的地位极为关键,可以说是中央苏区的门户锁钥。
中央派往主政的省委书记,更是一方人杰,能力曾经被毛泽东亲口夸赞。
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丢失之地,最后却沦陷敌手;
就是这样一个绝不可能失败的高级干部,居然人间蒸发几十年……
1,一封军报
1935 年 6 月 14 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成功会师。
就在红军上下都洋溢在一片喜庆中时,一份紧急军报送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看过后震惊不已,非常罕见的失态。
这份紧急军报的内容简短,是向中央汇报,闽赣边区的革命斗争完全失败,我方非常重要的红色根据地闽赣省已经完全落入敌手,闽赣省委书记下落不明。
中央连夜紧急开会,商量对策,决定派出多路精英人员前往调查。
但还不等中央红军的部署实施,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指挥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遭遇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来不及再对闽赣省重大失败一案进行调查,只能紧急北上。
红军进入陕北,敌我形势稍一缓和,中央就第一时间安排调查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经过多年各方面的调查结果汇拢,大致查清闽赣省丢掉的原因,但此案的一个关键始终没有破解,作为此案的主要涉案人,闽赣省省委书记钟循仁的下落仍旧没有查到。
作为红军丢城失地的第一大案,中央对于钟循仁的查找工作持续进行。
后来我方解放全中国,在敌我牺牲、俘虏等各方面人员中都进行仔细的盘查,也始终没有钟循仁的任何信息。
这个我方的高级干部,如同人间蒸发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令多次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想一切办法找到钟循仁,彻底搞清楚这桩悬案的前因后果,但直到各位首长去世,也没有结果。
闽赣省,很多人应该都没有听过,但这个省存在时的作用极其关键。
20 世纪 30 年代,中央苏区建立后,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管辖着五省之地: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粤赣省、赣南省。
苏区分省图,来源:何方洪谈城市闽赣省的地域包括闽北、信抚、建黎泰、宁清为主的四块重要苏区占地,面积最大时约 2 万平方公里,管辖过 26 个县,人口 100 余万,其面积和人口都占当时中央苏区的近四分之一。
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闽赣省是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连接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纽带和通道。
苏区中央局曾作出重要指示:闽赣省是中央苏区战略的门户锁钥,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由于这种重要性,闽赣省建立了健全的各级红色政权,土地革命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中央始终不认为、也不愿意闽赣省彻底丢掉,当时做的最坏预计是闽赣省的革命武装化整为零,依托所建立的良好红色生态,转入地下打游击。
从各方面的条件看,闽赣省都不可能会完全落入敌手。
消失的省委书记:钟循仁筛查当年的知情人,那时候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日趋恶化,负责领导这一地区的是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是项英、陈毅、贺昌。
贺昌同志于 1935 年 10 月在江西会昌河畔遭敌人伏击而牺牲。
项英同志于 1941 年皖南事变后被敌人杀害。
唯一的知情人就剩下陈毅。
调查人员见到陈毅同志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肠癌,随时被腹痛折磨,但当听说是调查这起红军丢城失地的第一大案,陈毅同志强忍病痛,讲述了他知道的情况。
陈毅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分局研究决定,将留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中央分局机关除项英、陈毅、贺昌三人外,其他领导均派往各地以加强领导。
考虑到闽赣省的重要性,选择的派往的领导,中央分局非常谨慎,经过多番人员调研和筛查,都没有好的人选。
向中央汇报后,中央没有直接给答复,而是发来一封之前颁布过的嘉奖令,这个人选当即确定下来。
2,兴国模范县
这封嘉奖令,陈毅同志的印象很深,是嘉奖当时的兴国县为苏区模范县。
颁布嘉奖令时,兴国县的县委书记是钟循仁。
1933 年春,兴国县在钟循人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极好,被评为中央苏区模范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毛泽东对于钟循仁非常赏识,在颁奖大会上,曾很难得的亲口夸奖:「兴国模范县,事实上是在钟循仁手上创造出来的。」
由这些可以看出,钟循仁不仅不是什么庸才草包,还是能力非常出众,极为难得的人才。
那后来为什么会在他出任闽赣省委书记期间,直接让闽赣省落入敌手?
对此陈毅也不清楚,他也非常希望知道原因。
调查到此不能再继续下去,陈毅几经思索,想到一个人,于是给调查人员写了一封介绍信,让调查人员去找这个人了解。
3,临危受命
这个人叫方志纯,是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堂弟。
调查人员经过层层申请才联系上方志纯,但他之前遭遇了多年的迫害,戒备心非常重,始终不愿意相见,直到「四人帮」完全被粉碎后,方志纯才主动联系上调查人员。
方志纯调查人员立即带着陈毅的介绍信前往,这时的陈毅已经逝世,看到介绍信后,方志纯泣不成声,情绪平复了一段时间,才讲他知道的情况讲出来。
长征开始后,反动派对于苏区的攻势很强,游击战取得的战果并不大,为应对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央分局决定调钟循仁前往福建,接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务。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钟循仁一到省委机关,就及时找干部们谈话,听取汇报,了解情况。
很快,钟循仁就意识到闽赣省委机关存在一个极其严重的大问题:枪杆子不听党指挥。
矛盾的主要症结在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参谋长徐江汉三人身上。
闽赣省机关闽赣省军区宋、彭、徐三人负责我方的军事力量,是苏区中央局在第五次反「围剿」匆忙而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安排。
这三人都属于典型的「带病上岗」干部,对党并不忠诚,都存在严重的军阀作风、山大王思想。
他们掌握军队后,一向不把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负责人放在眼里。
几个月前由于方志纯对省委和军区领导人在工作上提出过批评,被省肃反委员会当做反党分子抓了起来,一再受到审问和严刑拷打。
不仅如此,宋清泉三人多次主张处死方志纯。
钟循仁没有批准,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钟循仁给出的说法是,如果贸然批准,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误杀过好同志,发生过很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如果不批准,钟循仁对方志纯的过去全不了解,原肃反委员会的其他领导同志也不好表态。
在钟循仁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是方志纯本人提出要求,在处决之前将他的情况给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发个电报。
项英钟循仁这才意识到应向中央分局汇报,遂答应了方志纯的要求,立即派人发电报告诉项英。
项英很快回电,明确指出方志纯是个好同志,不是反党分子。
钟循仁批示将方志纯释放并重新分配了工作,方志纯也因此得以免死,并很快离开闽赣省委机关驻地。
至于后来闽赣省如何丢掉,钟循仁的下落,方志纯也不知道,但是以他对钟循仁的了解,那是一个革命信念非常强、忠诚度很高的同志,肯定不可能叛变,很可能是已经牺牲。
同时,方志纯也指出钟循仁存在的一个问题:对革命的认识过于理想化,想要和和气气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
要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
作为主政一省的高级干部,缺乏对革命烈度的意识,是肯定不行的。
距离真相最近的一个知情人方志纯都不清楚情况,调查再一次停掉。
在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确实有很多同志,在不被人所知的时候牺牲,在祖国大地的某一处地方化着一堆白骨,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找到的可能。
就在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方志纯的一句话,让调查人员一下找到新的调查方向。
4,两人已处决
方志纯向调查人员说,如果钟循仁同志已经牺牲,可以从那些可能加害他的人着手调查,这些人可能是反动派,也可能是我方的自己人。
于是调查人员开始筛查在这起悬案中可能加害钟循仁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和钟循仁存在矛盾军区宋清泉、彭祜、徐江汉三人。
一查,果然发现问题。
宋清泉和彭祜二人在当年都叛变投敌,并先后被我方查出来后处决。
两个最有可能知情的人都已经被处决,调查人员只拿到一些他们的供述材料。
调查的重点放到了仅剩的徐江汉身上,没有查到他被处决或者后续踪迹的情况,这个人很可能还活着。
比对各种信息后,依旧没有发现徐江汉的相关线索。
调查人员只好仔细翻看已死两人的供述材料,从其中确实发现一些当年的情况,最关键的是,还从彭祜的供述材料中发现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徐江汉当年是和彭祜一起被俘,不过他没有配合反动派写自首反共文章,于是被反动派关在福建反省院「感化」了三年,后于 1937 年释放。
那么这个徐江汉被释放后去了哪里?
调查人员破费一番周折,找到当年的反动派福建省反省院的档案,从其中果然找到徐江汉的材料,不过材料也就记载到他离开。
材料中记录了当年徐江汉被俘后,被反动派各种威逼利诱,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反动派阵营,徐江汉一直没有同意,还将他之前在反动派中任职时知道的反动派情况和他后来在红军中任职后知道的情况进行对比。
他认为反动派如果不抗日,还继续搞内战,是肯定要失败的,不是败于红军,还会败于别的武装力量。
反动派福建反省院多次用酷刑「感化」他,徐江汉也没有松口,后来一些反动派军官念看和他有些交往,为他求情,反省院也发现从他身上获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于是将他释放,暗中安排人监视。
之后红军长征,被反动派各种围追堵截,反动派认为一定可以消灭红军,也就不再关注徐江汉。
1938 年后,再无徐江汉的消息。
得,线索到这里又断掉,不过考虑到后来也没有徐江汉死掉的情况,调查人员就将徐江汉的照片发送各地机关,请求协助调查。
各地反馈来很多情况,调查人员分组前往核对,都没有太大价值。
其中一组人员在前往天津调查时,在列车上对着徐江汉的照片一筹莫展,列车上突然发生一起小偷事件,调查人员挺身而出协助处理,将小偷抓获后,把小偷按到桌上,他的脸正压在徐江汉的照片上,小偷于是大喊大叫,说他倒了大霉,中了圈套。
调查人员疑惑他为什么这么说,小偷就说那照片的人就是他在上车时遇到的一个车站领导。
找来跟来的乘务员核实,也表示照片上的人和车务处的副处长很像。
一问名字,副处长的姓名是赵宁都,并不是徐江汉。
5,北京铁路分局车务副处长
手上目前还没有其它线索,调查人员于是买票掉头,回到车站,找来赵宁都副处长核实情况。
没想到,一见到照片。
赵宁都马上承认,他就是徐江汉。
1927 年在徐江汉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中任职,1931 年 12 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后到红军学校第五期上干军事班学习,因为属于红军中比较少有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红军一直重用他,一路升任到闽赣军区参谋长,闽赣省丢掉后,他在福建反省院被关了三年。
反省院释放后,他得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消息,于 1938 年化名赵宁都前往延安,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历任抗大教员、大队长、步兵科主任、东北铁路吉林站军代表。解放后先后在天津、北京铁路分局任车务段长、车务处副处长。
调查人员于是就闽赣省如何丢掉、钟循仁和杨道明下落两个急需调查的真相问他,徐江汉一开始闭口不言,甚至还找机会寻死。
一个调查员把从福建反省院找到的材料给他看,首先是对他在最后时刻也没有实质性的变节表示钦佩。
然后向他抛出尖锐的问题——是不是他或者宋清泉等人将钟循仁和杨道明杀害。
徐江汉立即表示不是。
在仔细翻看他当年在福建反省院的记录材料后,他当场痛哭流涕,随后交代了自己知道的情况——
由于在处理方志纯同志的问题上,宋清泉三人没有达到目的,由此对钟循仁更加不满。
政军不和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钟循仁来到闽赣根据地后,省委和军区领导所属的红十二、十七、十八团,坚持在清流、宁化、明溪之间辗转进行游击斗争,给当地的反革命势力以沉重打击。
反动派第三十六师宋希濂部和第五十二师卢兴荣部奉命进入宁化、清流一带「围剿」这支队伍。
宋希濂1935 年 2 月,红十七、十八团在明溪的盖洋、夏坊、水口一带与敌第三十六师遭遇。
一场激战后,红十七、十八团迅速向黄天岭转移。
一直随省委工作团和军区机关行动的红十二团,这时在泰宁的龙安与敌第五十二师交上了火。由于敌强我弱,红十二团被迫撤往将乐、泰宁、明溪之间的垄洒山,后又转移到沙县的夏茂。
我方各部都随时可能被敌人消灭,中央分局也联系不上,没有什么支援的消息,军心动摇得很厉害。
3 月上旬,当钟循仁率领省级机关干部和红十二团行至将乐县境的一个村庄时,总算联系上中央分局,收到一份中央分局的电报,但就是这封被所有人看成希望的电报,一下彻底让所有人绝望。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