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回复: 0
收起左侧

最早在中国跑的火车什么模样(图)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5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最早在中国跑的火车是什么模样,大概没有比这两张绘于100多年前的图画再直观的了,一张是《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一张是《铁路火车图式》。这是最近在著名作家阿英家里发现的两件有关火车的文物,形象展示了中国铁路的发端。
   《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为套色木刻,长44厘米,宽26厘米,印于1876年,描绘的是帝国主义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沪淞铁路开通后的情景。1875年,英商怡和洋行决定自上海至吴淞间修建一条铁路。吴淞是一个海港,商业繁荣,火车开行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当时清政府对火车的态度正处于论争时期,洋务派主张引进火车,“采泰西之长技,助中国以自强”;保守派却视火车为“妖物”,怕引进后坏了大清王朝的风水。英国人怕遭到反对,就搞了一个骗局。表面上,他们说购买上海到吴淞间的土地,是为了修建一条寻常马路,实际上却在筑路基、铺铁轨,并偷偷从英国运来了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器材。1876年1月20日开始铺轨,2月14日以先期到达的仅重1吨多的小型机车“先导号”试车。腐败的清政府一直蒙在鼓里,试车时才发觉此事。上海道台向怡和洋行提出,修建这条铁路未经批准,要停下来等北京的指示。怡和洋行表面上作了让步,停止试车一个月,实际上铺轨工程仍加紧进行。同时,又从英国运来重9吨的“天朝号”机车一台。一个月过去了,清政府并没有提出抗议,3月下旬,重新恢复试车。这条全长15公里的铁路,于7月3日举行了正式通车运营典礼。运营一年后,被清政府用28万5千两白银赎回拆毁。《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便是通车时的招贴画,上面注有:“今日礼拜。上午八点、十一点半钟,下午二、四、六点钟,开往巴塘、江湾、吴淞”。可见,这还是一张中国最早的火车时刻表。画面上的上海站为西洋建筑风格,一个蒸汽机车拖着四节包厢正驶入车站。这台机车应为1874年英国制造的“先导号”,是运行于中国大地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值得注意的是,画面采取了对比的手法,站内是舒适、快捷的火车,站外是颠簸、缓慢的洋车、马车,极言乘火车旅行为一种时尚。








   《铁路火车图式》是《铁路要览》一书的插页,标有“若痴主人自绘”字样,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1864年英、法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绞杀了革命的太平天国以后,便开始了由来以久的铁路侵略计划。针对清政府的守旧、腐败、贪污和昏庸的特点,他们以宣传欺骗的手段擅自修筑铁路、偷运机车的实际行动,威胁利诱清政府在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接受侵略计划。从1865年到1876年的11年间,英国人多次在华北和华东擅自修筑所谓的“实验性铁路”。英人肯德在他所著《中国铁路发展史》中说:“为中国人提供一种示范,使他们在心理上习惯于这种新的观念,为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其侵略目的昭然若揭。在长达20年的关于火车的论战中,洋务派一面力斥保守派的攻击,一面积极筹划创办铁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不断向清廷最高统治者提出奏请,终于得到了上谕,把兴办铁路定为“自强要策”。1880年以后,中国开始自己修建铁路。1881年李鸿章专折奏准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通车,这是中国自己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为中国铁路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1886年唐胥铁路向西展修至芦台,1888年又西展至天津。从《铁路火车图式》可以看出,当时火车在全国虽不是很多,但已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管理系统。轨道上旗房、闸房,搬道、上水分工精细,车站内装货处、买票处、官客房、女客房、客坐一应俱全。车厢有全包、半包、敞车等级分明。这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张火车站线设施示意图。

    火车引进中国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标志着帝国主义列强终于实现了由来已久更深入侵略中国的野心,一方面也使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不得不正视工业文明的到来。《铁路要览》一书的作者属名为“若痴主人”,序言中提到他曾在日本和欧美留学,对西方的工业发展有洞彻的了解,实为大智若愚之士,他写此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火车在中国的发展。他说“是书系恭读《邸钞》由京西卢沟桥至汉口奉准兴办(铁路),一时兴起,数日著成。”此书共分三大部分,一是“创造各事”,“凡有铁路火车之事,统经备成载,至各分局、司事、监工、夫役等应司之事。”二是“行车就稳”,相当于现在的“安全行车守则”,“凡在铁路人等均宜购置,时常熟览,每逢任事之际尤宜携带,以便随时查阅,而免误事。”三是“乘车避险”,“凡坐火车者,上自官绅,下自贸贩、工作人等,均宜详加查阅,避[险就稳,不致临时慌张。”这部分内容大概是针对吴淞铁路曾轧死人,引起人们对火车的恐惧而设的。
     
  
        

    《铁路要览》一书提到了沪淞铁路的命运,对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欧美各洲莫不皆有铁路火车,以速其行,而中国独无。前者,西人创设于上海以达吴淞,中国人始得见之,附以往来,一扩眼界者,盖不乏人。惜乎!中国出资购取而不自驶行,以求推广,乃拆而去之,此大失计之事也”。清政府花巨资收回的目的不是利用,而是拆除,愚腐程度令人瞠目。
    这两张火车图的发现纯属偶然,是2001年底,作家钱小惠在北京的寓所整理父亲阿英遗著时翻到的。这两张图由阿英保存了近半个多世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说在意料之外,是指阿英一生投身革命,动荡奔波,所藏很多珍贵书籍都在战火中焚毁,又加“文革”遭难,几次被红卫兵抄家,这两张图画安然无恙,实属大幸。说在意料之中,是指阿英爱书如命,且自称“涉猎范围很杂”,凡有艺术价值的资料,必倾囊求得。我们可以从钱小惠为《阿英书话》写的后记里,了解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对书的痴迷之情:“父亲生命垂危的日子里,他的床边堆满了书。西北墙角,从地面斜码到屋顶,宛如一座书山。这些书都是他几十年来,从上海、北京、天津、苏州、大连各处书摊、书店,花了无数心血搜集来的。......父亲对书的寻访十分细心,连一些残页也不放过。如一次在北四川路配镜框,发现衬垫底板的纸是中国论弹词的专籍的最早著作:冷香《弹词论体》油印本的散页,连忙珍藏起来......”阿英在多篇文章中记述了他买书和“淘书”的经历,如《城隍庙书市》、《西门买书记》、《海上买书记》、《苏州书市》、《苏常买书记》、《汴陵买书记》等。他在《城隍庙书市》中,带着读者走进30年代上海城隍庙的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店铺,每一档隔间,每一块“板摊”,教你怎样从书架找到墙角,从桌面翻到柜底,他认为惟此才能“淘”出好书。这两张火车图,一定是阿英在翻拣旧书的时候发现买下的。对晚清文学史有精深研究的阿英,从哪方面认定了它的收藏价值?是从图画中看到火车开始与民族文化发生牵连?与火车是长久的情结还是偶动灵感?我们均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如果这两张火车图是存世珍品,那阿英先生在文学领域之外,无意中为中国铁路发展史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