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3|回复: 0
收起左侧

清朝为何篡改朱元璋画像(图)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5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实的朱元璋画像





    清朝篡改后的朱元璋画像
    中国历史上的史官体制是世界闻名的,从周代开始完善的政府主导的史馆,一直遵循严格的职业规范,忠实客观记录一朝君臣民的言行,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连皇帝也无权过问史官撰写的内容。在汉代纸张发明之前,因书写竹简要用刻刀,史官被尊称为“刀笔吏”,因为他们记录历史事实的小刀,威力大过帝王的屠刀,屠刀只能逞一时之凶霸,但各种恶行在刀笔下却遗臭万年,万世唾骂。
    中国正统王朝的史官们,非常珍重自己的职业荣誉,即使面临生命的威胁,也要维护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有,文天祥《正气歌》中所谓“在晋董狐笔”:晋国史官董狐,因国君被赵氏家族所杀,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豪不畏惧气焰方炽的赵氏家族,这种行为受到了孔子高度赞扬,认为董狐是不隐瞒历史真相的良史。但在齐国,另外两个史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权臣崔杼杀了国君,史官直书他弑君,崔怒了,就杀了史官,没想到史官的弟弟又写同样的东西,于是崔又杀了他。没想到史官家族又来一个人,还是写同样的话,于是崔这才气馁了,做起缩头乌龟,不再管史官写什么。据说当时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家族听说这事,派人带着铺盖卷星夜赶完国都,怕的是史官被杀光了没人写真相,后来听说崔奸不再杀人了才返回了家里。
    正是因为中国的记录者们古道的气节和职业操守,才使民族历史传承不绝,忠奸昭然,中国也在这种士大夫精神指引下,作为世界上古民族中唯一一个至今未亡的民族一直传承至今。一朝男女,熙熙攘攘许多事情,大多与利益有关,但承受利益的肉体化为尘土之后,利益早已不存,正义却万古流芳。
    总体来说,不能说各朝国史尽善尽美,偶尔也有美化或丑化君臣的内容,但从事实框架而言,二十四史中绝大部分史料,是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史料比对的的信史。
    那么为什么近代以来,会出现“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类的说法呢。这要从清朝颠覆中国的史官制度,篡改史料,屠杀文人说起。
    现在的《明史》是清朝所修,满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葩政权,因为它在很多事情上开了历史之先河,使中国至今伦理失序,汉奸文化大行其道。满清的建立者建州女真,本是明朝的一个地方政权,但是它趁明朝末年小冰河期的大灾荒,以及北方瘟疫的破坏,以及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机会,以蚂蚁啃大象的方式,发动汉奸集团,终于扳倒了明朝这颗大树,自己成为统治中国的政权。由于建国之初,女真人人口占全国比例微不足道,但是它又想奴役各族人民供养他们,于是设计了一套中国历史上最缜密的社会控制体系,以保证全体女真人可以不劳动而终身享受供养。首先,他们一方面羡慕中原王朝的繁华和文明,对于自己原来的身份有着深深的自卑,便强迫关内人民改变原有雍容的仪表,剃掉他们的头发,撕下他们的汉服,变成丑陋的建州装容——今天外国人印象中中国人头戴瓜皮帽,留辫子的丑陋印象,就是拜清朝所赐。而女真殖民政权中这套体系中最臭名昭著的内容,就是对中国古代史料的篡改、毁灭,以及针对士大夫集团揭露真相的文字狱。
    现在为某些人所称道的四库全书,其实是清朝篡改史料的大集成,他们删除了古书中对自己不利的大量内容,只留下残缺不全的内容传给后人。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对古代史料的毁灭过程,当时清朝征集到的书总共12237种,除了被收录和被毁禁外,那些编纂者认为价值不大的书,仅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其名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一倍。毁书甚于修书,是这次编纂的主要特色。由于满清对明朝之前书籍的毁灭,中国大学的文学、历史学者,不得不经常远赴日本和欧美,需找真实的资料,才能完成研究工作。
    对清朝来说,《明史》代表了自己颠覆的政权明朝,因此特别重视对明史的篡改工作。清初修《明史》,特别敏感的是清与明本身之关系。其所隐没者有二:一是隐没清末建国前曾臣于明;二是隐没清入关后南明诸朝廷存在之事实。  
     
  
        
    清朝的发祥,大概与明朝的建立同时。清以肇祖为追尊入太庙之始。肇祖即童猛哥帖木儿。先袭职为元朝万户,后归明朝,授建州左卫指挥,升至都督。清称都督孟特穆,追尊肇祖。建州女真于明代入朝进见、上贡、袭替、改授及与周边之关系活动甚多,但此均清朝发祥后为明朝之臣的明证,为清廷所讳,因此在《明史》中不但不许见建州女真,而且凡是“女真”皆在所讳,“于是女真之服而抚字,叛而征讨,累朝之恩威,诸臣之功过,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一隐没而遂及一代史之全部”者,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观。
    清修《明史》的另一特色是,隐瞒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战争史事。对于明朝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清朝修史时皆削其在辽之事迹。如王翱、李秉、赵辅、彭谊、程信等人,《明史》中均各有传,但其于建州有抚治或征讨之绩处,《明史》中均略去不述,间有一二语涉及,则不指明为何部落,以何原因启衅,其史实真相,无从观看。
    对于一些实在避不开的人物,清朝干脆让他们从历史记录中人间蒸发了。凡是明朝人中所长而必书之事在于建州者,则《明史》中削其人而不为立传。如顾养谦、宦官亦失哈等,因生平活动不可离辽东及建州之事,《明史》中遂无传。又如赞理征东军务登莱巡抚袁可立、东江总兵毛文龙和刘爱塔所关明清(金)辽海战事尤重,《明史》均不为立传。
    谢国桢于明清史籍所知博深,其评论《明史》缺失,共列五点,除“毁灭不利清廷之史实”外,尚有四大点:一是于明初事实记载不翔实。二是记建文之事,讳言建文出亡,主张焚于火,以示亡国之君无生之理。此亦出清廷之需。三是除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外,其余农民起义,均只见于有关官员列传之中,且极尽歪曲之能事。四是《明史》出于东南文人之手,于江浙文人尤其是东林党人多立佳传。自明嘉靖以后,内阁柄政大臣,多为东南缙绅所操持,一脉相承,当时谓之“传衣钵”。
    除此之外,满清还对许多诗词进行过篡改,比如把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一个半个挽雕弓”。凡此种种,丑态百出,旷古奇闻。
    清朝还举起屠刀,对一切记录明朝真实历史的,或鄙视他们卑微出身的人民进行株连九族的屠杀,试图用白色恐怖让人们噤若寒蝉,不敢再提真相。这就是让千万人失去生命的文字狱。
    但是,令当时这些甘当清朝家奴的无耻大臣始料未及的是,在历史的洪流面前,篡改和掩饰是苍白无力的,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蕴藏着沉默而巨大的力量,穿越时空,保存真相。记录明朝真实历史的《明实录》,尽管乾隆皇帝在修完《明史》后将其付之一炬,但其海内外钞本众多,连日本都有馆藏,1600万字的底层史料,让《明史》的谎言昭然若揭。至于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则保存了诸多笔记、自传、书信,佐证了真实历史。300年来,许多文人对此进行了裨补缺漏的工作,有诸多书籍问世,将清朝所修明代历史故意漏书的内容全部予以添加。
    到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明朝乃至宋朝历史的还原,更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人们终于从信息互动中发现,原来明朝的文明如此辉煌灿烂,其经济地位超过今天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军事已经以火器作为主流,其航海傲视寰球,其科技超胜西方,其文化统领东亚……而清朝毁灭文化,杀戮百姓,禁绝贸易,窒息科技,使300年来中国每况愈下,神州人民在世界上沦为低等民族,至今还在试图恢复到明朝的世界地位而未达成。中国倘要复兴,就必须清算满清的荼毒,复兴明以前正统的华夏文化,强大自己的文化骨气,方能拥有软实力,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