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6|回复: 0

和尚怎样吃饭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6 15: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佛门,大家往往会想起一个成语:晨钟暮鼓。看字面意思,好像是指早上敲钟,晚上击鼓。其实不然,一般的寺院,无论早上还是晚上,都是既敲钟又击鼓,只不过早上敲钟在先,击鼓在后;晚上击鼓在先,敲钟在后。
简单说,晨钟暮鼓主要用来提醒僧人起床和休息(还有很多寺院是通过敲云板或者敲梆子来提醒作息)。
那么用什么来提醒僧人吃饭呢?
云板。(也有一些寺院敲梆。我还见过敲钢管的,一位长期给僧众做饭的义工,每天中午十一点之前把斋饭做好,然后左手提钢管,右手拿小锤,在寺内游走一遭,边走边敲,以此提醒众僧过堂。这是特例,不是普遍现象。)
云板是一块板,有的制成云朵状,很精致,有的就是普普通通一块板,在上面雕上云朵。这块板要用犍槌来敲,犍槌是木制的,带一根长长的柄,敲在云板上,发出橐橐橐的声音,跟晨钟暮鼓比起来,声音有些低,音色有些闷。
敲云板,一般敲四下,有时候怕做功课的僧众听不见,紧接着还要再敲几下钟。大的寺院,僧侣众多,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及时就餐,在敲云板之前,香积厨(做饭的地方)的僧人要敲磐,意思是饭做好了;然后五观堂(吃饭的地方)的僧人要敲梆,意思是可以过来吃饭了;梆声一响,僧众就可以托着钵去五观堂(有的寺院不用托钵,执事们已经提前在餐桌上摆好碗筷),这时候五观堂外面那块云板和小钟才响起来。板声和钟声都停止的时候,僧众差不多可以在五观堂集齐。
集齐后,各自就坐,每人先整理好自己的餐具。如果餐具是钵,把钵放在右手边,把筷子放在左手边。如果餐具是碗,把菜碗放在左手边,把饭碗放在右手边,把筷子放在菜碗下面的桌面上。整理好餐具以后,行堂师(负责盛饭和添饭的僧人)开始挨个给大伙盛饭盛菜。
饭菜盛好,是不是就可以吃了呢?不是,得在执事僧的带领下念一段经咒。这咒叫作“供养咒”,也叫“揭斋咒”,很短,有的是汉文,有的是梵音。
汉文供养咒是这样的:“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三德,指的是斋饭符合适口、洁净、不犯戒等三条要求;六味,指的是斋饭包含酸、甜、苦、辣、咸、辛等六种味道。法界有情,是指这个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念这段供养咒,表明美好的斋饭不能由我自己独享,我还要发心让全世界所有生命都能尝到,让所有的人类和动物都能沐浴到佛法的光辉,并从中体验到无上的快乐。
梵音供养咒也是用汉字记录的:“唵,阿姆嘎,波匝摩尼,班美班匝,怛祬他,波罗揭谛,三曼达,札萨热,吽。”现在好多寺院都是用普通话发音去念这个咒,波罗揭谛读作bo luo jie di,怛祬他读作da zhi ta,一唱三叹,诵读声拉得很长,很好听。但是细究起来,这不是正确的发音,因为当初用汉字来记录梵咒的译经僧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在他们那个时代的汉字读音跟现在的汉字读音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揭谛”这个词,本是梵语音译,梵语读ga dei,刚好“揭谛”这两个字在唐朝的读音也是ga dei,所以唐僧玄奘能用“揭谛”来记录ga dei的发音。到了现在,“揭谛”在普通话里却读jie di。再比如说“怛祬他”,它也是梵语音译,在唐朝的读音是da di ta,意思是“马上就让咒语生效”,相当于道教咒语里“急急如律令”,而这三个字的现代读音是da zhi ta。也就是说,我们用汉字的现代发音去念诵古代僧人音译的梵咒,会跟梵咒的真正读音相差甚远,假如释迦牟尼重新来到世间,听了现在中土僧众念的咒语,他老人家恐怕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不过我极可能说了错话,释迦牟尼不会这么学究,他不会计较一段咒语的读音是否“正宗”,因为他的胸怀宽广到无边无际的地步,而且他有“天耳通”和“他心通”,听得懂任何生命的语言,即使你不说话,他也能听得懂你的“心声”。所以咒语能否读准是无关紧要的,念“供养咒”时心存慈悲和恭敬才是根本。就像“阿弥陀佛”这句流传最广、念诵最多的佛号,原本应该读作a mi ta fu,到了元朝,由于汉字读音的突变,已经演变成a mi tuo fu了,最近两百年,随着汉字读音的胡化和官话的推广,又进一步演变成a mi tuo fo,佛门之外的广大朋友甚至读成e mi tuo fo,您能说我们念佛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吗?当然不能。归根结底,佛号只是一项修行手段,只要你由衷地相信这样念佛可以扩大自己的心量,那么它就真的能扩大你的心量,不管你念成a mi ta fu还是e mi tuo fo。
本来在谈佛门怎样吃饭,结果扯到了怎样念咒上去,似乎跑题了,其实没有,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谈吃饭,而是谈修行。对真正发心修行的人来说,吃饭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仪式,来修炼内在的、看不见抓不住的精神。
精彩文章:野人之谜        亚特兰蒂斯之谜        史前文明
     
  
        
饭前的云板、问讯和经咒,只是仪式的一部分,念完供养咒,终于可以开饭了,但是你不能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得按规矩吃。首先,右手按一下左边的袈裟(如果不穿袈裟,就按海青的袖子);然后,左手按一下右边的袈裟(为了不让衣袖拂在餐桌上);然后正襟危坐,左手端起饭碗,右手拿起筷子(左撇子则可以相反),从菜碗里夹一些菜,放到饭碗里,稍微低头,举碗到嘴边,往嘴里扒饭。不能把饭碗放在餐桌上,勾着头吃(那样不端正,有损佛家威仪)。端饭、拿筷子、夹菜、扒饭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细微的声音除外),喝汤要用勺,不能发出呼噜声。由此可见,佛门吃饭比洋鬼子吃西餐还要高雅得多。
饭量大的僧侣,吃一碗未必够,想让行堂师添饭,不能说话,等行堂师经过的时候,轻轻把筷子竖到饭碗里就行了。如果想添菜,就把筷子竖到菜碗里。要是想添汤,用筷子在碗上轻轻划过。孔门要求“食不语”,吃饭时候不能说话,佛门是添饭的时候也不语,不像咱们凡夫俗子乘飞机,一看空姐拎着咖啡壶走过去,就大声嚷嚷:“这边来一杯!”太没教养了。
盛到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尽可能吃完,一般不能打包,更不能往泔水桶里倒(寺院里一般没有泔水桶)。实在吃不完,等斋会结束,悄悄交给师傅,师傅会问:“哪位师兄愿意发心把这些剩下的饭菜给吃完?”然后就有肠胃奇佳的僧人或者居士自告奋勇吃完它。照世俗看法,吃别人的剩饭太脏,甚至可能传染到疾病,而在真正的修行者眼里,众生是平等的,认为别人脏,只能证明自己的心量太小,至于传染疾病,风险是有的,但很小。再说了,就这么一具臭皮囊,没必要看得那么重。
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佛门吃饭另有一套规矩,严格禁止僧众吃剩饭,实在吃不完,就挖坑埋起来(参见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为什么这样规定,经典里没有解释,也许是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剩饭剩菜很快会腐败,吃了会闹肚子。但是释迦牟尼却要求僧侣们在就餐之前用牛粪涂地,饭前洗手如果找不到清水,也要用牛粪擦洗(参见《杂阿含经》)。难道牛粪就不传染疾病吗?
唐朝律宗高僧一行(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测出地球周长的那位大和尚)解释说:“西俗以牛为神物,人所贵之,瞿昙以牛粪洒净,为顺彼方俗法以示清净故。”就是说印度人认为牛粪是洁净的(古印度称高贵的种姓为“牛粪种”),释迦牟尼(瞿昙是释迦牟尼的姓)顺应这一观念,用牛粪涂地,用牛粪净手,是为了传播佛法。
现在僧侣在斋会上是绝对不会使用牛粪的,我们能说这违背了释迦牟尼的意旨吗?不能。因为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吃饭的规矩也得变。而不管怎样变,只要严守仪轨,发心修行,就能修成正果。就像念咒和念佛,不管你念成jie di还是ga dei,念成a mi tuo fu还是e mi tuo fo,只要心存慈悲和恭敬,就能念出法喜,念出禅悦。
精彩文章:吸血鬼 加加林 us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