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8|回复: 0

电影《满江红》故事评价和结构分析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6 18: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基本评价总结
一、时隔20多年的两座电影故事高峰
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化起跑线,年票房指数只有10亿人民币。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为市场化以来第一座高峰之作,一举拿下2.5亿人民币票房,占据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且一举跃上北美市场外语片票房排行榜第二名,取得了5780万美元的国产电影最高海外票房纪录。全球票房也达到了13亿人民币左右的惊人水平。
奠定国际大导演地位的张艺谋导演,此后再无惊人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力作问世。直到2023年春节档,《满江红》成为张艺谋的另一座创作高峰。
秘诀在故事,在剧本,无他。
《英雄》和《满江红》很像。一是受众看法两个极端,爱者骂者都很淋漓尽致,但传播力都很强,票房都很高;第二是故事很绝。《英雄》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刺秦故事,不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是讲了一个“十步一杀”的绝地武士,顺利靠近秦王身侧,却放弃刺秦的故事。《满江红》中反抗力量的计划,并不是刺杀秦桧,一呈复仇之快,而是选择极尽反讽轻蔑,留下罪人性命,背负千古骂名,为此不惜牺牲众多义士性命。三是故事结构奇崛。《英雄》有更多的中国武侠精神为底蕴的动作戏,但故事角度的三段结构,采用了“无名的谎言”、“秦王的猜测”以及“真相”三个部分逼近主题。《满江红》除了和《英雄》近似的密闭环境,毫无退路可言,步步惊心,《英雄》尚可藉由参与者想象力智力意志品质对抗,充分发散出去,衔接了武侠精神和诸多美轮美奂的动作场景。《满江红》则更像密室戏剧本杀,无法向外发散,只能凭借扎实的文戏对抗强度,在牢牢地把控戏剧压力劲道时刻不跑偏的基础上,实现五次反转。剧作难度更大。第四,场景质量完成度,都是张艺谋导演遇到的剧本里,达到水平非常高、质量非常罕见接近的两个剧本。《英雄》胜在40多场戏变化足够标准足够精彩。《满江红》胜在信息把控与类型融合更加随心所欲,文戏张力更强,但变化稍显不足,过场节奏单一且超时。
一个大导演,时隔20年,两座高峰之作,提示我们,剧本是电影工业设计环节、重中之重。
二、类型推动技术运用和场景质量构建游刃有余
类型推动指两种以上类型片元素使用手到擒来,毫无违和。类型片经验是,把不同类型偏好的观众兴趣做到最大化。最难的是,类型片经验不能自创,而是要从千百次前人实践基础上实证而来的管用经验和桥段,纯熟转化到自己故事中,羚羊挂角,不露痕迹,又可以一把把观众按在座位上。
《满江红》本质上是悬疑电影,但是我们发现,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二时段,喜剧推动是最让人惊艳的推动方式。
悬疑电影涉案片等,可以采用喜剧方式推动吗?完全可以。有两种办法可以参考。一种是彻底将悬疑涉案类型逆转成喜剧,比如说《一条叫旺达的鱼》,就是从头到尾喜剧化逆转,几乎是清一色具有喜剧性格的人物采用喜剧对撞的方式,以推进剧情,惊悚部分退居到追主题功能的第二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戏剧压力是真实的残酷的,人物应对方式是喜剧化的,通常喜剧人物要少一些。例如陈思成导演的《唐人街探案》,唐仁就是喜剧人物,与另一个真正具备神探实力的正常人形成搭档,亦庄亦谐,推进剧情发展。喜剧冲突的方式,很自然融合其中。
《满江红》情况比较接近于《唐人街探案》。喜剧人物有张大和武大人,演员能力基于剧本设计发挥到了最大。张大具有双重性格,第一重是明面上的性格,张大具有“农民的狡诘”,这就是喜剧性格原发点,第二重则是人物的道义上的智慧和深沉,这是张大的“本我”,所以张大能够游刃有余推动剧情,匪夷所思实现计划。前半段,随着反转和伏笔揭晓信息系统有序完成过程,决定主人公只能以喜剧性格示人,所以很多场景是标准的喜剧化场景,效果显著。后半段义士完美计划浮出水面,人物则已“本我”示人了。武大人是一个具有喜剧天真的不成熟喜剧性格,偏偏又要思考,又要采取行动,注定是悲剧结局,很好配合剧情需要,在必要时挂掉。武大人成为小岳岳比较自然成功的银幕形象。
特别需要肯定的是,喜剧场景在创作角度极难,张艺谋导演此前也从未有完整驾驭具有内在张力的喜剧场景的能力,《满江红》喜剧场景配合导演对文戏的信念和沉稳,取得预期的故事张力,基本还是在于剧本创作给出的基础,尤其是很多喜剧场景是三人四人桌球对抗场景,已经多年不见。
随着信息(人物身份故事主线目标)构建经历五次反转彻底明朗化,喜剧对抗逐渐转变为正剧对抗,也是必然选择。
类型之间,没有围墙,只有借鉴融合之道。
三、信息控制能力和反转力度超越密室戏剧本杀限制
密闭空间戏是限制也是机遇,剧本角度需要超强能力。把密闭空间的戏写宏大,完全靠文戏的内在力量,在导演习惯驾驭的中国武侠动作美学和矩阵压迫感受到限制情况下,《满江红》完全凭借信息控制能力和反转力度让故事内涵在密闭空间压抑下实现爆炸增量。
伏笔揭晓是作家级别编剧的必备能力。《满江红》之所以可以称为作家级别编剧原创作品,对伏笔揭晓的驾轻就熟是一个重要指标。故事开始于主人公明面压力,在解决不可能完成的的任务过程中,步步惊心,处处伏笔,伏笔揭晓技术成为最具有场景推动适应能力和最经济、最不用处理前史和原委结构难题的最管用的方法,得以一口气在封闭空间里,逐渐实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完美计划。
小道具相当于故事渔网之纲。很多故事善用关键小道具,都如数家珍可圈可点。《满江红》中,密信和红樱桃以及武大人的佩刀等等,都在结构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锁扣,起到了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的戏剧和情感带动作用。
五次反转显示作家级编剧极致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五次反转围绕人物身份、任务难度、历史大面貌真实感还原需要展开。第一次反转是张大与车夫丁旺接头,完美计划露出冰山一角;第二次逆转是张大与假瑶琴在柴房的对手戏,人物塑造因此出乎意料上了一个台阶,情感与大义,激活第一次移情效应;第三次逆转是反派阴谋升级,瑶琴刺秦桧失利(也是完美计划一部分的重要伏笔),何大人开始收网;第四次逆转是男主面临身死,将冲击戏剧高潮任务交付孙均,出乎意料,匪夷所思;第五次逆转是真秦桧现身,扣上了《英雄》“杀与不杀”历史哲理创作意境。
这五次反转,应了编剧理念,永远推翻第一个出现的场景套路,追求新追求极致,不轻易放过自己,才能抓住观众。
四、咬定青山——主人公张大持续的推动能力
咬住压力不松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含腾量。不是有沈腾就有戏,而是剧本真正让沈腾成为优质故事推动者的时候,“含腾量”才会成为一个真实的衡量指标。
纵览整个故事,作为“小人物大智慧”的沈腾推动故事的决心和信念,在编剧意识里,是坚定不移的;即便是有时候有些场景看上去可能有些“刻意”,但是主人公就是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而存在的,必须具备足够的喜剧能力、哪怕是装出来的喜剧性格、坚定的意志和足够的智慧。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满江红》创造了中国电影优质故事里,“接力主人公”现象,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案例。受到故事设置的限制,有时候一个主人公无法持续完成故事推动。例如韩国电影《7号房间的礼物》,主人公是一个被冤枉陷害死刑犯,中途会被执行死刑,沉冤昭雪的戏剧任务,自己无法完成。故事采用主人公女儿长大之后,利用模拟法庭还原真相;在主人公入狱之后,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监狱科长被主人公人格所感动,暗中帮助主人公,也会成为推动者之一。
《满江红》的情况是,抗金义士的完美计划需要以张大的死,骗取秦桧信任,让另一个接力主人公顺利靠近奸臣,实现“刀架在脖子上”让罪人当众以领诵满江红诗词的方式认罪。做法堪称大胆前卫。孙均以令人信服的内心转变方式,继承了义士们的遗志,作为单一男主的张大,在完成第二幕低点构建之后,依然会妥妥地保有满满的“含腾量”,一点也不会受到影响。
五、核心设计的文化基础和主题普信度
这个问题好理解。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于金;岳飞抗敌,遭到以秦桧为前台人物的朝廷构陷,壮志未酬身先死,对于一个历史厚重绵延不绝的顽强的民族族群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一个会传承于血液里的普世大义。
无论是满江红的千古绝唱,还是岳王庙前的秦桧跪像,都是文化符号级别的遗产。《满江红》故事核心主线,基本是不用大规模铺垫的深入人心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满江红》只是用了一个铺垫段落,就进入故事正题。
我没有看出故事含义中,有任何一笔是替秦桧洗白的;相反,让假秦桧在三军面前以领诵《满江红》的形式开认罪新闻发布会,留下真秦桧背负历史骂名,虽说对有些观众而言,高潮戏显得略有不满足,但其实普信度角度,已经精准击中大多数人的内心。
六、略显变化不足和过场节奏单一带来一定影响
张艺谋导演自我否定了一镜到底的想法,是非常理智的。
故事整体角度,第三幕完成度略欠缺,场景数量正题缺少4场戏(或一个积累段落),时间却较大幅度超时(一两个小时为正常时间线长度),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在院子里穿错行走的过场戏是否会在满足形式感的同时,挤占了正常电影结构的宝贵的发动机做功时间。或者顺便打个比方,穿梭行走如果是不做功德怠速状态,少量使用时节奏变化需要,使用太频繁,是否会显得单调?
不得不说,春节档的硬需求和加持力量太强大了,如果放在一般档期,可能影响会更明显些。
第二部分:电影故事结构详尽分析
一、一个时辰查密信
1、使臣遇刺
金兀术给奸臣秦桧的密信丢失,张大和孙均牵涉其中(张大是孙均的亲戚)
2、破例带张大见秦桧
唯一可能追查案情的嫌疑人
3、张大领命:一个时辰查到密信  00:8:35
压力锁定张大,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立,查到查不到,都是死。
故事利用一个小段,高效完成铺垫和压力锁定。假定张大被动卷入,毫不知情,必须自证清白,给反转打下基础。第二段就可以进入第一幕推进了。
场景对抗性强,边界分明,层次清晰,主人公推进故事解决问题造就了一开始就节奏分明。
第一幕
二、指认王统领
4、孙均张大分析案情方向
线索指向舞姬
5、审瑶琴
瑶琴口风紧,何大人武大人出现,场景内出现冲突升级转折现象。何大人杀柳燕以警瑶琴,逼迫瑶琴讲出更夫打更时间不对新线索。场景质量较好。
6、指认王统领  00:19:18
更夫指证王统领,并拿出贿银证据,王统领暴怒欲杀更夫,被孙均抢先杀死。线索断。
三、射杀更夫
7、贿银有假
孙均升职在先,张大发现疑点在后,故事发展出现新方向。还是张大想出新点子,产生标准的场景推动力。
张大塑造依据是“农民的狡诘”,天然具有喜剧性格,张大的推动是标准的喜剧推动,对兴趣吸引加分明确。
8、武大人给更夫“兜底”
武大人是另一个喜剧人物,是一个能力不足无法自保的喜剧天真人物,越是自信满满,越是主意多,就越是具有喜剧性,越是引导他走向悲剧。
戏剧场景最好的境界,是桌球推动,多个喜剧人物和正剧人物在一个场景里互动,效果非常好。更夫说出金人是他杀的,要带大家去找密信。
9、射杀更夫  00:29:40
更夫丁旺说假话,近身拿到武大人的佩刀,绑架张大要快马逃亡,情急之下,孙均射杀了丁旺。线索再断。意味着张大境遇更加险峻。并越来越把孙均卷入其中。这些都是吊挂的伏笔。对孙均产生疑点,深一层意思是让孙均无路可退。
四、线索锁定伙夫
进入第四个段落,故事试图缓和并改变节奏方式,回避单调。
10、先砍个金人垫背
突发事件,金人使臣随行官员闹事,很棘手,如放任将会影响秦桧与金人已经约定的会见,直接影响所有人命运。孙均束手无策,张大抱着线索已断,横竖必死的想法破釜沉舟,一刀斩杀金人。
11、张大的金蝉脱壳计
事关重大,张大等直接面对秦桧。为保证秦桧与金人的会面(来此大院的目的),张大提出金蝉脱壳办法。
秦桧反应超出预期,以所养御赐怪鸟来历,说明自己特别在意名节,要张大继续查。看似秦桧看高张大,但死亡命运并没有解除。
场景在节奏方式变奏之后,得以继续沿着原有方向深化。
12、锁定伙夫  00:37:42
孙均与张大起冲突,对白吊挂的前史,让主人公性格塑造开始丰满。
张大突然想起丁旺说过想再吃一次宰相府的餐食,新线索出现。第一次反转出现以后,观众会明白这都是男主计划的一部分。
五、何大人的苦肉计
13、接头与托孤
经历四小节积累,故事出现第一次反转。所谓反转,主要是人物身份动机原委真相的反转,除此之外,无法构成强大有效的反转。被大家称道的《看不见的客人》只有一次强力反转,就是受害人的母亲假扮律师去的关键证据的身份反转。《满江红》出现了五次反转,是递进式的,创作难度比较高。本以为张大是弱小的受害者,结果初步显示,张大是强者,是主动实施计划的人,有足够的能力。
张大借调查与车夫刘喜见面,刘喜抱着必死信念,托孤张大。
信是揭晓也是连续伏笔,关键小道具。证明使臣遇害是反金义士所为,借此次秦桧见金人机会,有一套完整计划要实施。计划是什么,如何实施,有何关键妙处,就是连续反转的强力线索。
14、密信是证据
张大与孙均对手戏,确认在一条船上,制定攻守同盟,还是张大主动推动。
何大人院子里发出焰火,形成场景出口。
15、何大人的苦肉计  00:54:11
丁旺刺杀何大人失手,何大人为找同党上演苦肉计,要在场的张大、孙均、武大人刀刺丁旺,以辨真假。
这里也是何大人执行秦桧计划的伏笔,放长线钓大鱼。
六、保住瑶琴就保住了信
16、张大崩溃
情绪戏,张大承受连续压力之后的正确反应,宣泄到位。桃丫头给了张大一颗樱桃,转变了张大情绪。
武大人出现是新变化的钩子
17、谁先看信?
三人密谋戏,实际上是标准的多人喜剧场景,三角对抗形态令文戏张力很好
第一层,武大人身份身份揭底说明来意
第二层,武大人逼孙均交出从何大人那里偷的信,张大假装毫不知情,抱怨人人都有小算盘
第三层,看信,标准的喜剧手法桌球戏
第四层,谁能看懂金文?获得出口,舞姬瑶琴懂。
18、瑶琴就是信  1:06:38
层次依旧很好。瑶琴只说出信是金兀术(完颜宗碧)写给秦桧的,但内容瑶琴没说,直接吞下信(重要伏笔),瑶琴就成为唯一知道信内容的人,因此可以不死。
这场戏称为大段落节点戏的原因,是因为,无论从明面上的文本意思来讲,张大等承受1个时辰找到信角度讲,如果瑶琴说出了信的内容,必死无疑。瑶琴死了,信内容曝光了,张大孙均等都会死。这是张大等代表的反金义士秘密计划还没浮出水面角度,保命角度说,获得阶段性胜利或者说缓解缓和;而从张大等的秘密计划角度,历经波折,多次面临翻车勉强保住性命,得以顺利继续进行,是更深层的胜利。两个角度看,明里暗里,都是正价值出现,第一幕有理由完美实现。
时间角度略晚一点点,场次角度刚刚好。更重要的是,还是张大努力推动,完成了节点戏,从第三场戏形成压力劲道,完好维持了结构形态。
第二幕
七、武大人的调包计
19、离间
张大吓唬孙均,偷信的事说不清楚,难以自保。孙均为了转嫁怀疑,找到何大人说信是武大人偷的,让何大人把消息传给了秦桧。秦桧否认武大人是皇亲国戚,命何大人该怎么查怎么查
20、逼宫
何大人逼武大人交出瑶琴。四人对抗戏。底是瑶琴已经不堪压力上吊自尽。线索再次中断,向下转折点形成,明面上看,形式对张大等再次严峻起来。
何大人一声“开膛”,形成出口。
21、武大人的调包计  1:20:06
武大人鱼目混珠,青梅换瑶琴,企图蒙混过关,自然暴露
张大分析出瑶琴可能在哪,获得了新的动作方向。
八、何大人的游戏收尾
22、柴房里的逆转
前半段以谁进柴房为冲突垫层
后半段形成第二次反转,揭示“瑶琴”真正身份是张大妻子,刺杀秦桧计划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颗樱桃形成感情戏份,第一次准移情点出现,戏写的漂亮
23、赌不赌?
瑶琴被何大人带走,张大说服武大人相信他的预测,给瑶琴利器,助她刺秦桧,以便将瑶琴带走面圣
24、何大人游戏收尾  1:38:39
假瑶琴刺秦桧失手,原来秦桧早有准备,何大人的欲擒故纵游戏收尾,形成明面上的第三次反转。借假瑶琴威逼张大就范,株连孙均收监,刺杀武大人嫁祸张大,一石三鸟。
实际上,让何大人和秦桧以为自己妙计得逞,也是张大等爱国反抗力量的总体计划的计中计。
秦桧要张大、孙均、瑶琴留下,形成新转机,剧情得以向纵深发展。因此这里并不是故事的最低点,没有到山穷水尽地步。
九、瑶琴舍身杀何大人
25、逼供
再施苦肉计,逼迫孙均严刑逼供张大,灌醋,刀剮张大背部“精忠报国”刺字(此处亦是伏笔),侮辱张大的女人,张大被迫招供,说这封信不是金文,是汉文。但何大人假设张大没看过信,过渡到下场戏,再审瑶琴。
26、再审假瑶琴
何大人威逼利诱,说张大已经招供,许以保全瑶琴性命,要瑶琴给他背信。瑶琴推测何大人是想要抓住秦桧把柄,并把自己当作人证,以报复张大为由,要求见张大。戏写得好。
27、瑶琴舍身杀何大人  1:53:15
瑶琴身死,何大人亡。张大的计划已经完全浮出水面,难题依然无解。张大、孙均都按秦桧指令收监。
张大人还在,故事角度,还没抵达最低点。
十、本相就是要你写出这封信
28、最后一步棋是你!
张大和孙均对手戏十分精彩。张大本是孙均亲戚,孙均原本不是反抗力量成员,一路裹挟而来,亲眼所见丁旺、刘喜、瑶琴之死,也看到了秦桧指使何大人作恶,内心砝码已经开始倾斜。留刺字伏笔非常棒!而从反抗组织计划角度,非常绝,置之死地而后生,形成第四次出乎意料的反转。明明主人公路已经走到尽头,无计可施,却迎来柳暗花明希望。我们称之为第四次反转,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29、传话
秦桧知道了孙均看过了信,前来赴约。
30、本相就是要你写出这封信/我赌你背负天下骂名
张大折笔刺杀秦桧,孙均依计“反杀”,护住秦桧,张大死。这一笔很绝,狠到了家,但只有如此,反抗组织计划才能得以继续实施。这里看似主人公已死,故事来到了最低点,假结尾效应突出,第二幕礼成!
第三幕
十一、全军复诵满江红(高潮段含尾声结局)
31、荣升总管
过场戏,孙均荣升,得千金。
32、破釜沉舟
飞鸽留信是很绝的最后一骗,孙均早已背下金人信件全部内容。
结构上很绝的是,孙均称为张大的继任推动者,观众可以无障碍接受主人公转换的不常用险棋,原因就是一开始就把这个局外人裹挟进危机事件,顺利成为计划一部分,不二的后继主人公。换主人公推动而且被观众接受的案例,我只见过《7号房间的礼物》成功过,比较难。编剧做到了。
杀保镖,形成刀架秦桧脖子的危机点,高潮戏呼之欲出。
按惯例,第三幕进入高潮戏段落之前,最好有一个精彩的积累段落,拳头缩回去,打高潮会更加有力。记得《英雄》是标准的两段落第三幕,形成两重戏剧高潮。
33、全军复诵满江红
情绪情感高潮戏,反抗组织计划全部呈现,有些观众可能感受不到高潮戏,因为它没有动作性高潮那么炫,但内生张力是很强大的。第一是完美踩中民族文化心结,整部戏力道,在岳飞抗金遭受陷害,明心志千古绝唱《满江红》上,正中靶心,力量强大,妇孺皆知。第二是和《英雄》刺秦故事的“以弃带刺”,实现全民族族群角度利益合理化抉择,实现英雄在实力和精神角度的最高境界,无名在十步一杀随后关头,倒转剑柄,成就千古传奇。满江红何尝不是如此,历史神还原,故事奇境界,以不杀将历史罪人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这绝不是洗白,而是极尽反讽,嘲笑,轻蔑和奚落,够狠,够力!
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背诗词,让文戏升格为高潮戏,请问几人可以做到?
十二、留你这个奸臣活在世上背负千古骂名更重要!
34、假秦桧自尽
借假秦桧之口,背诵满江红,不仅真相大白,而且刺激真秦桧现身,也可以看作是第五次意想不到的反转
35、留你这个奸臣活在世上背负千古骂名更重要
已经说过,满足了历史题材故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
36、全军再诵满江红
虽是第二重高潮戏,但也显现出第三幕处理,缺少更好的办法
场次略少,最好满足40场戏以上变化。所以前面说,高潮段之前,少一番戏剧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