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也就是知行一体。
做到这两点,就可以致良知了。
无论是内求真理,还是知行一体,都离不开实践。
可以说,实践精神才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2.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
与其坐等恶化,不如主动出击。
等“绝对正确”,不如边走边改。
王阳明认为,人只有经历了错误,走回正轨的时候,心里才更通透,之前对圣人之道越隔膜,认识到错误之后,就对圣人之道越亲近。
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哪怕是走错了路,那也是收获。
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
这样才真的失去了获得真理的机会。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
知和行有着很大的分别,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意义。
不要等自己老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徒留遗憾,岂不伤悲。
每个人都会经历顺境和逆境,身处顺境不能骄傲自满,安逸享乐;身处逆境不能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最为重要的。
3.内心强大之人能够耐住一时的寂寞,心怀远大的志向,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他坚信上天自会赐良机的!
除了内心的强大之外,还必须要懂得“三个放下”:
放下懒惰 放下固执 放下面子
顺境时学会未雨绸缪,逆境时学会反省自我,如此不忘初心,必定会有回响。
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没有自信心时,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什么事都不敢做了。
想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敢于失败,树立自信,只有不断的失败才能总结出经验,才能成功。
4.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今日事今日毕,我爱工作,工作就是休息。
第2天做就跟第1天做的心情等都不一样了。
如果认定了,自己选择了自己的路,就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仅是你事业的路,也是你人生的路。
5.修身 身体健康
运动养生
饮食养生
药物养生
修心
积德
静心
仁爱
爱自己
爱家人
爱别人
孝敬父母
必备品德:
诚信
勤劳
修行 行为
修性 情绪
6.自我实现的阶段:
认同感,认同感成就使命感。
1.追求进步,不追求表现
做一件事如果是追求进步,那就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别人的眼光。
2.不责备自己和别人
不责备,不仅是不责备别人,更重要的是不责备自己。
《道德经》给我们展示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世界,它告诉了我们另外两种可能:
损会带来益
益会带来损
7.静坐减少欲望静心。
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不可以改变,但是可以引导。
不要迷信从前的经验,世间瞬息万变。
第一位攻心。
8.为成为圣贤而读书。朱熹理学格物致知。
圣贤之道在明间在心学
儒家孝, 在人性上看透佛教的弊端。佛教是避难所。只有放弃才能得道,圣贤在儒家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成为圣贤。
9.实用心学大师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人的力量来源于心灵,永远来源于心灵。
人人都不是怕死,是对生的眷恋,对理想没有完成的遗憾。
遇到问题问自己:
如果一个圣人在我这样的环境,他是如何做?圣人只是适应环境,没有改变外部环境。
圣人之道,物性自足。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朱熹的格物致知圣人如何从困境中超越出来?心有良知心即理 ,不需要外求。
孝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学问 ,心上安宁。
让父母心安 ,身心平安。
立志成为圣贤决心 勤学 改错 择善
提倡静坐,把心沉下来。
10.知行合一
实践验证心中的天理
存天理去人欲
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圣人,变成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圣人。
心灵自由是人生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