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 莫名其妙地又火了,年前已经火了一把了,当时这玩意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和贠勤一起倒腾了海外手机号注册OpenAI的ID,又搞了可以调用到微信群的API,让群友们体验了一把。
每次在惊叹它的算法和训练水平的时候,都会想到下图:
每每想到这么好的东西不是我们研发的时候,都心如刀绞。好玩是好玩,不过,也就那样吧。这次又火了,大概率是资本的助推,以及互联网造概念的势能叠加产物。先说我的观点:OpenAI 公司厚积薄发的产物,将会有诸多领域不断运用,这是技术革新的必然发展过程。目前国内突然喷涌炒ChatGPT概念,基本都是炒概念,技术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不大可能会有同水平国产产品出来,如果有,早就会有吹风了,技术突破从来都是引爆热点的喜事,不会等到蹭热点。人工智能是方向,但取代人脑还为时尚早,不必惊恐,应对技术进步欢欣鼓舞,但是也应对泡沫加倍小心,元宇宙就是例子,吹的那么热闹,然后呢?咱不是从业者,谈这个可能比较片面,从一些从业人员的发言,咱们来感受一下。
有一位百度的资深人士在谈到ChatGPT的时候直言“没有兴趣”,言语之间,五味杂陈,我刚才说过,这东西的技术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不大可能会有同水平国产产品出来,如果有,早就会有吹风了,技术突破从来都是引爆热点的喜事,不会等到蹭热点,百度虽然一直在搞人工智能,但是好像并没有杀手级应用出来,甚至是现象级的应用也没有,百度要加油了。有一位人工智能企业的创始人说:面对ChatGPT的惊艳表现,心痒痒也迷茫,失眠了。这个好理解,技术前沿遇到任何新鲜事物都会激动又忐忑,兴奋的是技术突破,忐忑的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不知道徐小平是否再搞一个三点钟ChatGPT微信群,就像当年搞三点钟区块链一样,哈哈哈。国内某厂商的大模型技术总监坦言:ChatGPT从回答的逻辑性和完整度上都远超国内大模型,国内大模型的答案带有明显的拼凑感,夹杂着不少主题之外的胡编内容,而且,在回复速度上,ChatGPT也领先一截。从事数字人研发的特看科技CEO:目前全球还没有能跟ChatGPT抗衡的大模型,业界共识是差距在两年以上。国内先不谈弯道超车,趁早追赶反而是更重要的。
虽然一些人工智能资深人士认为,在ChatGPT所涉及的技术上,中美是“平级”的,但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在黄大年茶思屋的讨论中坦承,中国在技术上还是有差距的。其中一个是基础模型本身的差距,虽然我们训练了很多万亿模型或者是几千亿的模型,但训练的充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估计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模型能吃GPT那么多数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提到,在GPT-3之后,OpenAI所有的模型都没有开源,但它提供了API调用。在这个过程中,它干了一件事,就是建立起了真实的用户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它非常重视真实世界数据的调用,以及这些数据对模型的迭代。当然,在此过程中,它也养活了美国一大帮创业公司,建立了一个生态。“你看我们国内的大模型研究,是A公司训练了一个,B公司也训练了一个,打个广告就完了,模型开源,你爱用不用。至少目前还没看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把数据和模型的飞轮完整转起来。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赶超ChatGPT的难点。”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业界人士都提到了算力问题。由于GPU芯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算力已被卡脖子了。即使国内头部公司,从算力上跟谷歌等相比,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有业内人士称:从数据质量来说,整个互联网的中文数据质量,相比于英文还是有明显差距。“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做中英文不同语言之间的数据互补。”几乎所有受访人士都提到了OpenAI这家人工智能组织,所体现的纯粹创新精神和长期主义。“其实从原理和方法看,他们所做的东西业界都是了解的,倒没有说什么是美国做得了、我们做不了的。”但像OpenAI和DeepMind,他们可能是业界唯二的两家机构,无论在创新性、投入、决心,还是在顶尖人才储备上,都是一如既往坚持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但里面可能已经有很多失败的尝试。”有资深AI从业者认为,在看不到前景和没有明显效果的阶段,OpenAI非常坚定地做了投入,相反国内倾向于在技术出现突破后,快速追随。“国内大家第一步想的是,我们现在怎么用起来,但在不能用的时候,人家就在长期投入。”“这件事其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真的需要有足够多的钱,有这么一帮热血的人才,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这样持续积累发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黄民烈称。最近一段时间,业界也在讨论中国企业能否超越。围绕业务,尤其是国内的场景,是有超越机会的。在局部应用中开始超越,这也是业界的共识。………………………………
说正事。
今天继续向下调整,金融、地产、酿酒、家电、有色板块全线砸盘,这指数还能好得了?科技题材股是不带指数的,游资自己拉着玩,所以注册制的科技题材股才敢动不动就20cm,到目前为止,注册制就剩下咱们前期预测的创业板科技题材了。前几天再怎么样,都在10日线上活动,今天收盘跌破牛熊线,没能收复,调整还将继续!前几天咱们说了,A股就是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虽然你没赚到钱,但是你学到了Chiplet概念、Web3概念、DRG-DIP概念、AIGC概念、ChatGPT概念等等,刚补习完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地理知识,游资又炒人工智能、元宇宙了,热度才刚退却,又开始炒ChatGPT,还得恶补一下英文,才能懂啥意思。炒个股,太难了!1.禁酒令。
这事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没啥意思,我们单位节前也开展了禁酒令,这是十八大以来的常规动作,没啥稀奇的,这次中纪委发生,整个赛道又被吓蒙了,别害怕,怕啥,白酒几千年了,还能被一个禁酒令给吓到了?你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事,正因为酒是合法的毒品,所以才要禁酒令,要不,怎么不禁止学习呢?是吧,这正说明了这个赛道的可持续发展性。2.经济发展。
三年下来,都很难,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继续以扩大全社会债务的方式发展经济,接下来将要面临的是无法想象的债务炸弹轮流爆炸。
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没有过我国这种全国举债模式,尤其是城投债,可以研究下,简直就是大隐雷。
因此,此前的任何一种对危机后果的预测模型,都不足以模拟我大中国的债务炸弹轮爆之后的后果。
我国一直以来的经济核心特征,毫无疑问就是“投资驱动”,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产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真真正正的拉动了经济建设。
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所谓投资驱动,本质上就是建设驱动,因此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建筑行业:12万家的建筑企业和5千万的在册就业人员(事实上远远不止5千万)。
我们单位主管建筑,我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还有点发言权。总体来说,目前建筑行业发展十分畸形,将杠杆做到了极致。
到今时今日,仍然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养着建筑工人,几乎所有的建筑工人全散布在包工头手里,临时需要就打电话摇人,叫过来用一下,工资一年结一次,平时只需要买点粮食养着工人就好。
而且,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购置施工机械,全都是需要的时候租几台,甚至连打印机都是租的,一年结一次租金就行。
整个行业流行的就是所谓轻资产高负债模式。行业现金流的维持全靠工程款的年底逐级及时结算。但凡有一个结算环节跟不上,整个行业都得坍塌。
这么说吧,但凡一个行业以轻资产为荣,那唯一的可能结果,就是整个行业整体走向灭亡。绝无其它可能性。
2018年全国经济普查,建筑行业的整体流动负债141758亿,注意这只是流动负债,也就是短期借款+经营性债务,还不包括长期借款,但是全行业的净资产只有74762亿。也就是但凡工程结算环节稍微出点问题,把整个行业的净资产全卖了,也只能还掉流动负债的一半。
玩轻资产高负债玩到这种程度,对我国“投资驱动”型的根本经济模式来说,唯一的形容词就是:经济的高楼大厦全建在蛋壳上,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2022年房地产扑街,工程款结算不出来,建筑企业排着队破产,光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就破产了100多家,以前名震天下的建筑南通系全军覆没,全部破产。
2022年下半年,受遵义事件影响,城投债净融资量连续数月都是负值,基建工程的结算率随之剧烈下降。这一后果必然在2023年表现出来。所以,接下来我国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还能不能维持下去,整个建筑行业的经营模式是不是要整体打破,血洗,再重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严峻的问题。
不过除了我个人忧心忡忡,至今没看到任何对策性的研究就是了。
我老乡任泽平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他也不敢提这事,他甚至是忙着去呼吁建议把生育年龄降低到18岁,都不敢提一下这事。
3.国美很有意思。
国美很有意思,年前混到发不出工资。挺感慨的,黄光裕坐牢十几年,这么大家业,他媳妇杜鹃帮他一直守得稳稳的。
那些年,又是淘宝和京东拼电商拼的风起云涌,又是苏宁张近东这样的野心家四处出击,整个世界都变了天,但是也没能奈何的了国美。
国美始终像个安静的美男子,处变不惊,没啥花活和口号,本分事没有奇迹,但钱也没少挣。
缺位的老大,还为集团提供了一个真切又虚无的希望和故事:大家都在等着那位传说中的王者归来。
然后,王者归来了。
曾经的黄首富回来后,放下狠话,要用18个月重回巅峰。
然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又是打扮家、又是真快乐、又是折上折……
新业务各个都宏图大业,战略深远……
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业绩跌深谷。
终于,终于把那点家底造没了。
唉,国美真是个寓言般的故事啊,耐人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