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3|回复: 0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0 18: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评曹操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24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毛泽东
来自: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可谓家喻户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常成为评价曹操的主流观点。
毛泽东读《三国志集解》评: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魏书·武帝纪》记载了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下“唯才是举”征贤令一事。该令的主要内容是曹操叙述征战经历和内心活动,表明自己绝无取代汉室的想法,并决定让出封地以消除世人误会。
学者卢弼在其《三国志集解》中对此做了大量修正,又引用了一些别家评语,对曹操提出了诸多责难。诸如,曹操在令中嘱咐妻妾,自己百年之后,无论她们嫁到何处,都要向他人表明自己绝无叛汉之心。卢弼认为这番话“为奸雄欺人之语”。
又如,曹操在令中说自己不愿放弃兵权,“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这是为后世子孙打算,也是为汉室国家安危着想。卢弼说曹操这是“肝鬲至言,欲盖弥彰者也”。
再如,曹操在令中说自己打仗“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通‘擒’)大”。卢弼又列举曹操在汴水之战、濮阳之围、清水之难、乌林之役、潼关之困的种种败绩,说他“志骄气盈,言大而夸。”由此可见,卢弼在评价曹操的问题上,过于偏颇。
毛泽东读到此处时,写了这样一段批语:
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毛泽东为什么说“此为近之”
从这段批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不同意卢弼的注文的。他摘用“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一句来说明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卢弼的失当轻言,为曹操正名。
祢衡是东汉名士,负才学而狂傲不羁。孔融仰慕其才华,便将其引荐给曹操。曹操多次想见他,他却称病不见,甚至大骂曹操。曹操敬其才学,不忍杀之,便把祢衡遣送给刘表。
一开始,刘表还非常尊重祢衡,予以重用。但后来逐渐受不了祢衡的轻狂,便将其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任秘书。祢衡最终因“出言不逊”为黄祖所杀,年仅26岁。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78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祢衡击鼓骂曹
对祢衡的遭遇,唐代诗人李白非常同情,曾写下一首《望鹦鹉洲悲祢衡》予以凭吊。诗曰: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蚁观一祢衡”意为曹操虽然雄才大略,祢衡却视之为蚁类而轻视他。毛泽东认为,曹操经略天下,功勋卓著,而祢衡虽负才学,却桀骜不驯。卢弼的这篇注文,与当年祢衡骂曹操的傲慢轻狂甚是相似。所以,毛泽东说“此为近之”。
客观评价曹操
毛泽东看问题、评价人历来主张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曹操,亦是如此。
他曾多次赞颂曹操的文韬武略。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河南新乡视察时对安阳县委书记陈春雨说:安阳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啊。曹操这个人懂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毛泽东非常喜欢曹操的诗词,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他甚至还写有《浪淘沙·北戴河》来凭吊曹操。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9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1954年 侯波/摄)
在褒扬曹操文治武功的同时,毛泽东对他的不足也不避讳。他对曹操未能及时进攻四川以致让刘备能够休养生息的做法提出异议,对赤壁之败中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的做法认为不妥,留有“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的评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诗词集[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1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冯蕙主编;陈晋,李捷,熊华源,吴正裕,张素华副主编. 毛泽东年谱 1949-1976 第6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12.
4. 俞平伯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12.
图片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中国摄影杂志

作者:曾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编:小林
网编:侯洁英
监制:方丹敏
文:张国刚曹操(155—220)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他很奸诈;而《三国志》中的他,形象就比较正面了。至少在唐玄宗时代,李隆基少年时“以阿瞒自许”。不是正面形象,谁会以他自许呢?
曹操的心结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结是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嵩本姓,权威史料《三国志》只是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吴人作的《曹瞒传》说“嵩,夏侯氏之子”。在重视名士和家世的东汉末年,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曹操无疑会背上些包袱。
在东汉末年的宦官贵戚中,曹腾为人总体上是比较收敛的,曹嵩为人也很谦卑低调,虽说花钱买了一个太尉,但在官场的人缘一直不错。曹操青少年时期的生存环境是这样的:一方面衣食无忧,家境物质条件优渥;另一方面,曹操精神上有些自卑。桓灵时代,士人名士与宦官势同水火,两次“党锢之祸”,加剧了二者的矛盾。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曹操,不能不产生影响。作为宦官养子的后代,曹操心中不会没有阴影。官渡之战中,陈琳替袁绍写的讨伐檄文,是这么骂曹操的:
意思是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中常侍之一,与左悺、徐璜这些妖孽,贪得无厌,兴风作浪,伤害百姓。父亲曹嵩,不过是一个要饭的孩子,被曹腾收养,通过贿赂,买得官位,盗窃权位,擅作威福。这种话从曹操曾经的亲密朋友袁绍嘴里说出来,至少说明了“正牌”名士心里的看法。只是在翻脸之前,袁绍他们不说而已。
曹操是个很要强的人,诗文一流,文韬武略,这源自其天赋,更依靠他的努力。从曹操的交游圈看,他始终注意结交名士。最亲密的朋友中,袁绍就是大名士,张邈也是名士圈里的“八厨”之一,何颙与名士郭泰、贾彪交好,为李膺、陈蕃器重。显然,他最在乎的就是与这些名士结交。桥玄是大名士,很欣赏曹操的睿智,对他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即许劭(150—195),以善于品评人物著称。于是曹操去拜访许劭,“子将纳焉,由是知名”(《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语》)。其实,许劭只比曹操年长五岁而已。
曹操对名士一直很仰慕。大学者、大名士蔡邕(133—192)是他的长辈,曹操常向他请教书法和文学。公元207年,曹操将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从匈奴赎回。蔡文姬在匈奴已经生活了12年,还留下了两个儿子。曹操的这份情怀,显然是来自与名士蔡邕交往的记忆。175年,蔡邕为“熹平石经”书丹之时,曹操只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对名噪京城的蔡邕,一定是十分敬仰的。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68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熹平石经残字,辽宁省博物馆藏
可是,曹操是做不了名士的。晚年的他曾谈到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誉。”(《资治通鉴》卷六六,汉献帝建安十五年)真正的名士行为,是拒绝入仕,千呼万唤始出山的。比如袁绍,为父母守孝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琼)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与诸黄门(宦官)议论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后因叔父袁隗敦促,袁绍才应召入何进大将军府任职。
曹操第一次出来做官,为洛阳北部尉。在任时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棒杀违犯宵禁令的宦官蹇硕的叔父。他还有过暗杀张让的举动,但被对方发觉,幸而脱险。曹操曾上书朝廷,指斥宦官,为被宦官杀害的陈蕃、窦武鸣冤叫屈,说他们正直而被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言辞剀切。所有这些行为,完全是名士做派,意在表示他与宦官划清界限。
黄巾起义之时,曹操年届而立,因讨伐有功,任济南相。这是一个相当于二千石的官职。曹操对于治下的十几个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革除弊政,废罢淫祀,绳治贪渎。朝廷征调他出任东郡太守,曹操却感觉到了背后的凶险。其时“权臣专朝,贵戚横恣”,他发现,靠模仿名士的做派,靠治理政绩的辉煌,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恐怕连命都会丢掉。“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实质是辞职不干了。“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既然按常理出牌不行,曹操干脆辞去地方实职,以虚名的“议郎”,托病归乡里,边读书习武(弋猎于古人为习武),边思考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以睿智知名,“少机警,有权数”,他不仅取得了公认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钻研武学,身手了得,“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他于所览的群书中,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什么叫《接要》呢?我想,曹操不仅是摘抄要点,而且有连缀诸家、自出机杼的内容吧。这在汉末乱世,就派上了用场。桥玄欣赏曹操的,也正是这一点。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60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许劭不愧为知人,他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时势造英雄,汉末的乱世,给了曹操不按常理出牌的机会。
曹操的智慧曹操的机敏睿智,首先表现在大事上不糊涂。灵帝末年,冀州刺史王芬与曹操好友许攸、陶丘洪(与孔融、边让齐名的名士)等,谋废皇帝,而立合肥侯(具体人物不详),身为议郎的曹操反对。他说这种危险的事情,“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可是,你们有伊、霍当年的条件吗?他们当年能成功,不仅仅是“怀至忠之诚”,而且“据宰辅之势,因秉政之重,同众人之欲,故能计从事立”。你们呢?“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以危乎!”(《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灵帝中平五年)结果证明曹操是对的。
灵帝死后,袁绍劝大将军何进尽诛宦官,甚至要召外军进京,以胁迫何太后同意。曹操当即指出:“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灵帝中平六年)曹操主张用司法手段绳治宦官,而不必假手外军进京。事实证明,曹操又是对的。曹操能审时度势,于此可见一斑。
关东军讨伐董卓,袁绍为盟主,曹操对战争态势的分析,无疑是很专业的,但袁绍不听。董卓劫持汉献帝西逃,真正拿出自己的血本,真刀真枪与董卓拼命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的勇于勤王,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后来汉献帝身边的董昭等人,首先联络曹操迎护救驾,这应该是一个原因。此前,袁绍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刘虞本人不敢,曹操也坚决反对。显然,在这一系列问题上,曹操的判断力都惊人的准确。
曹操命运的第一次大转折,是公元192年,出任兖州刺史。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于黄巾余部,州政无主,陈宫、鲍信、张邈都看好当时担任东郡太守的曹操。东郡太守这个职位虽然是袁绍表授,但这块地盘却是曹操击败黑山军而占有的。在兖州任上,曹操打败青州黄巾余部,“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青州兵”(《资治通鉴》卷六〇,汉献帝初平三年)。这可是三十万军队啊!此后,让这些军人的家属(他们本来是农民)屯田种地,曹操获得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从此,曹操才有了打天下的资本。
这个时候,曹操才38岁,未届不惑的他一举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地盘,有队伍,有人才(荀彧等谋士),大约有些飘飘然。曹操想接父亲曹嵩来兖州团聚,没想到,曹嵩在路上被人杀害。凶手的背后,居然有徐州牧陶谦的影子。
曹操怒火中烧:一是杀父之仇必报,二是吞掉陶谦势力是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于是,为父报仇的正当性和吞并徐州的利益驱动,使曹操大张旗鼓地兴师问罪。手握三十万青州兵的曹操,在利益和仇恨的双重作用下,直扑徐州,烧杀抢掠,鸡犬不留。就是这个时候,后院起火,兖州背叛了曹操。这是在194年,挑起这次事变的人是陈宫。陈宫、张邈等迎吕布为兖州牧,抄了曹操的后路。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1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19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
为什么陈宫要背叛曹操?因为曹操杀了名士、前九江太守边让及其一家。边让奚落和批评了曹操,曹操就杀害了人家。凭什么?因为曹操骄傲了,因为曹操不能忍受被名士奚落和鄙视,毕竟青年时代的阴影,挥之不去。
曹操最终还是击败了吕布,重夺兖州。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曹操成熟了许多。一年后,他迎驾汉献帝,建都许下,其发展渐入佳境。
唐人赵蕤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时说:“昔汉氏不纲,网漏凶狡。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于关西,吕布、陈宫窃命于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从缔交,为一时之杰也。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六七年间,夷灭者十八九。”([唐]赵蕤:《长短经》卷六《霸纪下·三国权》)
曹操的成败真正考验曹操的重要战争有两次:一次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一次是八年后的赤壁之战。前一仗,曹操作为弱者,战胜了强者袁绍;后一仗,曹操是强者,却败给了弱小的一方——孙、刘联军。官渡之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这里谈谈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带着胜利者的骄傲,首先接受了刘琮的投降,拿下了荆州,接着图谋扬州的孙氏政权。赤壁之战分荆州作战和赤壁作战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曹操大胜;后一阶段,曹操大败。
在荆州作战阶段,曹操表现出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战术能力。首先,他出兵宛、叶做战略佯攻。七月,又亲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荆州。八月,刘表死,办丧过程中,曹军取道新野,向襄阳进发,大军未到,刘琮就不战而降。这时候刘备屯樊城,包括孙吴方面,还根本不知道荆州已经丢失。曹操前锋到了宛城,刘备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于是,仓促南逃,“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曹操为了防止刘备利用江陵军用物资而构成抵抗阵线,当机立断,放弃辎重,轻兵进击,占据了襄阳,并以轻骑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于长坂坡,一举击溃刘备。(《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百日之内,曹操几乎占有了荆州全境。这似乎是他打得最轻松的一仗。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86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赤壁之战地图 | 来源:地之图网站
接下来,曹操就有些飘飘然了。
简短地说,曹操在赤壁作战阶段,犯了三大错误。首先,他漠视了刘备的存在。曹操写信给孙权,要“会猎于吴”。对于刘备纠集荆州残部的能力重视不够。其次,曹操采取沿江下寨、直进平推的战术,没有别部策应,也没有佯动配合,给了孙、刘联合进攻的机会。再次,曹操在荆州的统治尚不巩固,而孙权在江东的政权已历三世,士民归附;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深得民心,“(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且曹操客军远斗,不习水战,都是不利因素。
为什么久经沙场的老将,会犯这样一些低级错误呢?这就是人性的弱点,骄傲轻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曹操企图用声威来震慑孙吴君臣,没想到在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孙权集团有着顽强的抵抗意志与实力。至于黄盖诈降,曹操上当,更突显了曹军因虚骄而轻信的一面。“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黄盖扬帆诈降,曹操官兵都走出营外观看,指着前来的船只说,你看这是东吴人来投降啦。史家这淡淡的一笔,把曹军的轻佻,表露无遗。
(参见《资治通鉴》卷五九至卷六五)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启示录》

怎样评价曹操_怎样评价曹操简短的一句话76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3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两册),张国刚 著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生前读了十七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资治通鉴启示录》。
《资治通鉴启示录》,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全书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八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节。作者还将文中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的启发性语句提炼出来,共计122条,并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于页面右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2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