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7|回复: 0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0 18: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诸葛亮身上,毛主席都学到了哪些计谋,三个事例说明他料事如神
前言毛主席非常敬仰诸葛亮,诸葛亮是他一生谈论次数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毛主席非常肯定诸葛亮的聪明才干。
毛主席心中,诸葛亮做事谨慎足智多谋,但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也并非十全十美,事事无误。
也正是因为毛主席对诸葛亮公正的评价,他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才如诸葛亮一般,虚心学习,并且在诸葛亮身上学到了诸多战略理论。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48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是毫不掩饰的。毛主席最喜欢的一句就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然,这样反映了毛主席超高的军事天赋。
从小就喜欢三国演义1906年,毛泽东13岁,于今天来说13岁的年龄已经可以阅读小说了,但在当时,可以和毛泽东一样熟练地读书的孩子少之又少,当时的古典小说,大概率还是繁体字。
毛泽东的学前教育时光,从2岁到8岁都是在外祖母的家里度过的,他最早的识字启蒙,是舅舅送给了他一本《康熙字典》,而借助这本字典,毛泽东开始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农忙之余,毛泽东都会坐在树荫下阅读。
毛顺生是毛泽东的父亲,做过生意,但没什么文化,在毛顺生眼里,这些书都是“不务正业”,而在农村,读过书的人很少很少,一些了解三国的人,往往都是从听戏或者听故事里知道的。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58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图 | 少年毛泽东
所以,当毛泽东8岁入小学(私塾)时,和同学们甚至和老师谈论起来三国的故事,比说书的人还讲得精彩,在同龄人中间,毛泽东无疑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同学们给他起绰号“三国故事大王”,在他的老师眼中,毛泽东这个孩子了不起。
对于自己“三国故事大王”这个绰号,建国后毛主席也回忆说:“我小时候喜欢看的就是中国的旧小说,许多故事,我几乎可以背出来,所以我比村里的老人知道的还要多,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互相讲述。”
从毛泽东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三国》这本书是非常钟爱的,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他日后的革命生涯中,对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有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48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1927年7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永新县的三湾村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晚上毛泽东住在一个老百姓家里的杂货店,入睡的时候,突然看到货架的上面放着一本书,已经沾满灰尘看不清模样,毛泽东马上取下来吹了吹灰尘,发现是一本线装本《三国演义》。
结果毛泽东一夜没睡,彻夜通读,第二天又问店主,能不能把这本书借走?
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回忆,1929年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三国演义》,以前的衣服都有个口袋,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书,所以为了满足毛泽东的这个爱好,后勤人员就把他的口袋做得老大老大,就是为了让他多放几本书。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9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你就是照着《三国演义》打仗在红军早期,毛泽东指挥打仗很厉害,这是出了名的,但是也有人对此不满,比如在遵义会议前,就有人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提出质疑。
1935年1月15日,在遵义会议上,凯丰等公然指责毛泽东,他说:“你懂什么马列主义吗?你打仗无非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
这个话一说,大家就愣住了,毛泽东说:“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吗?”一句话把这个同志说得哑口无言。
但是话又说回来,毛主席究竟有没有靠着《三国演义》打仗呢?在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曾专门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当时党内的很多同志,说我打仗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情怎么能照着本本去打呢?那时候,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我没有看过,那个同志非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几章?第一篇题目是啥?他答不上来。实际上,我自己也没怎么看过,这倒逼着我去看了《孙子兵法》,看了一遍又一遍。
从毛主席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并没有照着书本打仗,这是他自己说的,而是他汲取了兵书的精髓,比如诸葛亮的兵家战略,然后用于实践。当然,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战争启发为什么就不能用于革命实践呢?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45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图 | 毛主席
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类的社会虽然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但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推动历史前进。
尽管这是毛主席对作家说的话,但也不难发现,毛主席超高的战略眼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大概是1385年出生,写早在公元220年的三国故事,不单单是根据《三国志》,当然也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毛主席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把书中的精髓运用于实践,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那么,毛主席从诸葛亮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呢?我们举三个例子。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9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第一,毛主席善于预见我们说的善于预见,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通过事情的发展,可以洞察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毛主席认为,《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锦囊妙计”在于判断事物很准,不是未卜先知,当时,诸葛亮料定刘备有当做新郎的优越条件,而且吴国爱面子,最后设下了“让随军大造招亲”的舆论,促使吴国怪罪孙权,最后两家成亲。
此后,刘备夫妇感情缠绵,正在度蜜月期间,诸葛亮又设下了在大年初一之前用曹操南侵的谎言骗刘备返回荆州。诸葛亮料定刘备离开吴国后,孙权和周瑜必有追兵,然后设下了在危难时期让孙尚香用夫妻感情的办法,致使吴国退兵。
从诸葛亮的身上,毛主席同样学会了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红军时期,也有人常常说毛主席是“预见大师”。毛主席谦虚地说:“有了学问,就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就如同在暗沟里走路,啥也摸索不到。”
1916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24岁,当他得知日俄签订侵犯中国主权的密约后,他和萧子升说,一定要认真对待对付日本的侵略。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写道: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
此后卢沟桥事变,恰好就印证了毛主席24岁的预言。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88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再比如,1934年12月,遭遇湘江血战后的红军,来到了湖南的通道县,博古和李德召开了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参加的会议,当时部队里已经有很多人对李德和博古不满,纷纷提出更换领导的请求。
当时博古提出,要红军去湘西与贺龙会合,但是毛泽东不同意,他说应该从敌人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应该西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
一直到18日的黎平会议,博古依然坚持北上,毛泽东仍然不同意,因为毛主席已经预料到了,如果再坚持他们的意见,我们的家底就彻底打完了。最后,周恩来力挺毛泽东,这才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向贵州挺进。
最后,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蒋介石令“剿匪”总司令何键在洪江松桃等地集结20万大军,企图将湘江血战后的红军一网打尽,而在贵州,敌人没有做任何的防御,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后,于1935年1月7日到达遵义城下。
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红军伪装成敌人敲门,敌人果然把红军当成自己人开了门,遵义就这样简简单单被攻克,毛主席料事如神的军事战略,让大家对毛主席彻底服气,尤其是博古等人。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19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我们再举一例,1947年3月,毛主席撤离延安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当时毛主席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除了周恩来,基本都不太理解。
因为毛主席料定这个胡宗南不是什么好人,占领延安后必然会骄傲自满,这一预言,在撤离后的一年一个月零3天,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的捷报,证明了毛主席的预言,两年后,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恰好兑现了“换取全中国”的话。
第二,毛主席打仗,要看气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巧借东风,上演了赤壁大战,那可是在当时科学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用土办法测算出来的。
毛主席当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打仗也非常讲究气象,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1949年的渡江战役,就是毛主席讲究天气的好例子。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38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1948年11月,国民党汤恩伯统一指挥苏、浙等地区的驻军,而白崇禧集中了115个师共70万余人,280多架飞机,准备挽救国民党将要大难临头的命运,面对白崇禧等布下的“坚强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东、中、西突击集团,在以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为首的领导下,原定于4月15日,准备全面渡江。
毛主席洞若观火,在渡江前发来一封电报,请陈毅等人调查长江水情,陈毅等人见电后,马上让气象部门调查,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测定5月份有汛,而且已经准备的9400只各种船有一大半都是小船,如果在水涨的情况下,是很难渡江的。
毛主席得知后,在电报中表示,如果再拖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不宜过江。最后总前委根据毛主席的战略把渡江时间定在4月20日,当时的命令是,如果国民党依然拒绝签字,不要错失机会,马上渡江,不留余地。
果然,国民党到期依然拒绝签字,毛主席一声令下,4月20日晚,百万雄师过大江。晚上八点20分,中集团第一梯队的四个军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顺利过江,江对岸的国民党乱作一团。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50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资料显示,在解放海南岛的一战中,毛主席也是利用渡江的潮水和风向进行战斗,这都充分反映了毛主席超高的作战天赋,他“作战讲究气象”也成为了令战士们纷纷学习的典范。
第三,巧用空城计关于空城计,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中上演了一场大戏。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仓促间,诸葛亮难以抵御,遂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他满头大汗之时,琴弦突断,而司马懿画龙点睛的一句:撤!快撤!
空城计,流传千古。
1948年冬,毛主席在西柏坡也上演了一场“空城计”,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一笔。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58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蒋介石知道毛主席就在西柏坡后,马上和傅作义密约,打算率领十万大军直扑石家庄西柏坡,妄想消灭中央机关。
当时确实是十万火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主力分布于各个战区和敌人激战,石家庄已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如果傅作义真的率大军前来,毛主席的处境非常危险。
此时,调兵遣将犹如远水救近火,显然不太可能。事发后,周恩来火速命令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团到西柏坡东北方向警戒,如果遇到敌人,一定要坚决抵抗。另一边,朱德也马上命令华北军区和第二兵团去保定以南阻击敌人,情况突然紧急起来。
而再看毛主席,他泰然自若,处变不惊,对傅作义的偷袭一点没有放在心上,他让秘书给他拿来墨宝,微微一句:“那就给他点颜色看看”。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3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随后,毛主席写了一篇通讯《蒋傅匪军妄想偷袭石家庄》通过新华社全国广播,正在行军的傅作义一听就慌了,毛泽东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动向,而且在电报中还特意交代了行军地点和军官名字。
第一封通讯就让傅作义有点紧张了,随后,毛主席又连发几篇通讯稿,《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接蒋傅军进扰》《评蒋傅匪军妄想偷袭石家庄》,毛主席在通讯中写道:
当着国民党军队的将军们都像一些死狗,咬不动人民解放军一根毫毛,而被人民解放军打的走投无路的时候,连自己的主人和他自己都不知道……
毛主席的评论对傅作义的震动很大,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了,甚至在担心情报的准确性,毛泽东究竟在不在石家庄,这里到底有没有军队,毛泽东如此自信,看来情况不对劲。
傅作义已经领悟到了,自己的计划早已经败露,最后乖乖撤退了自己的十万大军。当得知傅作义撤退时,毛主席情不自禁在院子里唱了一段戏,据秘书回忆,毛主席想的就是《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实际上,毛主席在战争生涯中上演的“空城计”不止一例,这也说明了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毛主席不仅苦读诗书,而且把书中的精髓运用在实践中,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当然,诸葛亮不是神,毛主席也如此,毛主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成功是他精益求精,热爱读书的结果,一如他说过的,这是靠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的,也是靠一切为了和依靠群众的路线和独自自主的精神干出来的。
当然,他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这点毋庸置疑。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1、三顾茅庐;2、火烧博望;3、火烧新野;4、舌战群儒;5、智激周瑜;6、草船借箭;7、祭七星坛借东风;8、空城计;9、七擒孟获;10、六出祁山。
1、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7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火烧博望
曹操一心想平定江南,这一日聚集文武,商议南征。徐庶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得之便如虎生双翼;夏侯惇不以为然,向曹操请命,要生擒刘备,活捉孔明。
曹操大喜,命夏侯敦为都督,于禁、李典、韩浩为副将,统兵十万,进军新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调兵遣将,命赵云为前部将,诱敌入博望坡;派关平、刘封备足引火之物,在博望坡等候,初更兵到即可引火;请刘备引军为后援,敌军一到即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再回军掩杀;亮本人与糜竺、糜芳引军镇守新野县城。关羽、张飞和众将初次见孔明用计,均疑惑不定。
夏侯惇与副将于禁、李典率军来到博望。赵云出战,诈败而走。刘备引兵接应,也弃营而逃。夏侯惇欺刘备兵少力弱,放心追赶,时天色已晚,道路狭窄。李典、于禁恐遭火攻,急忙提醒夏侯惇,夏侯惇猛然醒悟,但为时已晚,顿时火光四起,曹军大乱,赵云回军赶杀,刘、关、张亦分头杀出,曹军大败,夏侯惇狼狈逃走。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保不住,劝刘备放弃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留下新野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4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4、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亲自到江夏,请诸葛亮共议破曹大计。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
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在谒见孙权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东吴重臣张昭、顾雍等知诸葛亮来意,纷纷向诸葛亮发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千员,你怕不怕。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57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草船借箭
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地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秘密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鲁肃了,邀请他一同去取箭,鲁肃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
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敢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51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7、借东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溃了曹军。
8、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许喧哗。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深知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现在城门大开,认为里面必有埋伏,于是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诸葛亮的事例_诸葛亮的事例50字6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9974
空城计的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9、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10、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的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人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2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