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用了7篇推荐序(包括一篇中译本序)来说明一个道理:这本书讲解通俗,值得一看。但是7篇的推荐序,总不免让人怀疑是虚张声势,或者是嫌这本书不够厚。但也有可能是,这本书确实很好,值得大家抢着来写序。但无论如何,唯有打开书看看才能见真章了。
几篇序里概括了本书的内容,在此再复述一遍,本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宇宙常识”,介绍了“宇宙的尺寸”、“膨胀宇宙”、“宇宙的年龄”、“可观测的宇宙”等;第二章“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包括“宇宙波背景”、“暗物质”、“宇宙学常数”、“退藕”等知识;第三章“描绘宇宙微波背景”,包括“测量宇宙微波背景”“各向异性”“量化分析”等;第四章“宇宙学标准模型”,包括“宇宙的几何结构”“暴胀模型”等;最后一章第五章“宇宙学的前沿”,介绍了“中微子”“引力波”“温度谱”等等。
首先可以看到,书虽小,但是关于宇宙的介绍是比较全面的。且从常识开始,又到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再到对宇宙微波背景的详细介绍,一直到最后介绍了宇宙学的前沿,一步一步,是很有层次的。
但是我们可以来说说讲解的“通俗”。按照序的介绍,本书的讲解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基本上不用数学公式,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另一个是“使用了许多浅显和接近日常生活的比喻,语言十分生动活泼”。两者结合的效果便是“作者用所有人都能懂的科普语言将很多知识展示给大家”。
首先就是“数学公式”和“专业术语”问题,并非不用数学公式和少用专业术语就会成为一本科普书“通俗”的特点。即便这两者存在,讲解依旧是可以通俗的。对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可以看一眼数学公式,但缺乏相关知识,如果行文允许,即便略去数学公式也是可以看懂的,那也可以通俗了。至于专业术语,科普书本来就是对“专业”的面向大众的解说,因此无可避免会有专业术语,只是说,对于专业术语的解释是否能够“通俗”,一旦解释清楚,那么之后行文不避这个专业术语,也是没大碍的,甚至可以说,关于这一个专业术语的科普成功了。
其次是比喻的解说方式。通过比喻来解说,当然是达到“通俗易懂”的好方法。只是有时候,可能效果也并非那么强。当作者提到25万英里时,以汽车从出厂到报废所行驶的里程来类比。但即便如此,我也毫无概念。谁又经历过一辆汽车从出厂到报废的过程?当然这只是小问题,因为作者用比喻来解说方式也并不多见,但是即便有,可能也很难理解。归根结底可能没有打通对专业术语的理解,自然理解的人呢回过头再来看作者的比喻,就会认为这比喻真好,这很像“梗”,懂得都懂。
可能科普书会有“悟”的天堑吧,一旦跨过,理解了,反哺的好处就是这本书真精彩,好入门。归言之,尽管这是本小史,但介绍很全面,内容很丰富,要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