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1 09: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850年,也就是唐宣宗的大中四年,薄暮的长安城迎来了一队特殊的使者,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大唐的边塞军紧紧的护送在他们左右,在这支奇怪的队伍里,有军人,商人,甚至还有僧侣,百姓们议论纷纷,而这支队伍马不停蹄的直奔皇宫而去。
这是张议潮的使者,第一次来到长安。
新唐书里也记录了此次觐见。
“沙州首领张义潮奉瓜、沙、伊、肃、甘等十一州地图以献。始义潮阴结豪英归唐,一日,众擐甲课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缮甲兵,耕且战,悉复余州。以部校十辈皆操挺,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防御使李丕以闻。帝嘉其忠,命使者裔诏收慰,擢义潮沙州防御使,俄号归义军,遂为节度使。
此时距离河西沦陷,已经整整七十年。
这七十年里,河西走廊被以最惨烈的方式与大唐分隔开来。
而让我动容的,是这些第一次从沙洲前往长安的信使,这些微不足道、甚至在史书上连名字都不可能留下的小人物。
“以部校十辈皆操挺,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防御使李丕以闻。”
我们看看沙洲在哪里,天德军在哪里,长安又在哪里。
那个时候,张议潮刚刚攻克沙洲,整个河西走廊都在吐蕃的势力范围之内,而在这路程中,绝大部分是崇山峻岭与茫茫的大漠,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极限痛苦,还有吐蕃的围追堵截,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危险。
为了避开吐蕃的耳目,他们打扮成贩夫走卒,将上表的文书藏在身上,甚至还有僧侣愿意随行,因为吐蕃信佛,这样就能减少被发现的风险,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沙洲光复的消息,带到长安。
荒原废土,茫茫大漠,凶残的吐蕃,难以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咬牙坚持下来的。
而在悟真僧人的《国师唐和尚百岁书》中,也记载了这次九死一生的出使结局,“大中四年七月廿日,已下七人至,六人奉河西地图,圣悦,赐臣金帛锦彩,诚欢诚惧,顿首”可以看出,十队人马,整整走了两年,最后到达长安的,只有七个人。
他们的到来震动了长安,《张淮深碑》记载:“驰表函入长安城 ,已(以)献天子,上达天闻。皇明披览,龙颜叹曰:“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百辟欢呼,拧舞称贺表达天庭,大中大悦,叹曰:“关西出将。,使送河西旌节,赏赉功勋,慰谕边庭收复之事”
此时此刻,我想在那路间游荡的忠魂,亦可含笑九泉了。
他们只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他们生命的消逝也许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激不起半点浪花。
但我会一直记着这个故事,关于勇气与忠诚,关于生而为人的品质里,最闪亮的光。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