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2 2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专业,参考了部分资料,勉强写了一下,欢迎大佬们批评指正(鞠躬鞠躬)
3、2、1 开始~
————————————————————————
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因其以高超的叙事技巧详载史实、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在史学和文学两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但许多学者在肯定《左传》“经传”地位的同时,也常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如范宁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韩愈说:“《春秋》严谨,《左氏》浮夸”等。
这些批评认为《左传》记了不真实的事,另外对于一些事件的描述存在虚构、夸张的现象,这便显示出历史叙事与虚构之间的问题。
当我们要了解过去,回顾过去的辉煌成就以及我们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留下的足迹时,被写下的历史便成了一种重要的了解方式。历史是一种诠释学,史书做为“今人”对“过去”诠释编撰而成的一种文本,就不可避免地借助于叙事成为一个个“故事”,并受到社会环境和叙述者个人的主客观影响,常常染上虚构的色彩。
《左传》虚构性的产生,便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崇尚神怪、巫卜的影响,同时也与作者写作时受“春秋笔法”影响等因素有关。
不过,历史“真实性”的特征使得历史“故事”与虚构“故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历史叙事依据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以被发现的形式向叙述者呈现自身,而不是被建构。因此,历史叙事就获得了不同于文学叙事的基础。而历史文本由于有这些真实事件作为基础,因而具备了较高的可信度,可以作为人们对历史做出合理解释的证据。
作为历史记载,《左传》便继承了和发扬了《春秋》据事直书的优良传统,依据史实真实地反映了历史。
在历史叙事过程中,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采取虚构这种“艺术性”的表述形式,包括修辞、想象等,其目的是要“确定出最真实、最合理的故事,来讲述作为证据的事件,”进而进行历史研究。虚构便恰如锦上添花一般,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也正因为有了虚构性,才使《左传》文笔更加细腻,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表现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左传》能够对其后的史学和文学创作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史书,《左传》据事虚构、想象补充细节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了《史记》等优秀史书的创作,为后来的史书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典范。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补充叙述项羽少年时的情况时就写道:“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次奇籍”。
其次,《左传》通过预言、梦境、怪异故事等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如昭公七年中“郑伯有为后”中所记“子产论鬼语”,昭公八年所记“石言于晋”,昭公十九年所记“龙斗于渊”。
这一创作手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后世作者往往把梦境描写作为一种传统的写作手法,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
在历史叙事中,真实不等于唯物,虚构不等于欺骗,历史与虚构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