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4|回复: 5
收起左侧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3 13: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现小小的天文圈内有很多老师或同学都非常善于摄影,当然不只是星空摄影,有的生活记录也拍得非常有文艺色彩。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天文圈内的摄影达人是不是都有镜头收藏癖?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349 / 作者:今生有你2017 / 帖子ID:110627

(图为diracmj的唯美星空摄影作品,转自diracmj的新浪微博)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3 13: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这是错觉吧
本渣是一名天文摄影爱好者,准确的说是天文摄影后期爱好者。
天文摄影作为天文这门科学最亲民的一部分,当然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了。你想想究竟有多少人是从哈勃图中入坑的啊!!!!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所有人都喜欢摄影。
(例如本人几乎是只后期不拍的,当然也没有什么器材)
由于天文摄影的性质特殊,一般会在低光照下进行拍摄,这样自然不能用日常摄影的画质要求天文摄影的图。有时候日常摄影用某镜头还挺好的,但是用它来拍星,边角的星点像爆炸了一样。有时候日常摄影的某相机在对焦上十分鸡肋(6D:喵喵喵?),但是在天文摄影上表现不错。有时候某相机的操控在日常摄影上很好用,但是拍深空的时候那画质简直糟糕极了(7D和5D3:咳咳。。。)。有时候某镜头因为不能自动对焦而被老法师诟病,但是在天文摄影中却很受青睐。。。。。

图:本渣参与组织的一次天文摄影比赛相关要求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901 / 作者:哈哈小强呀 / 帖子ID:110627

看看比赛的奖品,这是天文摄影爱好者的收藏癖吗?这明明是特殊需求好么!
我如果爱好拍鸟,那我一定会选择对焦速度快,连拍速度快的相机。天文摄影同理,爱好者一定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器材,而并非楼主所说的收藏癖。
附送两张本渣后期的图片,不过拍摄者都不是本渣。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820 / 作者:哈哈小强呀 / 帖子ID:110627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731 / 作者:哈哈小强呀 / 帖子ID:110627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3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Veri老师、凤梧、逸飞等同学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想补充点干货。
我想虽然大部分天文爱好者日常进行的简单天文摄影都只能算是艺术创作范畴,不过其实天文爱好者的意识里,天文摄影和纯粹为艺术而进行的摄影还是有区隔的,那就是天文摄影需要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天文信息,不能为了艺术效果无原则、无边界的对图像进行处理和改造。
这种思维实际上是因为天文爱好者将天文摄影作为了天文观测的自然延伸,而天文观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观察和记录有科学意义的天体信息。这一点从已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天文圈”与“摄影圈”针对某些换天换地的“星空摄影”作品的撕逼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到。
尽管当代天文爱好者的大部分“天文观测”只是对近代或现代天文学家工作或工作的部分环节的简单模仿重现,但可以说至今天文爱好者仍然可以在一些领域为天文科学贡献有意义的发现——尽管不见得是在当代天文学的主流研究领域。
例如,就在10年前,天文爱好者个人仍然可以在诸如小行星、彗星搜寻领域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在问题《如何看待第 41981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中提到的杨光宇先生,以及叶泉志、高兴等内地同好,都在这方面做了很优秀的范例(当然叶早已经入专业坑了)。当然近年来随着一批更高效的专业巡天设备的上马,爱好者在这一领域能做的发现无疑更困难了。
再如,流星观测也是天文爱好者长期活跃的一个领域。国际流星组织(IMO)每逢流星雨都会收集整理全球目视流星观测者提交的观测报告,计算流星雨的流量变化情况——我的一个已故好友曾维舟生前就尤其着迷与此,现在应该还是中国提交 IMO 流星观测报表累计时长最长的一位。当然,近年来的流星研究很大程度上开始依靠更加先进的雷达观测,或者火流星监测网络,目视观测的意义已经不及以往。
上面两个例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虽然正如我说的,这些领域天文爱好者正在被“淘汰出局”,不过其实现在使用爱好者级的摄影装备其实仍然有机会在一些方面为天文学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素材,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1.
我最近正在准备我今年8月份在美国的日全食观测计划,就先说说日全食摄影。
介绍一位大大,名叫 Miloslav Druckmüller,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数学所的一名教员。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718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他手里拿的这台相机上安装的是俄产的折反射式 500mm f/8.0的 MC 3M-5CA 镜头,这位大大用单反挂这个镜头在日全食的时候拍摄日冕的形态,又自己写了一套程序对日冕进行按相位对齐叠加,以及高空间频率特征的提取,搞出了一些细节丰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日冕照片,例如: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121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就其本人的说法,这是迄今记录内层日冕形态的最佳方式。当然我们现在天上有 SOHO、SDO这样的空间太阳望远镜一直在对着太阳看,不过 SDO 的视场很小,只能记录非常靠内的日冕;而 SOHO 视场较大,但由于日冕仪中间的挡板把太阳挡掉了比较大的一块,所以刚好中间留出了一个比最内层日冕稍微靠外,但还没到 SOHO 记录范围的一个区域,可能确实是只有 Miloslav 这位仁兄的方法可以搞定了。(所以我也买了一台 MC 3M-5CA 镜头,但是他那套程序我还没讨到,很可能不会外传……)
这位仁兄处理日冕照片的方法,以及根据其得到的照片对日冕结构进行的研究,都发了好几篇文章了,货真价实的科学。

2.
我是做大小麦哲伦云星系的,这是两个银河系的卫星星系。于是再来说一个利用爱好者级天文摄影对大小麦哲伦云做的研究。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324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 Besla et al. 2016, ApJ 825 20)
这是用一台 SBIG STL-11000M CCD 相机,以及两个佳能定焦镜头 50 mm f/1.4、200 mm f/2.8 拍摄的。揭示了大小麦周围非常暗弱的星系晕结构: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346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注意到前面第一张图的视场宽达39°,正常的天文望远镜的视场都很小,1°就算大的不得了,你要想拼接一个几十度视场的,那可费劲了。大视场天区的深度曝光可以说是爱好者级设备进行的天文摄影具有优势的一个独特领域。

3.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南天 H-alpha 巡天”(SHASSA)。它用一个很小的遥控相机——一台1024x1024像元的 CCD,加一个佳能 50mm f/1.4镜头,对整个南天的 H-alpha(氢原子6563埃的谱线)进行了巡天。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660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589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同样,这种特别大视场的、相对低分辨率的巡天,用其他方法是很难实现的。而一个覆盖大半个天球的 H-alpha 巡天,对河内的恒星形成区研究来说,当然也很有意义。这个相对低分辨率的巡天也给日后进一步对个别天区进行高分辨率观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4.
说到爱好者进行的全天巡天,不能不提中密歇根大学的 Axel Mellinger 的这个工作(2009 PASP 121 1180):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4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完整图像可以戳这里:Axel Mellinger's Milky Way Panorama 2.0)
他使用一台 SBIG STL-11000 CCD 相机,接一台 Minolta MD 50 mm f/1.4 镜头,对全天进行了可见光巡天。虽然在此前就有由更专业的天文台进行的全天可见光巡天数字化的 DSS 数据库,但就以 DSS 这个巡天来说,原始图像是拍摄在胶板上,胶板扫描数字化过程中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拼接的接缝处理的很不好。Axel 这个工作做的就可以说是无缝拼接,作为使用单一设备、进行了良好的测光校准的全天巡天,16篇引用文章证明了这项工作的意义(引用此文的主要是对麦哲伦星流、人马星流等大天区结构的研究)。

5.
跟第二个例子类似,说一个对星系周围暗晕的研究,先上结果图: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298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Martinez-Delgado et al. 2008, ApJ 689 184)
同样,这些图像展示了星系周围丰富的暗弱恒星流和其他晕结构,对研究这些星系的形成演化是有帮助的。
这些图是谁拍的呢?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824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R. Jay GaBany,加州的一个产品经理,在加州的山里自己搞了个“黑鸟天文台”,拥有一台0.5米口径的望远镜。 R. Jay GaBany因其杰出的工作获得了2011年美国天文协会 Chambliss 爱好者成就奖。

6.
说起“天文摄影”,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停留在图像的部分。其实根据这些图像对天体进行测光的话,我们还能提取更多有意义的天文科学信息。
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就是一群致力于对时变天体进行测光观测的天文爱好者的组织。该组织成立100多年来,坚持对各种类型的变星进行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让很多不同领域的天文学研究者受益。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139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其实说到测光,说来你可能不相信,爱好者完全可以用家用单反进行时下最时髦的——系外行星观测
普林斯顿大学的张某在2016年就此发了一篇文章(PASP 128 035001)。他用一台佳能60D+135mm f/2.0镜头,在180s 的曝光下可以对10等星达到0.46%的测光精度——已经可以探测到光变幅度较大的一些系外行星——如果他肯稍微多花点钱买个蔡司头,我相信测光精度可以做到更好(对比:Canon EF 135mm f/2L USM Lens Image Quality)。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151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以下是他得到的一条系外行星光变曲线(已经对相位做了折叠):

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人都擅长摄影,或者说至少是个 ...226 / 作者:华梦一生 / 帖子ID:110627
顺带一提,目前青年天文教师连线也正在协助上海天文台指导当地中学生使用单反学习测光。

例子就先举这几个。
不是每个天文爱好者拿起相机随便摁两下就能发文章,甚至大部分看上去已经很专业的爱好者也不容易做到。但是天文爱好者在不断追求自己摄影作品水平提高的过程——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细致的调试、艰苦地积累曝光,后期做暗场平场偏置场、对图像进行仔细的校准——这些都是不断逼近天文科学研究对图像品质要求的过程。
所以“为什么业余天文爱好者很多擅长摄影”——我愿意相信他们在家庭因素、在艺术追求之外,或多或少都有一颗因为对自然好奇而对科学有爱的心。即使现在条件不具备,没钱建自己的天文台,用手头的设备,先练练手、学习学习基本方法,总是无可厚非的。

以上。
==================
为了能在3月26日见到大家,继续欢迎大家在此处砸赏:知乎盐Club荣誉会员评选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3 13: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这个坑,百搭的好不好,不要和天文扯上。每个学科,都有那么一群人比较会摄影,买得起好器材,又能够进行很好的取景,还能做一手好后期
不过从原理上来说,做光学天文观测和仪器的人,就是我们这一群人吧,不管买不买得起单反,但是摄影的光学、电子学原理,都是很熟悉的。因为天文望远镜,就是个超大号的相机(过去是胶片,现在是CCD)。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3 13: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存者偏差,我们能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天文相关的内容就是……照片。
其实别的爱好也是,我们发现他们都特别擅长摄影。因为不擅长摄影的我们不太能关注到。
比如做菜特别好的,我不能去试吃吧,还得看拍照。长得特别好的,我能看到几个?不就是看照片。爱好旅游的,我又不跟他们一起去,所以肯定还是看照片……
真尴尬。
====================================
文写得好也成。所以爱好旅游的还能写游记。爱好做菜的还可以写菜谱。但是看菜谱的肯定没有朋友圈深夜转发美食照片的人多。
业余天文爱好者目视党还是很多的,入门天爱设备拍照其实比较拙计……能出好片子的设备确实已经不能叫入门级别了。
====================================
我同事就问我,你们天文爱好者出去都干什么啊?就看?
尴尬不尴尬?我要是也摄影,给她看几个照片不就好了。所以她不理解我们目视党干啥了,但是能非常直观的认识到摄影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6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