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9|回复: 5
收起左侧

你认为科学的本质是质疑吗?对于科学结论的质疑和相信的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07: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接受科学的本质是质疑,那么你是否认为“相信科学”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宣传?
~~~
补充说明一下:质疑不是无脑的怀疑一切,而是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07: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本质是描述
关于科学本质的争议和看法有非常多种,科学也确实或多或少或某一时期带有这些特点,但唯一贯穿始终且越来越被强调的,就只有描述。
一个命题是否正确人们是不知道的,即便实验证明过的理论也照样会被推翻。人们依照牛顿定律发现了海王星,后来发现海王星轨道与计算有误差,由此还发现了冥王星,很完美吧,但牛顿定律解决水星进动却解释不了。进入高能物理阶段之后,人们也开始获得更加清醒地认识。
但唯有描述是不变的。从古希腊科学工作者就在强调描述的重要性,比如定义。理想中的定义必须是明确的,准确的,你得确切说清楚你讲的是啥玩意,别人才能选择加入还是怼你。而模棱两可歧义众多的描述绝对不是好的科学描述。
而描述中除了图形,逻辑推演之外,最为突出的是数学。现代物理无法脱离数学,这套描述工具高效严谨还能推演。通过逻辑来推测出的结论,受到人们常识和误解的左右,经常是靠不住的,不但会犯错误,更致命的是你根本不可能想象到这是个错误。而数学算出来的就是算出来的,只要没算错,它就得有。狄拉克算出来个负能量,按照常识他想给这负解扔了,但他是个数学家,算出来有,它就得有。
中国古代则不太重视定义,诸子百家争鸣,都在争论要怎么样,专注某一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很少。即便解释了,照样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比如道德经,中医。看完好像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懂。这就不是用来讨论的,直接给你标准答案,爱信不信。归为哲学有时候都勉强,因为西方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描述性,以保证理论可以讨论。而中国古代根本没这个环节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未来穿越到过去或者什么方式翻过答案的外星高人,愿意听给你讲几句,要是听不懂要辩解,人家就不搭理你了。反正肯定理解不了,你家鹦鹉要是跟你讲太阳绕着地球转,它每天亲眼所见,你也辩不过它。第二种可能性么……肯定是疯了。
玄学有一定描述性,但不要求清楚,听不懂拉倒。宗教更直接,一句话即可描述一切:上帝是万能的。这就是科学与其它竞品最大的区别所在

其它方面诸如什么实验性,可证伪性,剃刀,都是规范描述的一个方面而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描述方式,通常你问别人什么是波粒二象性,什么是浮力,什么是叠加态,对方通常会直接抬出几个实验来给你解释,这就是描述。通过这种描述来使你明白发生了什么,理论讲的是什么意思,推论出什么等等,当然,也包含了对描述正确性的校验。如果脱离实验,不许往液(气)体里扔东西,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是浮力?恐怕我理解不了。
而可证伪和卡奥姆剃刀,是为了规范描述的方式,你既不能搞得太天马行空,也不能无故复杂化问题。这样会使得问题失去可讨论性。现代物理常用的则是要求理论预测未知现象,因为各种理论基本都能通过对理论的修修补补来符合已知现象,根本无法使任何理论出局,通过正确预测来提高对描述的要求。
可证伪性也可以这样表达:如果理论描述脱离了现实描述工具的描述能力,就不再视为是科学的。
卡奥姆则样表达:如果已经有精确简化的描述存在,则不采纳另一个复杂且无特别优势的描述。
以上这统统都是为规范描述而产生的次级工具。
从认识论诞生开始,人们发现人类是无法掌握真理的,所谓的接近真理也只是一种以讹传讹或比喻。真要严格起来,你得知道真理的坐标,才能知道是不是接近了,既然不知道真理确切在哪,就无从判断是不是接近了,而有可能是背道而驰,只是看到了接近的假象而已。
所以科学所做的,并不是什么寻找真理,而是描述。愈发统一、愈发精致地描述世界,愈发高效地改变世界。
然而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已经快走到分家的地步。实验派认为弦理论在就是玄学无疑,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证实;数学派则正在放弃数学结论的物理意义,算就对了,别解释,你解释不出来。这一切提示我们,不同的描述方法之间统一的任何希望可能都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过度相信某种描述是迷信的主要表现。人是靠希望活着的生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把描述仅仅当做描述来看待,必须当做迷信的对象来坚信,以给自己希望与动力。无论如何只能接受一种描述,而很难同时接受几种不同描述共存,尤其是当描述之间有重大冲突的时候。即便有时候人们看似同时承认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也只不过是由于幻想着二者能够通过什么统一起来变成一致的。一旦不能达成一致,就会陷入认知失调的痛苦中。
迷信是人类的第四大本能。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07: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科学”不等于“迷信科学”,“相信科学”也不等于“迷信科学结论”,更不要说这个科学结论是不是真的科学结论(也许是你听到的讹传呢?)。
科学的本质是质疑,这就是“科学思想”的精髓,相信科学实际上也包括相信这个精髓。
同样的,科学思想也承认,任何结论都是有其适用范围的,而在一个划定的范围内要确实没发现反例才能成为一个“科学结论”。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只要你还在这个范围内,基于前人的经验,你大可以放心使用这个结论,而不至于出现南辕北辙的大纰漏。这时候我们不是相信这个结论,而是相信前人对这个结论的验证结果。很显然,前人受制于他们的技术手段,他们的眼界范围,其验证只是在他们的环境下成立,我们已经超越了前人,那个结论在我们的技术下、我们的范围中说不定就出现反例了。这时候也不必食古不化,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提出新想法就是。从自由落体、惯性定律,到光速不变、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等,无不是这么质疑出来的。
如果是日常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考虑,一个结论已经被无数次验证了,而且确实还没发现反例,那我们最好也用起来再说,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时候非要去质疑它,而且你一没有新的技术手段二没有超越原范围,三也没有发现任何反例的迹象,还得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质疑是合理的,那就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了,俗称抬杠。这种质疑的精神是可敬的,但为了质疑而质疑的行为是不明智的——不妨先踏下心来尊重前人的经验,等你真的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了再来质疑不迟。就算是推翻前人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探索,那也不是毫无来由的瞎质疑的,不是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07: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科学的本质并非质疑。
科学的本质有二:其一是正确的前提和正确的逻辑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其二是大量独立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相对可靠的结果。
有质疑精神是好的,不经过研究和调查就得到某个结论的确是不科学的;不过,质疑精神只是科学精神中的一小部分,其重要性不会强于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
如果某一件事已经被充分调查,并且通过大量独立重复的科学实验和正确逻辑得到了可靠的结论;那么在有人发现更有力的反对证据或者提出更有效的假设之前,又何必质疑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07: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认可。
在科学哲学里有很多关于“科学”的研究方向,除了“科学是什么(科学划界问题)”以外,“科学本质”的研究也是重要领域。因此,从我的角度来看,“科学本质”是一个专门的术语,英文是The Nature of Science(NOS)。在说到科学的nature时,一定是指科学的根本性质,是科学与其它认识体系不同的、独有的特质,单独一个“质疑”很显然不足以描述科学之独有的特征。怀疑论比科学质疑得更彻底,甚至质疑客观世界是否存在,但显然它不是科学。
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很多网友都会把科学、科学家、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共同体、科学方法等概念混淆。如果说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之一,我还觉得说得过去,但科学精神和科学很显然不是一回事,而且质疑也仅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之一。
通常,NOS指的是科学的认识论和社会学,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方式,或科学知识及其发展的内在价值和信仰。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对这个术语的含义多有争议,但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于科学教育学家Norman Lederman教授对NOS的概括。因为Lederman教授有一句话说服了我:“无论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如何争论,这些分歧对教育孩子毫无帮助。我们需要的‘科学本质’是能够传授给孩子的知识”。Lederman教授概括的NOS包括七个方面[1],并非题主所说的“质疑”或“相信”(也从未有其他学者将科学本质简单概括为“质疑”或“相信”)。
一、科学知识是实证的(Empirical)

科学至少有一部分是基于对自然界的观察,“科学主张的有效性迟早要通过参考对现象的观察来解决”[2]。然而,科学家并不能直接接触到大多数自然现象。对自然界的观察总是通过我们的感知设备和/或复杂的仪器进行过滤,从精心设计的理论框架中进行解释,并且几乎总是以科学仪器的运作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为中介。
因此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推论得到实证性的知识。观察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性陈述,是感官(或感官的延伸)可以直接接触到的,观察者可以相对容易地达成共识。例如,高于地面的物体往往会落到地面上。相比之下,推论是关于感官无法直接接触的现象的陈述。例如,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往往会落到地面上。引力的概念是推论性的,因为它只能通过它的表现或效应来获取和/或测量,例如,由于行星际吸引力而导致的预测行星轨道的扰动,以及当光线穿过太阳的引力场时来自星星的光线的弯曲。对观察和推理之间的关键区别的理解,是对科学世界中的众多推理和理论实体和术语进行理解的前提。这些实体的例子包括原子、分子轨道、物种、基因、光子、磁场和引。
二、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的区别

科学理论是成熟的、高度证实的、内部一致的解释系统。理论的作用是解释多个研究领域中的大量看似不相关的发现。例如,分子动力学理论有助于解释与物质物理状态的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其他与热及其传递有关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理论在产生研究问题和指导未来调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理论通常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或公理,并假设有不可观察的实体存在。因此,理论不能被直接检验。只有间接的证据可以用来支持理论并建立其有效性。科学家们从理论中得出具体的可测试的预测,并根据有形的数据对其进行检查。这种预测和经验证据之间的一致,有助于提高对被测试理论的信心水平。
与观察和推理之间的区别密切相关的是科学理论和规律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定律是对可观察现象之间关系的描述性陈述。波义耳定律就是一个例子,它将气体的压力与它在恒定温度下的体积联系起来。相比之下,理论是对可观察现象或这些现象中的规律性的推断性解释。例如,分子动力学理论是用来解释波义耳定律的。普通人对理论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持有两种观点:(1)一种简单化、等级化的观点,即理论成为规律取决于是否有支持性证据;(2)认为规律的地位高于理论。这两种观念都是不恰当的。理论和规律是不同种类的知识,一个不会变成另一个,两者都是科学的合法产物。
三、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虽然科学是经验性的,科学知识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然而科学知识的产生也涉及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科学不是一种没有活力的、完全理性的、有秩序的活动。科学涉及到解释和理论实体的发明,这需要科学家有大量的创造力。从原子光谱线到玻尔的原子模型及其精心设计的轨道和能级跃迁就是一个例子。科学的这一方面,再加上它的推理性质,使得诸如原子和物种等科学实体是功能性的理论模型,而不是现实的忠实副本。
四、科学知识渗透着理论

科学知识处处渗透着理论。科学家的理论和学科承诺、信仰、先验知识、训练、经验和期望实际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所有这些背景因素共同影响着科学家调查的问题和他们进行调查的方式,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没有观察到的),以及他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观察。这种特点或心态说明了理论在科学知识生产中的作用。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科学从来没有从中立的观察开始。科学研究总是由问题或问题所激发和指导,并在参考问题或问题的基础上获得意义,而这些问题或问题是由某些理论观点所衍生的。
五、科学与社会和文化互嵌

科学作为一项人类事业,是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从业者是该文化的产物。因此,科学会影响到它所处的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和知识领域,并受其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结构、权力结构、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哲学和宗教。例如,科学家们如何描述人类进化的故事。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故事情节是以人类猎手和他在人类进化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心的,与1970年代之前主导科学界的白人男性文化相一致。随着女权主义科学家在科学界获得认可,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开始发生变化。一个更符合女权主义方法的故事是以女性采集者和她在人类进化中的核心作用为中心。这两种故事情节都与现有的证据一致。
六、科学方法的神话

对科学最广泛的误解之一是科学方法,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培根的Novum Organum,其中提出了归纳法以保证“确定的”知识。自17世纪以来,归纳主义和其他一些旨在实现同样目的的认识论立场已经被广泛驳斥,比如贝叶斯主义、否证主义。尽管如此,其中一些立场,特别是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仍然在科学教科书中被广泛推广,甚至在课堂上被明确教授。因此,很多人认为所有的科学家在做科学时都会遵循一种类似于往复式的步骤。事实上,没有单一的科学方法可以保证发展出无懈可击的知识,费耶阿本德甚至说出了“怎么都行”。
七、科学知识的暂时性

科学知识虽然可靠和持久,但从来都不是绝对或确定的。这种知识,包括事实、理论和定律,是可以改变的。由于新的证据的发现、现有的证据根据新的理论而被解释、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变化、既定研究项目方向的转变等等原因,科学知识也会发生变化。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科学假设、理论和规律永远不可能被绝对证明,无论有多少支持性的经验证据。
小结

如果题主说科学的本质是质疑,可能是来自于NOS的第七个方面:科学知识是暂时性的。所有科学知识都不可能被绝对证明,因此任何一项科学知识都是可被质疑的,“质疑”也成为科学知识进步的动力之一。然而,这里的“质疑”和“相信科学”并不矛盾,因为“相信”科学的原因是,科学是唯一一个能让我们可靠地接近真理的认知体系,而这个认知体系的所有产物(科学知识)都是需要被质疑的。
BTW. Norman Lederman教授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新冠疫情期间因肺部急性感染而去世,实在是非常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6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