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4 0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的生成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个实存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而且天地万物还是它所创生的。下面几章都明白地说到,“道”是天地万物创造的根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五十一章)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万物之宗”),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
“道”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在力量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从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成长中,可以看出“道”有一种无穷的活力。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创生万物的历程;
“道”一层层地向下落实,而创生万物。“道”创生万物以后,还要使万物得到培育,使万物得到成熟,使万物得到覆养(“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从这里看来,“道”不仅创生万物就完事了,它还要内附于万物,以畜养它们、培育它们。
老子认为“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其他物的生灭变化而有所影响。
从这些角度来看,“道”是具有超越性的。从它的生长、覆育、畜养万物来看,“道”又是内在于万物的。
天地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老子在第一章上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在四十章上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可见“无”和“有”是指称“道”的。这里的“无”“有”是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无”“有”似对立,而又相连续的。“无”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之“有”的。老子用“无”“有”的别名,来表示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时的一个过程。
老子为什么要用“无”“有”来指称“道”呢?王弼说:“欲言无耶!两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十四章注)
换句话说,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个“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万物(“物由以成”),所以又用“有”来指称它。
可见老子所说的“无”并不是等于零,只因“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
四十一章说:“道隐无名。”这个“隐”字用以形容“道”幽隐而未形,所以不被我们所识知。
因而我们既不能用感官去接触它,又不能用概念去表述它,于是老子不得已就用“无”字来作为“道”的别名。
对于“道”的创生万物和蕴涵万物来说,老子又用个“有”字作为“道”的另一别名。总之,“无”“有”都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现“道”一层层地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先后而具持续性的活动过程。
(注:参看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第三三七页:“宇宙万物创生的过程,乃表明‘道’由无形质以落向有形质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