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8|回复: 0

太阳系之层次:内太阳系第二十六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4 1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阳系之层次:内太阳系
太阳系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恒星太阳是太阳系最主要的控制中心,位于太阳系的最中心位置;八颗大行星构成了太阳系的周围部分,紧紧围绕在太阳周围,是恒星太阳的辅助功能部分;海王星之外直至太阳系与比邻星交界的地方是太阳系的边缘部分,为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气体尘埃占据。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央,太阳的质量占到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以上(太阳系的运行模式非常类似于原子的运行模式,属于绝对的一家独大式的系统模式),所以太阳的影响力是太阳系系统的第一法则,太阳的影响力主要是引力作用和辐射作用。太阳的引力控制和影响着太阳系内所有天体的主要运动状态和存在形式,并维持所有太阳系内部成员稳定的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太阳的辐射作用有太阳光,太阳风和太阳电磁作用,这些能量和物质的持续输送使得太阳系内部成员利益均沾,尤其是位于生命宜居带内的地球受益良多。太阳系的八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在黄道面以椭圆轨道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跑得越快(以平衡太阳的引力),公转周期越短,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跑得越慢,公转周期越长(太阳系天体的运行规律与银河系天体的运行规律略有不同,可能与暗物质的分布影响有关)。这很好理解,首先因为距离太阳越近跑一圈的周长距离越短,其次因为太阳巨大的引力牵着每一个太阳系内的天体并试图把一切拉到太阳里面,距离太阳越近的天体如果不跑得快一点,制造出更大的离心力来对抗太阳的引力,就会被太阳的引力吸引到太阳上去而被吞没,所以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跑得越快公转周期越短。
行星是不自行发光的并围绕恒星运转的球形天体,其有能力清空自身轨道上的其他天体物质。无法清空自身轨道的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又被称为矮行星(比如冥王星)。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六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除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其他六大行星都有一颗或者多颗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在海王星之外是另一个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太阳系外围区域。短周期彗星大都来自柯伊伯带和黄道离散面;而长周期彗星可能来自奥尔特星云。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有许多也可以携带自己的卫星或者伴星。木星是太阳系由内而外的第五颗行星,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这是一颗可以发出较低光热辐射的气态的巨大行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构成,拥有众多的卫星和稀薄的行星光环。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气态行星,位于中太阳系的四颗行星都比较巨大并且带有光环,称为类木行星。地球是太阳系由内而外的第三颗行星,主要由铁镍的核心和外层的岩石熔岩构成,最表面包裹了一层薄薄的坚硬的岩石圈,所以地球又称为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是岩石行星,又称为类地行星,都位于内太阳系区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流星主要由岩石,铁镍等金属和各种冰块(水冰,二氧化碳冰,甲烷、乙烷等各种有机物冰,可见宇宙中不缺少有机物,尤其是简单的有机物。)组成。

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另外分为三个层次。以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为界,太阳到小行星带内侧是内太阳系。以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为界,小行星带到柯伊伯带内侧为中太阳系。柯伊伯带到奥尔特云为外太阳系。
内太阳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颗类地行星,就好像太阳的贴身护卫。他们都很相像,彼此挨得都比较近,个头都比较小,都为球形的岩石行星,身体结实,密度较大,有自身的大气圈,卫星较少或者没有,都有水或者冰的存在,地表都布满陨石或者火山造成的环形山。同时他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水星的大气圈(水星早期曾经存在大气层)因为离太阳太近,已经几乎被太阳风吹散了。但是水星的北极存有水冰。水星因为太阳的潮汐作用被锁定,所以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太阳(我称之为表忠心,因为距离权利的中心最近,必须时刻表明态度。),因此水星的表面温差极大,太阳照射得到和照射不到的区域,温差从-173摄氏度到400摄氏度,完全是冰火两重天。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甚至小于几颗较大的卫星。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大小与地球几乎相同。金星是太阳系唯一顺时针自转的行星(估计是早期与其他天体激烈撞击的结果),且金星自转一天的时间(243地球日)比公转一年(224地球日)的时间还要长。金星有浓厚的大气圈,主要由二氧化碳(96%二氧化碳,3%氮气,1%其他)组成,这导致了强烈的温室效应,使金星内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于是在金星表面积累了大量的热量,使金星地表温度达到接近500摄氏度(太阳系中地表温度最热的行星)。金星的表面布满火山,淹没了大量陨石造成的环形山,说明金星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金星地表虽然很热,但是在金星地表下的岩石中可能含有水。因为金星的大气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而且金星距离地球最近,使得金星成为地球夜空中肉眼所见最明亮的星星。
地球距离太阳既不太远也不太近(太近了会被考焦,水份流失了;太远了又冻成一坨,流水冻成冰了;合适的距离使地球获得足够的能量物质必可以保持水的三态循环),刚刚位于所谓的生命持续宜居带内(随着太阳光度和热度的持续增长,地球的轨道会慢慢远离太阳)。地球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度,略微倾斜着自转的地球具有鲜明的季节划分,这带来了物质和能量比较充分的循环交替过程(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就会造成一潭死水)。地球最大的特点是有丰富的液态水,水占据了地表71%的面积(这是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时的蓝色星球成因,液态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从而形成了富有特点的地球大气环流系统和地球海洋洋流系统,高效的进行着水,热量,能量,物质的循环和再分布,并由此孕育了形态万千的地球生命生态系统(充分的交流沟通是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流动起来,所有的能量、物质、信息流动起来才有更多精彩)。地球的磁场也是行星中比较强的,有效的抵挡了大部分宇宙辐射和太阳风的威胁,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自身必须强大)。地球的天空是美丽的蓝色,这是因为大气中的氮气吸收其他可见光而只反射蓝光的原因(凭添了多少诗情画意和想象空间)。地球有一颗与自身相比显得有些硕大的卫星---月球,地月系统对地球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火星是个沙漠行星,有稀薄的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圈,富含氧化铁的地表使得火星在夜空中呈现橙红色(因此得名火星)。火星有太阳系最高的山峰(奥林匹斯山)和最长的峡谷(水手大峡谷),在其两极都有水冰的分布,甚至地壳中也含有液态水(目前已经在火星南极发现冰川下的液态湖)。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对火星进行的还原显示,火星在诞生之初和地球一样是一个充满液态水的世界(科学家认为甚至比地球上的水还原多,是否提示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后来随着火星大气的散失,火星地表的液态水也流失了,变成了干涸的红色沙漠,如今只有狂暴肆虐的沙尘暴(随着冒险越来越深入,期待更多精彩)。火星有两颗捕获的很小的卫星。
火星和木星之间是相对广阔的区域,集中分布了几十万颗大大小小的小行星和天体破碎后的碎屑尘埃,形成比较密集的内太阳系小行星带。在木星运行轨道上一前一后还分布着两个小行星群,他们都位于与木星形成谐振的焦点上(拉格朗日点),就像木星的跟班。小行星带中的天体大的有直径数千公里的矮行星---谷神星,也有灰尘般大小的尘埃颗粒,他们大多是天体碰撞的结果,经过几十亿年形成相对稳定的轨道环绕太阳运动。小行星带中的许多天体被认为是太阳系诞生初期伴随太阳和大行星同时产生的原始太阳系天体,对于小行星带天体的研究,对解释太阳系的形成和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内太阳系的天体,数量虽然稀少但是关系紧密,受太阳的直接影响较大,自身的灵活性随距离太阳越远而缓慢增加。目前,只有地球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诞生了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2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