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兑观科技小编又为大家分享档案管理干货了,本篇分享主要内容为——数字人文视域下家谱档案资源多元化开发(二)。 3 数字人文技术在家谱档案资源多元化开发中的应用
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家谱档案资源不是取代传统开发模式,而是创新其开发形式,丰富开发成果,实现多元化开发。本文主要探讨几种代表性的数字人文技术在家谱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3.1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家谱档案资源深度开发
文本挖掘技术是用文本的集合或语料库对事先未知的、可理解的、有潜在实用价值的模式和知识的抽取,可用来深入分析家谱档案的人物关系与内容,对家谱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
家谱档案资源数量庞大,涉及的人物关系、家族关系复杂,文本挖掘技术可提取不同家谱中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借助文本分析厘清家族的发展脉络及与其他家族的关系,将不同家谱有机联系起来,找出更广泛的人物关系,可简化检索过程、便捷搜寻相关参考文献。
家谱档案详细记录着家族的族规、家规和族内优秀人物事迹,用文本挖掘技术挖掘这些资料作为传播优良传统美德的载体,有针对性地在家族后人现今聚居地传播,进而扩展到乡镇(社区)、县(区)、市,这种宣教方式有亲和力也很接地气,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基于数据管理技术的新型家谱档案数据库建设
目前,家谱档案数据库服务尚有局限性,一方面,用户只能通过关键字段的检索查到文献本身,而无法将文献识别后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家谱资料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由于撰修人本身的学识有局限性,因而家谱档案自身有些信息也不统一,如对古今地名、人名、生僻字、繁体字的描述不规范、不一致,一般用户对此类信息难免一头雾水,除了专家学者的专门研究外,多数用户会因看不懂而放弃或略过,这使得数据库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亟需升级与完善。基于此,我国家谱档案数字化初期主要是建立家谱书目数据库,满足用户基本查阅及相关学术研究需求,而数字人文技术的兴起及用户利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使运用数据管理技术构建新型家谱档案数据库成为必要。
新型家谱档案数据范围除传世家谱外,还包括相关的宗庙、祠堂、牌坊碑刻、遗物及对后人的采访、表现家族发展史的视频等资源。通过数据管理技术析取档案中的人名、地名、时间等,完善原有的著录规则形成新的元数据规范,将不同类型家谱档案数据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全面的家谱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揭示关于家族历史的相关资料,使原本独立、分散的家谱档案有机联系在一起。如,河南省数字档案馆为建设馆藏家谱档案特色资源库,结合馆藏实际,参考图书馆界家谱著录规范和档案著录规则,制定了《河南省馆藏家谱档案著录规范》(包含26个核心元数据项),并在馆藏家谱管理系统平台上应用,反响良好。
3.3 基于VR/AR技术的家族档案和场景重构
利用VR/AR技术进行三维虚拟遗址绘图、文物虚拟复原、色彩还原等,对宗庙、祠堂、故居等进行重构,转化为三维场景在屏幕上呈现,用户便可直观感受不同家族丰富多彩的家谱。
若有相应的遗物、祠堂、墓碑、世科坊、进士坊等实物与家谱相印证,家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便有了具象的载体而更加立体丰满。用VR/AR技术进行场景重构已成为拓宽家谱档案开发渠道、优化家谱档案开发质量的新方向,用户通过VR/AR技术直观、真切地感受家族文化传承,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3.4 基于GIS技术的家谱资源和文化共享平台建设
GIS技术能将事物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该技术应用于家谱档案资源开发,有助于构建开放的、动态的、延续的,集时间、空间两条路径展示家谱档案的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家族树”。一方面,能通过“树枝”的形式显示每个时间点和时间段家族整体发展脉络和家族成员的生平经历,使不同家谱所表达的传承关系、时空关系、发展与兴衰清晰易懂;另一方面,家族后人、专家学者等均可通过这一开放的平台进行良性的知识互动与传播,达到丰富平台资源、优化家谱档案开发质量的目的。
河南省档案馆家谱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就应用了数字人文技术,其界面设计在色彩上抽取了档案徽标的红色、馆藏黄氏家谱封面的蓝色和页面的黄色,装饰上运用了代表中原文化符号的凤鸟纹和云纹,古朴端庄又有灵动之感。内容上主要有家谱管理、家谱撷萃、家谱常识、家谱研究等,其中家谱撷萃分为家谱谱影、家族名人、家风家训、姓氏字辈、家族遗迹等,是立足馆藏数据综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挖掘而成的多元化展示,是家谱信息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能充分满足家谱初识者、研究爱好者、家族成员等不同层面的需求。
综上,开发和利用好家谱档案资源,可以更好地展现和传承优秀家族文化、传播优良传统文化,这对于推动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字人文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无缝衔接,为家谱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当前家谱档案资源多元化开发就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过程。
作者:朱兰兰 薄田雅
本文原载《浙江档案》 201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