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6|回复: 11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5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请不要再将一分区炮兵连长杨九枰的名字给搞错了,不要再错记称“杨九秤”、或“杨九坪”。看到许多文章,将一分区炮兵连连长的名字随意称呼,你连人家的名字都没有搞对,还谈什么黄土岭战斗中的历史人物?
在1940年一分区历史档案中,有一份炮兵连连长杨九枰写的炮连工作总结;解放后在北京军区炮兵工作的杨九枰,五十年代后期还写过一份黄土岭战斗回忆的文章,是在1940年基础上写出的。这两份相差几十年的回忆文章大同小异,我稍做一下点评。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1.jpg

1940年,一分区政治部为杨九枰撰写的分区炮兵连工作总结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2.jpg

五十年代后期(58年或59年)当时在北京军区炮兵工作的杨九枰撰写的黄土岭战斗回忆录

其实在1940年的一分区历史档案中,还有一份一分区工兵连连长刘调元写的工作总结,实际上在一分区的历史上,炮兵连、工兵连是都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在1940年那个特殊的情况下,这两位连长在政治部秀才的执笔下各自写了自己连的工作总结。
从1940年的杨九枰的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到,名义上在1937年12月成立的一分区炮兵连(当时叫独立第一师或一支队司令部炮兵连),当时由骨干红军战士和一些国民党老兵和散落游匪(杨九枰称之为“俘虏的伪军和当地之兵匪”)所组成,因为只有这些人多少懂点炮,又不能不用他们,所以名义上叫“炮兵连”,但根本形不成战斗力,因此从未参战过。
1938年一分区进入涞源县后,头一次用一个月时间补充了四十名身强力壮的涞源新战士,又经过1938年底(12月)走马驿整军,炮连多少像个样子,只是因为当时从四处收集的炮残次不齐,依旧无法形成战斗力,也无法参战。
直到1939年初一分区八路军进入易县,合并了孟阁臣的部队,经过“武器、人员和继续的扩军”,从孟阁臣部队中增加了六七十名炮兵骨干,至此,炮兵连可以称得上有了初步的战斗力。
从1939年1月消灭孟阁臣,2-3月逐步审查增加会使用炮的新人进炮兵连,3-4月加紧训练当时有百多人的炮连干部战士掌握炮兵技术,到1939年的5月大龙华战斗时,炮兵连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可以上战场一显身手了。
可以说,大龙华战斗是一分区炮兵连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或者说是炮兵连在一分区参加的两场功勋卓著的战斗之一,之后就是炸死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
1939年的5月打日军易涞公路线上的大龙华据点,据守在大龙华据点的日军有一门三八野炮和两挺重机枪。战斗僵持之中,一分区炮兵连初显身手,集中全连的迫击炮弹,向敌人射击。炮连总结中有详细数字连续打了五十八炮,其中有五十四炮打中敌人的要害。
在大龙华战后的一分区总结上,一排长段机福、三班长唐九丁、五班长刘福均表现的格外出色。这是被公开表彰的炮兵连几名骨干,所以留下了姓名,其余未能受到公开表彰的干部战士都未能留下自己的姓名。
这几个炮连骨干的人名,是我从《大龙华战斗详报》中找到的,我也从其他渠道发现过炮连其他战士的名字,出自1940年的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因与我研究的主题无关,所以我没有记录下来。
打下大龙华据点,又从易涞公路往来的运输车上缴获了不少迫击炮特别是炮弹,这才使得半年后的黄土岭战斗中大显神威。继大龙华战斗炮兵射击五十八炮之后,黄土岭战斗共射击日军一百九十余炮(7日带上黄土岭战场近百发炮弹,当天全部射击完毕,于是在7日-8日夜间,又从水泉仓库运到黄土岭约百发炮弹)。
有一部近些年拍摄的抗战影视剧《巨浪》,镜头中的炮连长一本正经向一团长报告,说带来了四门炮,但只有四发炮弹。受此电视剧的误导,有位代表一二〇师特务团观点的军史专家信以为真,由此得出结论,一分区炮兵连带到黄土岭战场的炮弹太少,因此不可能炮击炸死阿部规秀。我说过,就怕将影视剧的任意创作当成真实的历史,误导了观众。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3.jpg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4.jpg

带四发炮弹上战场,这叫玩忽职守

很可惜,黄土岭战斗之前的雁宿崖战斗没有使用炮兵。黄土岭战斗后,只有中央给炮连的集体庆功,一分区没有再给炮连集体记功。
一分区为什么没有给炮连个人再记功呢?我在挖掘“神炮手李某喜”真相的时候曾想到过,如果一分区真的在战后召开庆功大会,公开表彰一下黄土岭战斗英雄,那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黄土岭战斗之后没有给炮兵连任何个人记功,我认为是由当时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1、参战的炮兵连并非主流部队,而属于协同作战的支流部队,公开表彰嘉奖的部队,应以一团、三团这些主流参战部队为重,否则会因小失大,对参战主力部队的士气造成打击。
2、炮兵连属半途参战,跟一分区教导队,以及一二〇师特务团情况相似,而且在8日那天的战斗过程中,当陈正湘发现战场上的形势不对,决定要撤退的时候,决定让炮兵连先行撤退。炮连给一团留下了两门炮、几十发炮弹及少数炮兵战士后,全连撤走。
3、在黄土岭各参战部队都受到伤亡的情况下,炮兵连可能是黄土岭战斗中唯一没有伤亡的小部队。当然,这与雁宿崖、黄土岭的全部七天战斗中,炮兵连仅参加了7日这一天的战斗有关。
4、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炮连的骨干都来自原孟阁臣部队,是一些有东北军历史的老兵,在当年“重成分”的背景下,不会过分宣传原国民党老兵。
顺便说一句,炮兵连成立之初,后来被称作一分区工兵连的当时仅有一个排,所以与炮兵连合编为“炮工连”或“工炮连”,由同一个不公开的党支部领导。杨九枰、刘调元,应该是这个不公开的炮工连党支部主要的领导。
1940年2-3月,一分区一团以及分区直属骑兵营、炮兵连在聂荣臻司令员带领下参加晋东南反顽战役,之后就被留在了晋察冀军区参加组建军区炮兵营的工作,再没有回到一分区(骑兵营也被留下,组建军区骑兵团,但放在唐县的三分区管理)。
当时跟炮兵连混编在一起的工兵连部分此时起到了重大担当,承担起没有了炮兵连的炮兵工作。在一分区专职摄影干事刘峰拍摄的1940年一分区两张炮兵的照片中,照片中的炮兵主角实际上都是替身的工兵连。
在一分区随后进行的涞灵战役中,虽然一分区在涞源战场的三甲村战斗中也使用了炮、在灵丘战场的南坡头、抢风岭战斗中也使用了炮,那也是替身工兵连骨干所为。所以有非常细心的读者发现,在一分区涞灵战役参战部队的序列中,只有工兵连而无炮兵连——但有炮兵的使用,道理就在这里。
也就是说,炮兵连从1939年的2-3月间到1940年的2-3月间,只在一分区存在了一年时间,还没有来得及留下历史的痕迹就消失了。
讲到这里,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果查找1939年一分区炮兵连的历史足迹,到哪里去找?或者,查找哪里的历史档案?
过去十几年前,到北京军区去查炮兵司令部的历史档案——从晋察冀炮兵营开始,主要干部和战士的姓名和事迹都保存着。多年以前,一位北京军区政治部的老干部告诉我,这些保存在北京军区的战争年代的历史档案,都已经交给了解放军档案馆,可以查阅。
我在讲述一分区历史的时候,多次介绍过齐景武这个人。齐景武是唐县人,原本在三分区参加的八路军,1939年1月一分区用二团跟三分区交换十大队的时候来到的一分区。一来就在一团,跟十大队一起过来的陈亚夫、徐信一样,从连副指导员干起。
我介绍过黎光担任四旅十一团的团长时,就是被齐景武接替的,全国解放初期,齐景武在六十五军,从一九四师师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干到师长。郑旭煜从公安二师师政委调回到老部队,接任陈亚夫的一九四师师政委时,师长就是齐景武。
文革前夕,齐景武从军事学院学成归来,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兼参谋长,他一到炮兵,竟然有很多熟人找上门来叙旧,一看,都是当年一分区炮兵连过来的老战友,虽然以后调到晋察冀军区创建炮兵营去了,但一分区这个“根”没有忘记。
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炮兵营建立后,从八路军总部被派到晋察冀的炮兵营领导见于武器、人员的不足,再一次向一分区伸手,将剩余的几门炮、包括无用的旧炮散件全部拉走。还有,那些会开炮的工兵炮手也被调走,所以在1941年以后的一分区直属部队编制中,只剩下警卫连和侦察连,炮兵连和工兵连都不复存在

一分区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的炮连干部战士-5.jpg

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大会,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原一分区炮兵连干部战士

在这里顺便再强调一下:炮兵连根本就没有“李二喜”这个人,如果真的有这个人,炮兵连长杨九枰不会在自己的回忆录里面给忘记了。不是有些自以为是的网友,就编排出了团长陈正湘指示连长杨九枰开炮,杨九枰就命令十八岁的炮手李二喜开炮。还有些网友,连杨九枰都给舍弃了,干脆编排出了团长陈正湘直接命令李二喜开炮的桥段。
就连李二喜自己,他从没有提到过自己在炮兵连的班长、排长、连长都是谁?因为他确实不知道都是谁?他从来没有在炮兵连干过。如果他真的是炮兵连或工兵连的战士,他在1940年会被留在晋察冀军区新成立的炮兵营。怎么会晋察冀军区将原一分区炮兵连收过去的时候,有一个所谓的“炸死阿部规秀的炮手李二喜”,会遗忘在了炮兵连的外面?
一分区的炮兵给了晋察冀军区,没有了,但一分区历年来缴获到的迫击炮弹还有,保存在一分区一团的易县大于沟(或大雁沟)秘密仓库中埋藏。在整个晋察冀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八路军的规矩是“后勤仓库建在团上”,因为所有制不同,所以没有被晋察冀军区新成立的炮兵营得知而拉走。
1944年2月,一团奉命从晋察冀调往延安,临走前要集结部队,将在大于沟看守一团供给处仓库的那个连也集结带走,三团长肖应棠派出三连一个连去接管,杨成武这才得知(!?以前不知道!?)大于沟仓库还掩埋着近千发迫击炮弹。据说杨成武当时说:炮和炮兵都没有了,还留着炮弹做什么?全部给延安带过去。
于是检查一下,将品相最好、保存最好的六百多发炮弹全部运过来,由六百多战士每人一发,背到了延安——在三年后,1947年的保卫延安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那一次,奉来自延安的指令,晋察冀炮兵营也全部开往延安,与延安炮兵学校合并,这些炮弹送去的正是时候。一直到1958年大炼钢铁,易县还有人陆续从偏僻的土沟里,发现过当年抗战时期掩埋在这里的迫击炮弹。
北京市公安局的离休老干部高仕权,最早是一团的老兵,由于政治可靠,在大于沟秘密仓库当看守班长——在大于沟一干几年。他去世后,女儿高小时继承父亲遗志,向我详细打听易县的一分区八路军遗址,特别是父亲经常念叨的易县大于沟,准备在那一年的五一期间到易县一游。
易县、满城县、顺平县的许多地方,但凡过去八路军驻扎过、战斗过的地方,我尽可能都走访过。但唯独这个作为一团秘密仓库的易县大于沟,我至今没有去过。
一晃,岁月真快,到今天,又是好几年过去了。
2021-4-20 周二晨 7点18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5 15: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不容易,后半部分写的太真实感人了,600多人一人一发炮弹背回延安!哎!影视剧中夸张的东西不可信啊.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5 1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九枰建国后的经历网上没有啊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5 15: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雪森好像提过,一分区的炮兵,前身是国民党南逃,扔下的迫击炮和一些炮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5 15: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很早就退了,解放后职位不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