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6 09:32:11
谢邀哈。这是一个非常因人而异的问题,我只谈自己的感受,并从以下三方面:感官美,数理/脑洞,哲思。
感官美
人类自古就仰望星空并被震撼了心灵。星汉灿烂的图景是大自然最纯粹最美丽的一面。在夜空逐渐被污染的时代 哈勃望远镜不仅是大气层外探索宇宙的大功臣,也为全世界奉献了巨量宇宙美图。只单从直接的器官感受说,宇宙脱俗的美是地球上万事万物都无法比拟的。这种美丽和神奇一直吸引着无数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去追求、享受和欣赏这些美丽也是一件乐事/趣事。
数理/脑洞
由于本人目前理论狗,在学术研究方面能多唠叨的也就是理论青年的二逼与欢乐。进入学术范畴后的天文学其实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相似,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数学物理基础。做理论的话与各种公式打交道则会更多。只要真心喜欢钻研数理,用心体会过,一定能发现用物理公式一点点交织出某个天文对象/过程的神奇瑰丽。但是!现在做理论一经很大程度不是和前辈一样苦思冥想推公式,而是变着花样做程序猿!有了idea,绘出物理图像,接下来大量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前面敲代码建模了。这也是我现在觉得最最最有意思的部分,简直就是左手翻云右手覆雨地创造自己的虚拟世界,或者任性书写自己的科幻小说!最常见的情况是,在一个新的奇怪的观测现象出来之后,做理论的筒子们一定开始脑洞大开构思千奇百怪的解释/预言(请参见前段时间大热的恒星KIC 8462852,被观测到有突然锐减的光变曲线,脑洞最大的理论是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所遮挡,引得SETI马上跟进)。当然这些理论都是有根有据地进行推测的,所以严格的数理训练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样重要。有做观测的筒子揶揄道,你们也太不靠谱了,编那么多故事发文章,根本不知道真假。由于本来就是个科幻迷,这对我来说,恰恰是让我最兴奋的地方——不确定性。目前天文学的诸多分支出现强大的学科交叉现象(如天体生物学),更能大大促进脑洞开发(′『)
哲思
小时候刚刚在十万个为什么接触天文的时候我的世界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强烈地震。对于一个抬头只有四角天的小孩来说得知地球并不是整个世界,而是金星上下硫酸雨,火星上有“运河”,柯伊柏带充满冰冷黑暗的石头,太阳系外有太阳系,银河系外有银河系,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外星人…… 是足以灵魂出窍的。但从此我有了一座永不坍塌的大楼——好奇心。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在穹顶之外,直追生命与世界起源的古老命题,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哲思。有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我们仍然千万年千万年地发出诘问,心中充满了敬畏。天文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能与其他学科携手为理解这个宇宙提供着蛛丝马迹;天文作为一门哲学,能使人从尘世中抬起头来,欣赏存在的诗意,感受作为生命的奇迹和渺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