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2|回复: 5

读史可以明智,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段子让你恍然大悟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6 14: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史可以明智,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段子让你恍然大悟 ...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6 14: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朝宰相 来自于监狱读书十年
    明宣宗元年(公元1426年9月),老人低头沿着红色宫墙缓步前行,背后的文渊阁被夕阳涂抹成金黄,他已官至一品大学士,与昔日的老上级杨荣、杨士奇并肩主理内阁,大明政风之美由此开启。回想12年前那场冤狱,他失去了3个儿子和2位兄弟,自己几次濒死。那是朱棣2次征蒙期间,太子朱高炽在京主持工作,史称太子儒善聪敏,政令切合实务行之有效,难得谦虚纳谏,他诚挚的举动无不符合群臣对于圣主的期望。作为东宫洗马,杨溥撰写敕令,上传下达。
    能追随贤明皇子,杨溥是顺遂喜悦的。随着朱高炽得臣心民望事迹传到前线,又经过两位随军弟弟野心勃勃的加工构陷,谣言不断送进老皇帝已开裂的信任漏缝里,吹出一股狂暴灾祸,首先遭殃的是贴身秘书、东宫属僚。
     被捕那天,42岁的杨溥签好最后一张票拟,交接好轮值,想起给小儿子带块豌豆黄点心的承诺,需买些酱肉小菜为妻子佐餐。孩子们的笑闹声,灯下老婆收拾饭菜的身影,让紧张戒备的一天瞬间松暖舒适。当东宫红墙渐隐蔽到黑暗中,夕阳用舌头卷尽最后一丝金黄,暮的消失在1414年9月秋日里,消失在詹事府往御花园走的圆拱门后,消失在一直等待捕猎的锦衣卫头目纪纲手里,由此杨溥开始了长达十年无罪名的牢狱生活。
    北京冬夜在囚禁中悄悄狰狞,初期羁押的东宫属僚被频繁问话,但没有人受到刑讯,每天都有人抵不过诏狱寒夜、简薄餐饭,以及随时可来的杀戮,接连死去。同样狰狞的还有朱高炽的处境,监国时期颁布的利民敕令半数被废,因靖难老臣力保,暂无夺位之忧,东宫上下如同寒夜惊鸟,等待着老皇帝下一次的怀疑与打击。
    恩爱的妻子从家里刮尽了古玩首饰,换来了几餐像样的伙食和诏狱看守的贿赂,再无力接济,饮食一度断绝,朱棣心意阴晴不定,随时可能像解缙一样被潜毙。“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妻儿是否得到接济和照顾,家乡亲人是否被牵连,东宫万一忘了受难臣子怎么办?早知仕途险恶,不如当个寻常布衣,起码家人得以保全。压力带来了失眠和梦游,狱吏在例行巡视时看见,这位文弱书生曾经在三更到五更时分,以虚浮的脚步缓慢原地转圈,蓬头垢面类似孤魂,听到狱吏呵斥充耳不闻,直至天明。第二年,也许是贤妻的贿赂起了作用,锦衣卫破例让家人送来了书籍,《大学》《中庸》《论语》,或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新五代史平话》等小说,无不视若珠宝,终日捧卷,监房堆积书山。共同入狱的同僚已死亡殆尽,人生再无力翻盘,杨溥却将经史子集读尽,挨过了人生中最不可能挨过的苦难时光。
    据说朱棣曾经问过杨溥等人狱中近况,所幸纪纲也诚实回奏,朱棣显然非常满意这个答案,立储之争已定,意欲夺位的阴谋家弟弟被打发到了山东就藩。太子如往常恭谨晨昏向垂老君父问安,始终如一的诚恳打动了猜忌暴虐的圣心。后人说,老皇帝不杀杨溥,是看中他的才学品格,留下辅佐新朝。大局已定,这才是杨溥得以不死的重要原因,再说狱中读书证明心气和顺,和顺就不会诋毁君父,就不会重算旧账。在诏狱小屋里,杨溥终于熬到了皇帝驾崩,几乎在第二月中旬,新皇一纸诏书赦免,在两代皇帝扶持下,平步青云。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6 14: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者也 这位答主在其他朋友底下的评论简直毁了我容忍“友善度”的极限。
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在历史板块底下回答问题,就必须讲究起码的逻辑能力和史学素养,而这位兄弟的逻辑能力是0。就算是整天扯“人性史学”的历史发明家,也还不至于这么不要脸。
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他能拿出证据证明宇文泰和苏绰的这段对话存在过,大家绝无二话。可事实上,这位答主能证明吗?能证明吗?
他说不能没出土文物就等于不存在吧,然而事实上,夏商周考古这块,基本还就是这样。光有文字记载往往不行,光有出土器物也不行,即所谓二重证据法(一般认为王国维首先提出)。现在二重证据法也不够了,要三重证据法。
我不知道这位答主是怎么有脸提马克思主义的,被人打脸,就说“你怎么保证史书就一定是真的”。
总结如下,第一,这人没有基本的逻辑能力,所以少来胡搅蛮缠;第二,这人没有基本的史学素养,所以请离开历史板块,今天会被我们打脸,明天就会被更多人打脸。
历史是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可以这么说,你不能证明某样事物存在,那就等于这样事物不存在。它就跟司法一样,讲究疑罪从无原则,不是阿猫阿狗随便说了什么就能直接拿来当证据用的。
最后,我劝这位答主不要跟我们这群历史爱好者犟,我们虽然未必比得上大学里的那些专家教授,但是出来抽这位答主的脸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说我学历史还学出优越感了,和他这种人相比,我确实是很有优越感的。


读史可以明智,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段子让你恍然大悟 ...-1.jpg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6 14: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尧幽囚,舜野死。
这故事应该是古人想告诉我们最为深刻的道理,为什么呢?
因为天下在变,天理在变,而公道人心也在变。
这故事已记不清具体了
昔年县令斩贼,这盗贼申辩,明明只偷窃了一文钱,县令便用滴水穿石,千日千文来呵斥,结局自然是除掉小偷
可这故事到了今日,却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想法,便是县令好杀戮,用杀人满足自己之借口,千日千文只不过是他的推断,并未成为现实,难道一文就足以杀人么?
然后又具体查这位县令的生平,对不住我实在不爱记人名和年号,他开始论证县令人品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道理
无论是否位高权重,终不能传唱千年,流芳万古,也许今日之正,即是后世之错,今日之错,又是后世之正
其次便是至关重要一点,关乎我们修身处世
县令斩贼,而贼不可斩县令
这实在是暗暗提醒我们,人生并不是互相克制的游戏,而是赢家通吃,县令斩贼,巡抚则斩县令,皇帝又可以斩巡抚【这是推断,我对官位品级也不是很熟悉】
至于权臣刺客诛杀皇帝,也不过是我们臆想的以小博大之奇迹而已
超人超人,实是超脱内心,做到方圆自如,通达而宽仁
啊卧槽我手机停机了,不说了不说了,各位有缘再见!山水好相逢【呲牙抱拳拱手状】

读史可以明智,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段子让你恍然大悟 ...-1.jpg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6 14: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关评论,好笑

读史可以明智,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段子让你恍然大悟 ...-1.jpg
这个陈年老段子我见过不知多少回,从来没人愿意找一找出处?瞎编的段子而已,出处全无,那一帮人点赞。建议改题目,别历史了,历史上没这种事,叫故事会里什么故事让你感悟吧,笑出了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