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7 1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他们用十五篇写尽上下五千年
(原创非首发)
中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文明体系相比,我们有着最为完整的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及最为明确的历史传承关系。
上古有三皇五帝,神农尝百草;后武周伐商,六合一统;秦宫汉阙,伫立千秋;唐风宋韵,吟诵万代。纵有四海,横有八荒,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牢牢刻在我们的骨血里。
历史中的社会与文明
在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武侠小说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也一定有政权,一部中国古代史,也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张岂之教授在《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一章中提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的文明创造、历史中血与火的冲突等等,都与朝代更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社会和朝代更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
朝代的更替中深藏着历史的真理,而这些真理,随着历史的演进,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无论历朝历代的文化有着多么大的差异,民心始终是第一位的。朝代的兴亡从不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而取决于民心向背。
“三皇五帝”的传说是我国历史起源的最早框架,它们表现了中华文明的萌芽最初发生和早期发展的过程,李学勤先生曾指出,当时的情况可以视为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场”,这样的“场”虽然不足以称之为朝代,但它正是后来夏,商,周三代时期统一国家的基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而夏,商,周三代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自称为黄帝的后裔。
商代以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阶级开始凸显,西周以后,逐渐形成了宗族分封制的社会制度,从此以后,“宗法”的阴影很长时间地笼罩在中国的历史中。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宗族统治爆发出来的矛盾愈发尖锐,公室与私家的斗争不断,旧的制度渐渐被打破,社会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固步自封只能坐以待毙,因此,顺势求变的秦国最终成为了赢家。
秦始皇扫灭六国,提出了“大一统”的理论,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这对于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秦国短暂的存在时间,也充分证明了民心和民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从上古氏族到古代朝堂,人们逐步开始出现阶层的分化和制度的形成,中国历史从进入文明社会那一刻起,就是一部文明的演进史。
历史是人们展示各自智慧才华的场所,而这些智慧的结晶就是“文明”。有了人的出现和聚集,才逐渐形成了朝堂,出现了更替,因此,人类的社会与文明是一切历史研究的开端。
历史中的文化与生产
王朝的更替是历史必不可少的背景板,而在这块背景板的衬托下,百姓的衣食住行才是头等大事,俗语道:民以食为天。因此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体经济模式。
源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背景,为中国文明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的中国曾以先进的农业技术闻名于世,到了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由于生产生活的必须性,历朝历代对于农业都倍加推崇。回顾整个历史,凡是社会比较安定的时期,农业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唐宋时期是农业经济发展繁荣达到高峰的历史时期。
手工业在古代的地位仅次于农业,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也有着辉煌的历史。从商周时期玉器和青铜器所体现出的手工业水平,到汉代的炼铁,丝织及漆器等制造业的兴起,还有后世百工技巧之业,皆是当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比之下,能够使古代社会获得经济活力的商业却长时间受到压制,商人在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一直非常低。尽管如此,商人们仍然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价值,并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学的进化与发展
中国史学渊源深远,中国历史也是古代文明中记载最为完整的文明。传说中,黄帝时期就设立了史官,到了夏商,又分为左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而真正的史学撰著其实是从孔子整理、修订鲁史,创作《春秋》开始的。孔子通过修史以宣扬自己的主张,他在整理过程中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及价值评判增入其中,从这里起,孔子比较明确地区别了历史和史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体例,对于后世的历史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秦汉之际,邹衍提出的“五德始终说”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念,它在秦汉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汉代历史学的重要发展是司马迁和班固的出现,他们在充分已有的历史理论基础上,分别从通史和断代史的角度,对史学自身的理论作了丰富和发展。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成为了后代正史之楷模,而班固的《汉书》则扩大了史学的领域范围。汉代历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历史理论,它在历史的具体研究和史学成果的表述方式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
随着朝代的更替,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史学也在逐步进化。到了魏晋时期,史学开始从经学的附庸逐渐转变为独立的学科,而史官的职责和分工也更加细致明确,至隋唐时期,还形成了专门的法律性规定。
在宋元明时期,史学自身的反思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时期,各史书体例的著述方法都有较大的提高,代表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古代史学的方法已经逐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将古代史学著述方法论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理论水平。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正确地看待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现在。史书中有辉煌,也有晦暗;有成功,也有教训,渊远厚重的历史记载,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宝藏传承, 也是我们继续发展的指路明灯。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普及历史知识,深入浅出地将历史发展进程展现给更多人,张岂之教授主编了《中国历史十五讲》,书中的十五篇讲解皆由历史领域专家反复研究,修改而成,各专题自成一体,叙述层次清晰、简洁易懂,而从整体上看,每个专题的主题又相互串联,循序渐进。
本书用平易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在于古代史的分析,从朝代更替,社会文明,农业手工业及发展演变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讲述,能够带领读者尽快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