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8 09: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个比方,我们可能在学校教育里接触自然科学的时候,是通过书本接触的。这就好像你去学盖房子,从小到大你从来没有见过钢筋水泥,从来没有见过砖头瓦块,不知道墙是怎么一点点砌起来的,不知道屋顶是怎么叠上去的。
这个时候给你一套图纸,即便有非常优秀的老师,那套图纸对你而言,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它看着就是天书一卷,就是一幅图画。
但是反过来,把你扔到一个建筑工地里,在建筑工地里边搬上半年的砖,垒上半年的墙,虽然你可能还盖不起坐高楼大厦,但是至少你应该能垒个猪圈出来。在这个时候,再有专业的理论指导,再教你去看图纸,教你怎么样去了解诸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相关的知识,你就可能变成一位非常优秀的土木工程师。
走进科学的过程就是这样,让我们从自然现象入手,让我们从和大自然的交流入手,用这种新的打开方式,你对自然你对科学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普通人对科学研究可能有一种刻板印象,就好像觉得这是一群聪明到近乎「妖」的人,然后在一些看不懂的装置上面,在做一些你看不懂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埃尔温·薛定谔有一个说法:「实际上很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在做平凡的工作中意外发现的。」实际上科技工作者也是人,他们做的也是一份工作,只不过他的工作是和大自然打交道,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经常说自己脑子不太好,数学也不太棒。在 18 年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我还曾经问过杨振宁先生,我说「江湖上有人说数学不好的人最好远离物理,您是不是这么认为的?」杨先生犹豫了一下,可能为了鼓励我,告诉我说,数学不好做理论物理可能会有点费劲,但是实验物理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所以我就更多地会去做实验物理。
物理学本身是一个实验科学,它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和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学问。所以我们就还原到和大自然打交道的互动过程里去,通过自然现象、通过科学实验去走近物理,就是我常说的「换个方式打开物理,用眼睛和手走近物理」。这样的话,物理可能就会让你觉得更亲近一点,所以我就会更关注用这种方式。不是用个人的魅力或者用个人的语言去打动人,而是用自然规律本身的妙,用自然现象本身的美去打动人。
我们中国人都熟悉一句话:「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你既然喜欢这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又确实那么好玩,你当然就愿意和别人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玩儿,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大的乐趣,这就是我们做科普的最根本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学科能有更好的发展,那有更好的发展,自然就需要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进入我们这个学科。
我们说科学传播时,如果把硬核科学内容比作酒精,把其他的文化、艺术这些元素比作水,以往我们通常是往酒精里兑水,即便我们非常努力,把酒精兑到只有 75% 的浓度,可是一般人也喝不下去。一般人能接受的可能就是 8 度的啤酒,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调节水和酒精的比例,它既可以有低度的,也可以有中度的,可以有高度的,对于不同的人群,给他提供不同的和科学接触的方式,这样为科学团结更多的人。
我最近就主要在关注如何把科学融入到身边的各个角落。我们在推进一些科学主题公园,把科学的内容融入到我们生活场景里的公共设施,把它融入我们的生活。科学本身就是和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学问,我们不妨把科学还原回它最本真的样子和它最自然的状态,把它融入到我们的公共设施、公园、运动场,融入到这种生活场景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