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8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就像手机电脑中的系统,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离开了载体不能运转,意识可以运行在任何能承载的载体上,当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原来身躯真的只是意识的载体。外在所谓的美丑并没有意义不存在外星人,造物主(玉皇大帝、盘古)是混沌宇宙中原始觉醒的自主意识,虽然无边无际的混沌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觉醒自主意识,可在这个大千世界内(包括所有星系,星系虽然是自然运转形成的,却不是自然开始的,属于外力人为创造的,这个过程如同机器一样,按照设定好的方式循环运转,原始的宇宙浑浑浊浊,毫无任何规律,举个栗子:一个生长在原始森林的人类,忽然看到一个山村,即便没人告诉它,它也知道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事物。只因我们所在大千世界中,看不到外面的宇宙,才不清楚真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会再有自主意识觉醒,万物自由结合从本能反应到觉醒自主反应的形成进程已被外力干预,至少在它能感知到的范围内,绝不会有第二个原始自主意识再觉醒诞生,众神皆是它所创造,它管理众神,众神管理世间,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很疑惑:世界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多神都在一起,也必须听从它的安排,(就像手机电脑有后门可以被远程控制,任何起心动念逃不过其监视,同样的,世间一切生灵起心动念都被众神监视,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冥冥中自有安排,因果循环皆有定数,谁也无法逃脱,有时候一个人会突然产生莫名的念头或灵感,或特别奇特的梦,对它来说觉得是自己产生的,却不知一切都是神在暗中安排,人类眼中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却不是世界实际的样子,而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让其看到希望的样子,就像相机黑白、红外模式、医院做ct、x光都能从特定角度看到特定样子,它同样是真实的,正因为先入为主的概念、才会觉得自己看到的一面才是真实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是角度不同罢了,世界本就是无形的,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特定角度的一面、不是世界的全貌,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神所做的便是给每个生灵安排大致命运轨迹,有的人自大的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却不知性格命运从一出生就被安排,所能掌握的便是自由随意的细枝末节,信命不认命,该努力还是要努力,不努力注定失败,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当人类解开自主意识运转的方式时,同样可以随意创造自主意识生命、监视和控制其意识,造物主与生俱有能感知万物最微观的运转方式,不像人类和地球上其它物种有不同限制,它能轻易了解宇宙一切自然规律,因此可以说造物主是一个全能的科学家。当人类的科学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会是如同造物主的存在。本质上来说,造物主是更高维度的科学家,并不会像电影小说完全脱离宇宙的自然属性,即便如同神一般存在,也只因其掌握宇宙一切自然运转规律,宇宙的自然属性规律只能加以利用,谁也改变不了,只能顺道而行。人类的文明在发展到这个阶段前,便是繁华落幕终结时,即便人类可以离开太阳系,因意识载体无形枷锁的限制,无论飞到天涯海角,也终究摆脱不了地球,地球即是天堂又是地狱!分析科学是为了进一步认识科学、利用科学、发展科学、完善科学、改造科学,而不应崇拜科学已致迷信科学。道比之科学,而高于科学,大于科学,更自由于科学,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发展到什么时代,道总等候科学在什么时代,科学终究有尽头,道则言有尽而意无穷。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井底之蛙的世界只有那么大,有心人用心观世界,无心人用眼看世界,亲眼所见未必真,看得见的是表相,不可见的才是真以下引用道德经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大道无形,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
|